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濤
摘要:新聞采編工作開展時要考慮整體,采用一定的技巧,這就對采編人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的開展新聞采編工作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這種背景下對廣播新聞采編技巧進行分析,加快采編工作進行。
關鍵詞:廣電新聞:采訪編輯:技巧
一、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采編的現狀
1.廣播新聞采編缺乏時效性
當前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在閱讀新聞信息時往往重點關注最近發生的熱點新聞,對一些間隔時間較長的新聞信息缺乏關注。在人們越來越關注新聞時效性的情況下,傳統的廣播新聞采編已經不能迎合市場需求。由于廣播新聞采編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新聞采集、編輯、校對、修改,流程較為復雜,在廣播媒體進行傳播時大眾已經通過其他新媒體獲取了這一新聞信息,該新聞事件缺乏時效性。
2.大眾注重新聞信息的深度與廣度
在新媒體時代,由于新聞信息的傳播媒介越來越多,人們所面對的新聞信息紛繁復雜,在海量的新聞信息中,人們通常樂意于閱讀對新聞解讀更有深度的內容。而這對于廣播新聞采編來說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新聞市場,廣播媒體要想跟上時代發展穩步前進,就要在新聞采編時注重對新聞信息內涵的挖掘,這對于本就注重新聞質量的廣播新聞采編來說是一種促進廣播媒體發展的良好機遇。同時時代在不斷發展,按照傳統的方式對新聞信息內涵進行挖掘,顯然是不符合當前時代特點的。
3.大眾傾向于參與新聞信息的互動
在傳統的廣播新聞采編中,采編人員對已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采集、編輯,基本上是按照自我的想法來完成新聞信息的制作,在采編過程中未能重視群眾的呼聲,沒有將大眾對該新聞事件的看法融入到新聞信息編輯中,從而導致了廣播采編脫離了群眾,缺乏與群眾的互動性。而在新媒體時代,人們通過其他新型信息傳播媒介改變了廣播新聞以受眾為終點的單向、線性傳播方式,很多新聞事件現場的群眾就會第一時間進行網上直播,并通過各種載體傳播自己的所見所聞,形成更為強大的輿論力量。這樣一來,廣播媒體的市場地位將大大下降,廣播媒體的受眾也會變得越來越窄。
二、新形勢下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
1.采訪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廣播信息傳播主要通過語言,記者要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傳播更多的信息,因此記者要在采訪之前做好準備。
第一,明確采訪目的,通過采訪需要獲取哪些信息。
第二,對采訪者情況進行了解,便于在采訪過程中尋找好的話題切入點,提高采訪效率。
第三,記者應當將自己想提問的問題做成簡易提綱,每個問題逐漸深入,具有邏輯性,并且盡可能獲取全部有用信息。
2.營造良好的采訪氛圍。采訪氛圍非常重要,會對采訪者的心情產生很大影響。在采訪之前,記者和受訪人員是陌生人,會出現很多尷尬的情況,采訪者如果出現緊張的心理,則影響最終的采訪效果。記者要善于對采訪氛圍進行營造,從受訪者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尋找讓其輕松的話題,最終使得采訪氛圍變得比較輕松。在采訪過程中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這就對記者的應變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記者要善于隨機應變,不要嚴格按照提綱上的問題提問,可以臨時增加一些問題,或者對提問順序進行調整Ⅲ。
3.提高提問水平。在采訪過程中,記者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提問的質量非常關鍵,記者必須有高超的提問技巧。記者要培養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出的問題不僅要表達清楚,還要考慮采訪者的情緒。同樣的問題,不同的提問方式可能出現不同的效果。記者要引導采訪者,讓其配合自己的采訪工作。
4.具有新聞敏感度。每天網絡上都出現海量信息,對記者而言,新聞敏感度非常重要。記者要對新聞有初步的判斷,從如下四個角度分析信息的價值:新聞對觀眾的吸引程度、潛藏的新聞價值、新聞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新聞的報道價值。從這四個方面對新聞信息進行評估,對潛在的新聞信息不斷進行挖掘。
5.拓展新聞來源。現代社會網絡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廣播新聞節目采編也應當進行創新,通過新的方式去傳播新聞,例如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在網絡中新聞不會受到時間、空間限制,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傳播。借助新媒體渠道還可以實現受眾與媒體間的互動,受眾在后臺進行留言,及時反饋節目效果。
6.站穩人民立場。人民群眾是節目的受眾,新聞節目的制作應當讓人民群眾滿意,解決人民群眾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傳播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促進社會正能量的宣傳,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新聞是時代變遷的記錄,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是群眾實踐的寫照。新聞工作的根在基層、源在群眾,要真正了解社情民意,走進人民群眾、走進基層一線是最好的辦法、最好的途徑。
7.加強對新聞采編人員的培訓。采編人員的能力直接影響新聞質量,其專業技能必須高強,因此采編人員要不斷進行學習,提高自身的采編能力。采編人員不僅要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還應當積極參加培訓。電視臺也應當組織采編人員進行學習,培養采編人員對新聞的敏感度,學會新媒體技術,邀請行業專家講解實踐案例,分享實戰經驗,幫助從業人員提升新聞采編技能和職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