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延明
摘要:民生新聞因時代需求應運而生,迅速發展,但縣級電視臺的民生新聞卻因環境、資源等因素而發展緩慢,因此縣級電視臺需要一線工作者站在服務社會的高度,深入基層、創新表現手法,才能更好地為時代發聲、為百姓鼓與呼,從而實現民生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縣級;民生新聞;發展
民生,人民之生計。民生新聞的題材包括醫療衛生、工作就業、住房條件、居住環境到生活形態、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內容包羅萬象,表現形式如今也是百花齊放。在以人文本的這個時代,民生新聞更多地體現了黨委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筆者在最近幾年的新聞職業生涯中,以齊河融媒體中心《民生快車》欄目為平臺,一直從事民生新聞一線采編工作,并專注于民生新聞發展的研究探索,略有想法,總結如下:
一、縣級電視臺民生新聞發展現狀
1.時代召喚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新聞工作者舉旗幟、聚民心,講好中國故事,地方各級黨委政府一直要求記者鏡頭向下,新聞系統內部一直開展走轉改,臺領導更是給了我們的具體指導,這個時代更加注重踐行群眾路線,更加注重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民意、服務百姓生活,做好民生新聞是時代的呼喚,是黨和群眾的需要。
2.發展概況
“民生新聞”概念的提出,標明了中國新聞業的一個進步,更是中國社會的進步。據調查了解,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電視臺幾乎都有自己的民生類新聞欄目,但不可否認的是,民生新聞很難成為新聞媒體的主打欄目。從2004年下半年開始,全國的民生新聞已經開始了階段性的停滯,在當年全國電視收視調查統計當中,只有4個城市的民生新聞欄目收視率是上升的,其他基本上是下降趨勢,有的甚至下降幅度很大。以齊河縣融媒體中心的《民生快車》欄目為例,欄目設立十多年,一千多期欄目經歷了從奇聞軼事到百姓瑣事再到大民生關注等不同類型的幾個交替輪回,收視率幾起幾落,但是依然沒有成為電視臺的特色主打欄目。
3.發展困惑
作為一個地縣級電視臺,人力、財力和物力都有限,多數電視臺從服務當地中心工作的角度出發,會將骨干采編人員、主要財力投入到時政新聞的報道中。縣級區域小,好多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都涉及相關部門單位的利益,如何站在客觀的立場,為百姓排憂解難,卻又不造成負面影響,是民生新聞記者很難把握的命題。
二、一高一低兩個端點突圍
做好民生新聞要把握一高一低兩個端點,既要登高望遠,又要腳踏實地。不畏浮云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既要站在時代的前沿,行業的高端,更要圍繞大局,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只有高點定位,才能撥開云霧看到新聞線索紛繁復雜背后的實質,才能做到黨性和人民性高度統一,服務中心與服務基層同頻共振。柴米油鹽、東家長西家短,都是與群眾休戚相關的民生,自然也就是《民生快車》應該關注的。如果沒有更高視角的關注,難免就會進入瑣碎的俗套,如果我們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就可以從小事中選取典型,以小見大,彰顯民生新聞的厚度、深度和高度,在全社會倡導一種社會風尚和風氣。隨著廣電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各類演播場景、AI等智能科技,讓我們完全可以為觀眾展現更廣的視角,也可以在眾多民生新聞中獲得一席之地。但這需要我們能夠站的更高,只有站的更高才能有更獨特的視角,才能有屬于自己的思想,發出屬于自己的主流媒體聲音;站的更高,才能看到新事物的苗頭,才能捕捉到新的形勢、新的手法,讓創新有的放矢。
要想站的更高,既需要讀萬卷書的學習,更需要行萬里路的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站在厚重的大地上才能扛起更重的擔子。民生新聞的低,既是腳踏實地的態度,更是走進最基層、最一線的方法。三貼近是我們最管用的法寶,地方的民生新聞就應該有地方的味道,相關的、相近的才是觀眾關注的。筆者認為本土化是縣級媒體民生新聞突圍的絕招,題材從齊河百姓中來,做齊河百姓自己的新聞,充分了解齊河百姓的需求,使節目風格吻合當地百姓的收視習慣和需要,形成親切的地道的本土風格。與生活同源、與百姓同心,《民生快車》就會有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真正以人為本、從觀眾角度出發,就要增加民生新聞與觀眾的互動,充分滿足觀眾的話語權和表達欲。我們的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形式都可以與電視互為載體,互為報道資源,實現電視與觀眾的全方位互動。作為民生新聞欄目,可以通過提出話題、走進社區和活動現場等方式,與觀眾搭建溝通平臺,實現心意互通。
三、提升專業素質做好民生新聞
1.要做草根記者
民生記者要樹立百姓記者的意識,真正俯下身子,提升自己與普通民眾打交道時所需要的親和力和溝通能力。平時要采取一些措施訓練自己的溝通能力、社交能力。在進行采訪的過程中,也要運用簡單樸素的衣著打扮等方式來增強在群眾之中的親和力。
2.要說好大白話
真正的好文字是群眾喜聞樂見、便于接受的文字。民生新聞報道百姓事、播給百姓看,就要讓百姓容易接受。要把新聞寫得形象生動,活靈活現,這就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要讓充滿生活氣息、來源于群眾的口語化表達方式變成解說的聲音,從而贏得受眾。但是如果其內容過于官方、過于追求華麗辭藻,很容易會被觀眾更換頻道。
3.要更具新聞敏感
經常行走于民眾之中的民生記者要想增強新聞敏感,就必須學會觀察、善于思考。民生新聞記者在平時要加強修煉,學會觀察生活,同時在碰到社會熱點問題時,還要善于思考,增強自己對熱點事件的解讀能力。
總之,民生新聞要做到領導重視、群眾關心、社會普遍存在等因素良好結合,通過記者的熱情報道讓受眾看到民生新聞可愛、實用、重要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