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要:工會是用以維護職工利益的代表。企業工會工作有著天然的特殊性,從當前企業工會開展職工生活保障的現狀進行職能分析,從而對保障職工生活開展工作的方法進行探析。以期能夠全心全意維護職工正當利益,保障困難職工渡過難關。
關鍵詞:企業工會;職工生活;保障工作
在中國,工會在企業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我黨的執政基礎之一。工會組織是保障職工權益與生活的第一道放線,做好職工生活保障工作,全新全意為職工謀福利是企業工會的天然職責。
一、工會工作的特殊性
在國際上工會工作一向是一個民間機構,是工人們團結起來爭取權益的聯合組織。但是中國施行無產階級專政,中國的工會帶有相當強烈的官方色彩,能夠更為平和且合乎法律規范的履行工會的職責。同時,當前的工會組織在國有企業內部相當完善,但是出于市場競爭與經濟發展等原因,在民營企業內部發展與建立并不完善,而政府與總工會也只能依法持中立態度,這與資本運作的經濟原則有關。中國擁有一個完善的自由人力資源市場,所以勞資關系能夠通過妥善的離職解決。所以在內部工會無法得到完善建立的時候,國家應聲建立了勞動監察部門履行工會的部分職責,用以審核監管資方是否違反了法律與政策與勞方簽訂勞動合同,但是在勞動合同之外的福利部分無法進行爭取與監管。基層政府對于工會的態度也持保守中立,一方面在于工會組織如果失能與執政原則相違背,但勞方的過度活躍又會極大的提高企業的用工成本,增大企業的經營風險,最終造成了更大的職工損失。所以中國企業工會工作是一項全面性的復雜社會工作,需要多方進行考量才能為職工爭取最大的權益。
二、企業工會開展職工生活保障工作現狀
從工會構建的基礎原理來看,企業工會首先需要從法律角度保障職工簽訂合法的勞動合同,確保資方能夠通過勞動合同為職工提供應有的權益。這一方面在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方面做得較為完善,但是在中小民營企業之中總是存在有很大的破口,不過依靠勞動監察部門也能夠對合法用工問題提供相應的保障,確保能夠合法用工,為職工提供其應得的工資與休息。
從工會運作溝通的角度來展開分析,企業工會所代表的勞方與資方的溝通方式與國外帶有明顯差別。企業工會往往會在收集到職工對待當前福利與休息等問題的反應之后,直接與企業的行政主官進行高效率的溝通談判,用更為平和與高效的手段解決福利問題。但是在中小民營企業之中資方當然更加傾向于與單一個體的勞方展開談判,能夠更多的減少用人成本。
從工會所面臨的勞動力市場形勢展開分析,中國擁有全世界最自由的勞動力市場,當經濟處在飛速發展時期,勞資雙方因為福利問題產生糾紛,其最高效的問題解決方法就是合法的解除勞動關系。勞方能夠重新在自由的人才市場之中選擇更好的福利待遇,而勞動合同的監察與審核由勞動監察部門所管理,部分工會缺乏爭取員工福利的時間與窗口期,這是當前勞動力市場的繁榮與自由所直接決定的。
從工會與勞動關系的原理展開分析,勞資雙方在工會的緩沖之下最理想的情況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歷史的經驗與國外的工會現狀帶給我們啟示,工會的過度活躍對于職工與社會并非是一件好事,短期內由于工會,資方擴大了員工的福利待遇,但是增加了大量的用工成本,這就需要增加產品盈利或擴大員工所能提供的隱性剩余價值,而無法做到這兩點的企業就面臨著破產危機。而產品的盈利來源于售價與質量的效益平衡,這個平衡不能單純依靠售價的提高發生移動。單一企業打破市場的售價平衡會造成部分的實體經濟泡沫的產生,最終引發一連串的金融震蕩。工會如果過度不活躍,員工無法征得應有的利益,與工會本身的原則相悖。所以工會需要找到勞資與市場的平衡點,合理的提出福利訴求。
三、企業工會開展職工生活保障工作探析
(一)從現實的角度完善工會組織與功能
雖然勞動監察部門將工會的組織功能以政府部門的形式對全社會的人力資源市場提供法律保障服務,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工會組織能夠放棄對勞動合同的合理訴求。工會保障職工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要幫助職工簽訂合理合法的勞動合同,讓員工首先受到法律法規的保護,給員工提供一個穩定的工作生活的背景,以此來保障員工的權益。例如對勞動合同之中的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公積金五險一金的收繳等情況進行檢查與談判,為員工爭取應當繳納的勞動保護措施。同時,由于自由人才市場的原因,對于許多企業對員工離職有霸王條款的存在,需要工會組織進行甄別。
