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基

【摘要】目的:本文所進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對急診危重癥患者進行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3月到11月選取我院急診科收治的危重癥患者74例進行臨床研究,采取隨機分組法將所有患者分組為AB兩組。其中對B組中有患者人數為37例,對其實施常規護理手段,而A組中同樣擁有37例患者,對其實施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措施,后對兩組患者身體健康的改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經過研究后顯示,護理后相較于B組護理后的并發癥發生率21.62%,A組的并發癥發生率5.41%顯著更低,二者之間的比較有意義(P<0.05)。結論:對急診危重癥患者實施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措施,能夠幫助患者減少受到并發癥問題的影響,是提升患者身體健康水平的優質手段,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急診危重癥;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157-02
一般情況下,病情發展速度快、病情嚴重且尤為特殊等是急診危重癥患者在患病期間存在的一系列較為嚴重的問題,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為嚴重的影響,因此及時地對該病患者救治是促進患者疾病問題得到良好改善的優質手段,爭取更多的救治時間極為關鍵,否則甚至還會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2]?;诖?,我院急診科將收治的部分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疾病的護理研究,現研究結果表明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到11月我院急診科收治的危重癥患者作為疾病護理的研究對象,并將其中的74例進行研究,后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組為A組(n=37例)和B組(n=37例)。其中A組男性20例,女性17例,患者年齡26-65歲,平均年齡(45.26±1.48)歲。B組男性19例,女性18例,患者年齡27-64歲,平均年齡(45.45±1.2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過統計學分析無差異,不具有可比性(P>0.05)。
1.2護理方法
B組:實施常規護理手段。即護理期間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嚴格的評估,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進而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搶救措施。A組:實施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措施。(1)提高溝通效果。急救中心可通過無線聯網終端顯示屏與救護車輛保持聯系,患者被救護車接受后對患者的各種基本信息進行收集,進而結合網絡將收集的信息傳送至急救中心,以確保急救中心率先掌握患者情況,并提升患者的存活率[3]。(2)明確分工。護士長負責整個急救工作,根據前期評估結果協調科室,開通靜脈通路,整體縮短臨床各指標用時。靜脈管理人員在開通靜脈通路后必須確保輸液通暢,若患者合并存在心力衰竭等癥,則需對輸液量、速度進行嚴格控制[4]。監護人員做好心電監護、開放呼吸道,給予低流量吸氧等措施。(3)搶救后的急診護理。完成對患者的搶救后,就需要將患者送至加護病房內進行接下來的護理工作。而在護理期間為避免患者因為病菌的存在而影響身體健康,需要醫護人員在護理的同時堅持遵循無菌準則[5]。同時醫護人員為確保危重患者醫療管路的暢通,需要對管路做相應護理,定期做好管道的維護工作。
1.3觀察指標
記錄和對比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心臟呼吸驟停、休克、昏迷等并發癥問題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我院研究工作開始后通過型號為SPSS24.0的統計學軟件記錄和分析相應的數據,其中在研究期間,分別使用(x±s)、%、t值和卡方值x2值代表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和數據檢驗值。若比較的數據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則以P<0.05表示。
2結果
經過表1所進行的研究顯示,護理后患者在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對比方面,A組護理后的效果相較于B組更具優勢,二者之間的比較有意義(P<0.05)。
3討論
相較于其他類型的疾病,急診危重癥患者所患疾病對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著嚴重的威脅,給予其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手段是醫護人員確保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證。而這其中,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措施作為當前護理人員對急診危重癥患者實施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手段,將其運用到患者疾病問題的改善過程中是促進患者身體健康水平的優質手段。分工明確,職責合理分配是這一護理措施的主要特征,對于護理人員與醫師之間工作分工的開展擁有著極高的要求[6]。同時對危重癥患者實施這一護理手段,可以在常規搶救方式的基礎上將護理人員所使用的護理措施變得更加規范和完善,有效的降低了相關護理工作人員在搶救的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失誤和漏洞,減少了急救進程,不僅能夠保證對患者實施護理后搶救成功率的持續提升,幫助患者減少受到各種并發癥問題的影響,同時對于改善護患之間的關系也有著積極的幫助,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對工作人員的護理滿意度。
結合研究,經過護理后在并發癥發生情況的對比方面,相較于B組護理后的效果,A組護理后患者身體健康狀況的改善效果更具優勢(P<0.05)。以此表明,對急診危重癥患者實施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措施,能夠幫助患者減少受到并發癥問題的影響,是提升患者身體健康水平的優質手段,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嚴華.急診危重癥患者搶救中應用全程護理干預的效果及并發癥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49-51.
[2]王芳,顧紀芳,劉慶芬,等.多學科合作的流程管理在急診危重癥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全科醫學,2019,17(4):88.
[3]羅果果,邵莉,錢敏芬.構建手術室急救流程對搶救急危重癥患者的探討[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5(5):507-508.
[4]劉德全.重癥急救患者一體化急救護理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3(10):45.
[5]王曼.急診危重癥患者進行整體性急診急救護理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4):283.
[6]吳燕霞.急診危重癥患者護理中實施護理質量指標管理的有效性探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1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