姜麗梅
文體協會作為群眾自發組織、參與,積極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的組織,伴隨著企業的發展應運而生。黑龍江省肇源農場有限公司以文體協會為載體,為職工群眾搭建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平臺,讓群眾享受到企業發展的成果,職工群眾思想觀念得到轉變,營造了積極向上的企業氛圍,促進了企業文化的繁榮發展。
一、加大硬件設施投入,為開展文體活動創造條件
一是抓大型場館建設,突出公益性。隨著農場經濟社會發展,職工群眾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職工群眾日益增長文化需求和落后基礎配套設施以及單一業余生活方式的矛盾日益突出,農場順應職工群眾需求,在文化設施建設方面全面改進,提檔升級。
農場首先著眼于大型基礎性場館建設,先后完成了“兩館一廣場一公園”建設體系。先后建成文化健身綜合廣場,廣場建有大型戶外演出舞臺、音樂噴泉、文化長廊、戶外籃球、排球場等設施,充分滿足各個職工群體的健身文化需求,是農場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主陣地。建設了“九八”抗洪公園、籃球訓練館和綜合文體館,綜合文體館內有容納千名觀眾的綜合演出大廳,配有先進的音響和燈光設施,有職工“一站式”服務大廳,職工教育電教室、電子閱覽室、圖書室、排練室、臺球室、器材健身室、棋牌室和大型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場館,設施齊全,并全天候開放,職工農閑時期可以運動健身、可以學習知識、滿足各層次職工的需求,是農場職工文化生活的溫馨家園。
二是完善小區文體設施,突出參與性。農場在注重大型場館和綜合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的同時也非常注重百姓居住環境的文化氛圍的營造和體育配套設施建設。在居民小區規劃建設中,農場注重小區環境和配套設施建設,居民小區內,建有休閑涼亭、設有文化宣傳圖板,安放戶外體育健身路徑,極大方便了中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運動健身,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居民的生活方式。
三是注重文體配套設施更新,突出需求性。農場在注重文化場館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也非常注重文化、體育設施軟件方面的建設。文化健身綜合廣場建有電子屏,進一步豐富了職工群眾生活,播放露天電影、文體賽事、廣場演出屏幕,為群眾廣場活動增添了更多新鮮的元素。同時考慮到廣場是職工群眾跳健身舞的重要地點,農場在廣場上安裝了固定健身舞音箱設備,極大地方便了職工群眾,促進了廣場舞迅速發展。
二、加強管理,為文體協會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一是建協會,規范文體活動健康發展。農場牽頭陸續建立了籃球、氣排球、羽毛球等13個文體協會。建立完備的組織機構,設有會員名冊、建立協會規章制度以及協會運行的機制。協會組織都有各自完善的組織管理架構和規章制度,規范化的協會管理模式,推進了協會的有序發展。目前,農場13個文體協會有會員1000余名,超過農場居民總數的四分之一,龐大的會員數極大地促進農場文體事業的發展,崇尚健康、倡導品質的生活態度在農場蔚然成風。
二是樹標桿,發揮文體活動帶頭人作用。在開展職工群眾文體工作中,農場有計劃、有措施地開展專(兼)職文體帶頭人隊伍的建設工作。每年在農場各個協會組織中評選優秀文體人才進行表彰獎勵,樹立標桿,發揮文體活動帶頭人作用,更好地指導各協會會員和文體愛好者開展活動,確保全場體育活動健康、規范、穩步發展。農場注重在活動中發現人才,培養鍛煉人才,選樹優秀文體人才組織參加裁判培訓班等,在長期的不同項目活動中,培養出了各方面的文體帶頭人20余名,在他們的帶領下農場文體協會迅速成長。
三是科學管理,促進文體協會蓬勃發展。農場采取“支持不主持,放手不撒手”的工作方法,以“小型、多樣、分散、統一”為原則,鼓勵各協會開展文體活動。農場全部健身場地包括室內場館面向職工群眾免費開放,職工群眾按照興趣加入不同協會,在各協會場館進行文體活動,活動內容由協會自主安排。在場館維護方面,按照“下放權力,高度自治,獎懲分明”的原則進行場館日常維護和管理,農場制定場館規章制度,包括場館日常管理、體育器械使用和室內衛生等一套詳盡管理制度,同時針對責任制定了相應的獎懲條例,農場與各協會理事長簽訂責任狀,協會自主管理實施,按照規章制度開展活動,充分保障了場館體育器械和文體設備的使用率和完好率。農場與各協會討論制定全年活動和比賽計劃,各項賽事按照農場統一的計劃組織實施,比賽所產生的費用由協會自行承擔。農場負責宣傳發動,具體比賽細則由協會制定,實現了協會工作年度有計劃、月月有活動、周周有安排。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營造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同時,每名會員每年交納一定金額的會費,本著“取之于會員、用之于會員”的原則,協會會費統一管理,專款專用。
三、開展豐富載體活動,全面推進和諧農場進程
一是舉辦大型賽事,打造文化活動精品。針對農場文體活動人員多、形式多、內容廣泛的特點,農場牽頭為職工群眾搭建平臺,每兩年舉辦一次綜合體育盛會,每年舉辦兩次大型綜合演出,每年5-10月份舉辦廣場文化月,設立主題,輪流演出,突出文化性、傳播性,將農場方針政策以群眾喜聞樂道的方式來表現,引領思潮、凝聚共識。
農場文化平臺建設突出抓好節點建設,護士節、教師節、建軍節、國慶節、重陽節等各個節點組織文體活動弘揚民族精神,增進各個職業的社會認知度,樹立自信心和驕傲感,增進農場積極向上的工作生活氛圍。
二是全民參與,激發職工群眾生活熱情。在文體活動開展方面,突出活動全民參與性,農場各文體協會經常性向職工群眾征求文體活動“金點子”,積極鼓勵農場居民主動參與,共同活動。小區比賽,三五成群,在馨和家園小區內,居民們以單元門為單位自發組織活動,樓下戶外乒乓球臺、棋牌桌,健身器材,門球場就是他們活動的場地,以樓道為單位的居民小區比賽,對轉變老年人運動觀念有很明顯的效果,激發起了健身興趣,再引導加入協會,投身到經常性的健身運動中。各協會“開門”辦比賽,如羽毛球、排球、門球等定期進行戶外比賽,增加比賽的參與性和趣味性。各協會之間,經常性開展各類體育比賽、舞會和文藝演出等活動,廣泛交流,相互補充,實施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滿足農場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僅增進了協會間的交流互動,還增進了職工群眾間的相互了解。
三是友好交流,挖掘文體活動潛能。農場文體協會積極融入到地方文體活動中。與肇源縣、采油九廠等單位定期舉辦聯誼性的文體賽事,定期舉辦籃球、排球友誼賽,增進感情,共同進步。農場也加強與兄弟農場之間文體活動聯誼,先后與安達牧場、和平牧場開展了多場次乒乓球、籃球聯誼賽,切磋技術增進感情。
文體協會的組織凝聚作用成為企業文化繁榮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豐富了職工群眾的文化生活,形成了濃郁的文化底蘊,在農場中營造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諧美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