另一方面,工會要能夠把握在職員工的各項生活狀況,對企業與員工承諾的各項勞動所得與福利補貼進行合理監察,對企業承諾的各項生活福利措施進行監督與管理。例如對企業班車、交通補貼、住房補貼、生育補貼的設立與發放情況進行逐一的檢查與管理。對于企業薪資的設立,要能夠監督其是否符合“多勞多得,按勞分配”的原則,要反對同工不同酬和平均主義兩大不規范行為。對于有職工食堂和宿舍的企業,其建設與經營情況也是重要的工作領域。完善的工會功能是多而雜的,能夠為員工提供一個穩定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才是最大的保障。
(二)勞動保險與職工生活保障體系
勞動保險制度是為職工與家屬提供相應生活保障的重要制度,工會生活保障工作需要與勞動保險制度相結合為生活困難的職工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準確的說,要讓職工享有及時的審批與支付的勞動保險金,對職工及其家屬的醫療保險報銷過程進行全面的輔助。對待帶有工傷風險的職業要做好工傷防護準備,對待職業病與工業風險要展開有效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檢查,努力的將職業傷病的發作幾率降到最低。對待已經出現的職工生活困難,要從精神與物質相結合的角度展開生活保障工作。其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一個職業傷病療養基金,讓有職業病風險的員工能夠定期前往療養保健,降低職業病的發病幾率。對于低收入職工家庭,要能夠調查了解其收入結構,必要時能夠以現金或者物資的方式給予救濟。低收入職工的生活保障是工會的一項常規性任務,例如職工是家庭之中唯一的經濟來源、職工家庭中有開銷巨大的長期慢性疾病患者、職工家庭之中撫養孩子較為困難等等,都是相對比較常見的困難職工的形式。首先需要成立各種樣式的困難幫扶基金與互助會、醫療基金等,避免因病致貧的情況發生。對于唯一經濟來源的職工,要能夠做到必要的資金救濟與必要的勞動關系保障,不能讓單一收入的家庭的唯一經濟來源遭到裁員。對于各種生活困難,工會要連同各級黨組織,盡量進行幫助與救濟。
(三)推動生活互助組織發展
職工生活互助是工人階級團結協作的良好形式,工會通過聯系職工之間的工作與生活現實,對職工的生活進行關心,幫助職工建立一個業余自愿的職工互助小組,讓行有余力的職工及其家屬能夠對困難家庭進行生活幫扶。例如對困難家庭要登記住址和家庭狀況,對待職業傷病、家有喜喪、生活困難、職工糾紛等情況下,發動群眾幫忙解決問題,特別是對待職工家屬以及孤寡老弱的生活困難,可以確立一個健全的互助基金進行專項幫扶,動員職工以及家屬進行生活幫扶與醫療照護,幫助困難家屬渡過難關。生活互助以及困難職工的生活保障貴在堅持,對待困難職工要從生活、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建立長效的幫扶機制,尤其是對于孩子的教育,要能夠建立一個大學基金,幫助困難職工家庭解決上大學的經濟問題。建立生活互助會的原則便是公開透明,入會自愿與退會自由,工會建立的組織要讓職工信得過,用得上,辦的了事。
四、結語
企業內工會組織對職工的生活保障能夠體現在許多的細節之中,但是簽訂勞動合同和完善勞動保險是兩大重要的領域,其次對于困難職工的勞動關系保障與困難長效幫扶政策也是保障工作的一種良好的創新,但是仍然需要在實際工作之中不斷的完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漢斌.和諧企業黨建與企業工會建設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 (24):372-373.
[2]房亞玥.資源衰退型城市工會組織維護職工權益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9,25 (05):8-12.
[3]王偉.關于企業工會做好職工生活工作的思考[J].北京市工會干部學院學報,2019,34 (03):51-54.
[4]杜楠.開展總部工會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與實踐[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 (24):131-132.
[5]舒印彪.新時代國有企業堅持職工主體地位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8,32 (05):100-109.
[6]江蘇省總工會干部學校課題組,丁澤英,程渲,任淮峻,李春愛.基層工會服務職工的路徑與方法研究[J].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8,35 (03):17-22.
[7]陶志勇.回溯中國工會理論創新四十年(上)[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8 (03):4-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