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迎
摘要:企業是一個放大了的家庭,是社會構成的細胞。企業中有了“家”的溫馨,就可以把企業和員工緊密聯結在一起,員工在企業中找到了家的幸福感、歸屬感,就能發揮最大能動性,為企業創造出巨大的價值。企業HR通過不斷地探索“家文化”建設促進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企業“家文化”;探索;發展
一、S公司發展近年來出現的問題
企業組織臃腫、層級的復雜、條塊的劃分,讓那些具有創新精神的員工望而卻步,優秀人才不斷流失,企業的創造力逐漸喪失;頻繁改革,員工抱怨情緒大;各級管理人員年齡結構老化,管理崗位斷層現象嚴重;用工結構不平衡導致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大,員工收入水平不高,基層員工隊伍不穩定。
上述的這些問題,促使S公司探索出了一種能夠增強企業活力、競爭力、凝聚力的新范式:企業“家文化”。
二、S公司企業“家文化”建設的主要作用
(一)凝聚作用:好的企業“家文化”就像一根紐帶,把員工和企業的追求緊緊聯系在一起,使每名員工產生歸屬感和榮譽感。
(二)激勵作用:企業“家文化”建設明確了企業中的價值導向,從而有助于員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主動性,來取得企業的認可、展現自己的價值。
(三)協調作用:企業“家文化”的形成使企業員工有了共同的價值觀念,對很多問題的認識有了共同的語言,從而有助于增強相互的信任、交流、溝通,使企業的各項活動更加協調。
(四)約束作用:明確的企業“家文化”念對員工行為具有無形的約束力,經過潛移默化和群體輿論可在企業中形成與企業“家文化”理念相應的群體規范和行為準則,從而實現員工外部約束和自我約束的統一。
三、S公司企業“家文化”的核心建設理念
企業“家文化”建設與基層黨組織政治優勢的轉化緊密結合,作為基層黨、工、團組織開展工作的主要載體,以“我靠企業成長、企業靠我發展”為核心理念,以和諧發展為宗旨,以“溫馨、平安、奮進、和諧”為主要內涵,讓員工在公司感受到溫暖和尊重,收獲進步和快樂,提升隊伍士氣、活力、創造力,形成廣大員工緊緊圍繞企業建設開展工作,共同參與企業經營管理、共享身心健康、共促企業穩定發展,實現企業、員工、客戶三滿意的良好格局。
四、S公司基于HR工作探索企業“家文化”建設
(一)完善人才隊伍建設方案,全面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1)通過健全員工的“培訓、掛職、交流”常態化機制,配套晉升發展、考核激勵等措施,暢通員工發展渠道的“入口”和“出口”,推動人力資源“流動”,激發人才活力,實現公司的業務發展與員工的素質提升同頻共振。
(2)增加多崗位鍛煉,通過建立縱向、橫向掛職交流機制,強化人才流動的配置,推動多部門、多專業、多崗位互動交流,豐富員工從業履歷,拓寬員工視野,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從而健全員工“能進能出”的機制。
(3)完善后備人才梯隊管理機制,結合公司青年英才計劃,大力選拔優秀且具有培養潛力的年輕業務骨干,打造可持續發展的人才供應鏈。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快、加強后備人才培養培訓,力爭 2-3年內機關主辦及以上的“85后”“90后”的人員占到20%,建成年齡老中青搭配、專業互補、個性匹配、可持續的各層級人才梯隊。
(二)修訂考核辦法,完善激勵機制
S公司以“崗位靠能力,收入憑貢獻”,以實現全體員工收入和公司經營管理目標雙贏為目的完善激勵機制。
(1)對兩級機關,以捆綁、聯動的導向,加大基層轄區業績、基層專業線條業績聯動,從下溯上,你榮我榮,引導兩級機關將重心下移,責任上提。
(2)對基層站點,將用工和收入增長的主動權更多地交給了站長和員工,將“收入漲多少”“去大站還是去小站”的問題交由員工自己決定,引導站長通過站內一盤棋,更多地關注帶隊伍、提勞效、漲收入。
(三)提升培訓實效,為經營管理作支撐
S公司不斷創新學習形式,分層次、有區別地規劃好全員學習。基于崗位任職資格標準和職業發展路徑,對員工實行進階式培養計劃,采取“通用型培訓與針對性培訓”“理論培訓及實踐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輪訓。對后備人才培養計劃,通過“以考促培”“以賽促訓”等形式,促進學習成果的轉化,全面提高崗位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
(四)維穩當先,保障經營管理正常推進
S公司密切關注和跟進在崗員工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確保隊伍穩定、經營順暢。S公司建立信訪維穩“三級終結”制度和領導班子接訪制度,及時調解矛盾、化解爭議。同時開展對特困人員幫扶救助工作,做到審實、防漏,確保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切實的關懷。
綜上,S公司在探索開展企業“家文化”建設中,通過公平、公正的選人、用人機制讓優秀的員工脫穎而出,通過完善的薪酬考核分別制度,調動員工積極性,使員工充分發揮創造活力,使之實現員工、企業共同發展,促進企業和諧。
參考文獻:
[1]梁小輝,鄭長榮.企業家文化建設手冊[J].企業管理出版社,2013.
[2]邢以群.企業文化建設:重塑企業精神支柱[J].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