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孟孟 劉靜
摘要:當下小學生寫錯別字的現象已經非常嚴重,以至于我們有必要提出整改措施來糾正這方面的問題。本文主要從統計數據和問卷調查數據的結果出發,在了解小學生寫錯別字的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他們寫錯別字的原因有哪些,然后針對性地提出糾正舉措,旨在為語文老師減輕小學生寫錯別字這方面的教學壓力以及提高小學生寫字的正確率,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成績。
關鍵詞:小學生:錯別字
寫字是學習語文的基礎和關鍵,然而據統計分析,《新華字典》收錄了8000多字,有1000多個筆畫,平均每個字11畫,其中有221個漢字的筆畫超過了17畫。另外,據調查研究分析,“步”、“真”、“念”、“睡”、“賴”等20個漢字的錯誤率高達50%“真一正”、“有一又”、“今一令”等15個別字重復率達到40%。由于很多字本身的結構差異不大、小學生的心理因素以及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等原因造成小學生經常寫錯別字,這不僅不利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還會影響我們中華漢字文化的傳承。因此,我們可以分別從漢字本身、教師和小學生這三個角度出發,提出相應的措施糾正小學生寫錯別字的問題。
一、小學生寫錯別字的成因分析
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是通過接觸外界而了解到的,他們善于模仿老師和家長的行為動作,會直觀地把他們所看所想直接表達出來。對漢字的學習也是如此,在他們還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是非觀的時候,會模仿老師和家長,這時,如果老師和家長本身也會寫錯別字,那就會對他們形成誤導。綜合而言,小學生經常寫錯別字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1.漢字的特點問題
由于漢字的結構復雜、同音字多等的情況,小學生很容易在這些地方出錯,而且在寫錯字之后很難及時地發現,以至于他們已經記住這個字的錯誤寫法而難以糾正了,甚至是當他們發現這個字寫錯了,在下一次書寫的時候的第一印象仍然會是那個錯誤寫法,而且,對于漢字本身的特點,我們是無法改變的。另外,根據數據統計,新課標要求小學要學1600-1800個字,事實上,這對小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產生混淆也是在所難免。
2.教師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寫字姿勢,握筆力度等相關的事宜,卻忽視學生的識字寫字問題。但其實,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在今后的學習生涯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加以重視的。其次,缺乏課后的教學指導。因為學生們在課上的識字寫字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加上小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夠長時間地集中,其實是有必要在課后加以鞏固和溫習的,然而當下的情況是教師沒有布置相關的課后的作業,或者是布置了也沒有硬性地要求學生應該要用心去寫字,不能馬馬虎虎地了事。最后,教師的批改作業工作太簡潔化。很多時候,我們教師批改學生作業發現錯別字是可能就只是單純地把這一個錯字圈出來,并沒有告訴他們正確的應該怎么寫,或者將正確的寫在旁邊,卻也沒有告訴學生,他們究竟哪里出現了問題,進而學生們也不會對此引起重視,之前寫錯的字在之后繼續寫錯的情況時有發生。
二、糾正小學生寫錯別字策略分析
小學生寫錯別字的情況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對此,我們教師有責任要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以及從實際工作當中去幫助小學生們糾正這一問題。主要可以從漢字本身以及教師教學這兩方面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相應的策略:
一方面,對于漢字本身,我們是無法去進行改變的,但是我們教師可以搜集并整理各種學習漢字的方法,再結合我們自身的經驗,盡量讓學生們把所學的漢字記得牢,寫不錯。比如利用發揮想象記憶法,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只是他們可能不清楚自己所想的物品叫什么名字。其實我們教師也可以利用這種方法去教學,利用教師的知識儲備加上小學生們的想象力,將漢字的組成關系編制成俗語或者順口溜,這樣既可以解決教師在糾正錯別字教學過程中的壓力,還可以降低小學生的錯字率,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另一方面,我們教師既然清楚問題出現在哪里,就應該要及時地去解決問題。首先,在課堂上注意學生的寫字是否規范,用字是否出現錯誤。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從源頭上讓學生學習漢字的正確書寫方式,知道書寫的筆順等,不至于讓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想法去描繪進而出現缺一筆、少一點、多一畫的現象。其次,教師應該在課后要布置相關漢字的練習和溫習作業。雖然我們每個人的腦容量是無限大的,但是我們時常會發現前兩天放置的某件物品找不到了,出現了記憶的缺失,這其實就是因為我們當時只是隨便地一放,而事后沒再想起過。其實小學生的學習也是同樣的情況,溫故而知新,否則所學的知識就只是瞬時記憶,無法為今后的學習做鋪墊。但是由于他們的思想不夠成熟,我們教師有必要監督他們完成課后作業和知識點溫習。最后,在批改作業的時候也應該要更加仔細認真,甚至可以定期的一對一的、面對面的進行批改,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寫錯的這個字究竟錯在哪里,正確的寫法是怎樣的,是否有類似的字也寫錯過,然后讓學生將所有的錯別字摘抄在一起并經常翻看,這樣才更能體現出教師批改作業的這個動作的效用。
三、結論
綜上所述,根據統計數據發現小學生寫錯別字的概率很高,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漢字本身結構存在一定的復雜性,教師在課堂上容易忽視小學生的讀寫字能力,課后作業監督不到位以及批改作業不夠詳細。對于這些問題而言,除了漢字本身的結構不能直接改變,其他方面的問題都是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得到解決的。我們可以在教學中傳授學生漢字的書寫規律,利用各種方法記憶,課后監督學生規范完成寫字作業并有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