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梅 車遵軍
【摘要】目的:研究在骨外科手術患者中應用針對性心理護理的臨床作用及其效果。方法:本文以雙盲法對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的50例骨外科手術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常規組(n=25例)使用常規護理,實驗組(n=25例)使用針對性心理護理,比較實驗組與常規組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結果:實驗組護理后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與常規組據比對,兩組護理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與護理前比對,P<0.05,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顯示分析研究差異。結論:將針對性心理護理應用在骨外科手術患者中利于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況,提升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骨外科手術;心理特點;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186-01
骨外科屬于重要的科室,一般都是收治因意外事件入院的患者,現階段不少骨外科手術患者術前因過度恐懼手術[1-2],不能克服心理障礙,且因手術結果未知等導致多種應激反應,進而對手術成功率造成嚴重影響。本文主要分析了在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參與收治的50例骨外科手術患者中使用針對性心理護理與常規護理的臨床護理服務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文分析目標即為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本院參與診治的50例骨外科手術患者,以雙盲法將樣本分組,實驗組入組25例,男性和女性之間即為12例和13例,年齡取值上下限分別是64歲和22歲,中位年齡(42.54±3.54)歲,髖關節置換術患者8例、膝關節置換術患者5例、骨盆骨折手術患者7例、脊柱手術患者3例,常規組入組25例,男性和女性之間即為11例和14例,年齡取值上下限分別是63歲和21歲,中位年齡(41.54±3.58)歲,髖關節置換術患者9例、膝關節置換術患者4例、骨盆骨折手術患者8例、脊柱手術患者4例;比對實驗組與常規組骨外科手術患者基礎資料,P>0.05,統計學之間不顯示論證分析意義。
1.2方法
常規組開展常規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對患者進行簡單宣傳教育,為患者及其家屬闡述手術必要性、手術目的、手術流程及其相關事項,告知其不必過度緊張。
實驗組開展針對性心理護理,(1)共享信息。護理人員在術前需要依據患者病情情況,為期闡述相關知識,提升患者認知度,消除其錯誤認知,提升患者配合度及其信心。護理人員在手術過程中及時提醒患者手術進程,讓患者心里有數。(2)精神支持。患者因馬上手術,容易發生不良心理情緒,所以術前1天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到病房進行探望,對患者既往史、生命征、手術史等進行全面了解,及時和患者溝通交流,且護理人員面帶微笑,以親切的態度詳細為患者闡述手術室環境、體位配合、手術位置、手術流程、手術方式、手術注意事項、配合要點、手術安全須知、成功案例及其醫護團隊,盡可能消除患者陌生感,疏導患者緊張、焦慮等情緒,讓患者配合手術。(3)強化護患溝通。術后骨外科手患者具有較長恢復時間,因患者缺少疾病相關知識,導致患者發生死亡或者癱瘓或死亡,護理人員此時需要及時和患者交流溝通,采取通俗易懂語言闡述疾病病情、手術方式、注意事項,且需要護理人員有序的進行術前準備,防止因驚慌或者語言不恰當增加患者恐懼感。此外,護理人員需要及時為患者進行手術的安全性及其必要性的宣傳教育,邀請成功治愈患者進行現身說法,提升患者手術信心。(4)術前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行為進行適當控制,緩解其焦慮情緒,且尋找患者發生焦慮的原因,予以患者及時勸慰及其解釋,最大限度穩定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告知患者過度緊張焦慮容易破壞心理平衡,導致發生應激反應,對手術效果造成嚴重影響。入室后訪視護士需要對患者進行熱情迎接,采取鼓勵性及其暗示性語言進行溝通,指導患者正確放松自身肌肉關節,維持平穩的呼吸,提升患者自信心及其手術耐受力提升。如術中患者發生緊張或者表情痛苦,需要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正確進行深呼吸,轉移患者注意力。(5)家庭支持。術后3日護理人員需要進行病房隨訪,且因術后患者發生功能障礙,需要家屬進行輔助,此時患者家屬情緒會對患者情緒造成直接影響,容易增加患者心理負擔,讓其憂慮郁悶,基于此護理人員需要為其提供家庭支持,及時和家屬交流,做好思想工作,予以患者更多關懷。
1.3指標分析
對比研究常規組和實驗組骨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焦慮評分、抑郁評分。
(1)通過SAS(焦慮評分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焦慮情緒評價,采用SDS(抑郁評分量表)評估兩組患者抑郁情緒,數值越高表示存在越差的狀態。
(2)采取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統計,總分為100分,包括一般滿意,非常滿意及其不滿意,數值越高表示具有越好效果。
1.4統計學方法
50例骨外科手術患者涉及的所有資料均采取SPSS21.0forWindows統計學軟件包錄入處理,實驗組與常規組骨外科手術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闡述,予以t檢驗,實驗組與常規組骨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以率(%)的形式闡述,予以卡方檢驗,P<0.05,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顯示分析研究差異。
2結果
2.1計算研究實驗組與常規組骨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
實驗組骨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92.00%,不滿意2例、一般滿意13例、非常滿意10例;常規組骨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64.00%,不滿意9例、一般滿意11例、非常滿意5例,卡方為5.7110,P=0.0168<0.05,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顯示分析研究差異。
2.2計算研究實驗組與常規組骨外科手術患者焦慮評分、抑郁評分
實驗組骨外科手術患者護理前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與常規組據比對,P>0.05,無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的對比意義;實驗組骨外科手術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與常規組據比對,P<0.05,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顯示分析研究差異。實驗組與常規組骨外科手術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與護理前比對,P<0.05,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顯示分析研究差異。
3討論
醫學模式近年來逐漸朝著生物、心理、社會方向轉變,且人們越來越重視醫療服務的水平和要求,同時人們逐漸意識到健康及其疾病轉換中不但存在生物因素,也涵蓋心理因素、社會因素[3-4]。雖然手術是目前對疾病進行治療的有效方法,但因屬于有創治療方法,容易將患者應激反應增加,導致不能手術開展手術。骨外科屬于主要的臨床科室,患者容易發生應激反應進而導致出現身心不適等情況,促使患者呈現出緊張、恐懼等情緒[5]。恐懼與緊張一般是因患者發生突發意外事故,傷口出現及其疼痛強烈,并且密切觀察患者臨床各項生命體征,相關醫療設備會發生聲響,導致加劇患者緊張感[6]。且因患者過度擔心手術效果、疾病嚴重程度及其是否疼痛、恢復情況,進而導致發生焦慮情緒,基于以上原因醫院需要予以患者供精神支持,為其構建舒適環境,且和患者共享信息,提升患者認知度,將患者心理建設及時做好,對娛樂活動進行合理安排,密切觀察其術中反應,采取有效方法疏導患者不良情緒[7]。
結果計算表明,實驗組骨外科手術患者護理后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與常規組據比對,實驗組與常規組骨外科手術患者護理后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與護理前比對,P<0.05,統計學數據指標之間顯示分析研究差異。
綜合以上結論,將針對性心理護理應用在骨外科手術患者中比對常規護理的臨床優勢更顯著。
參考文獻
[1]李妮.骨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特點以及臨床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7):77-78.
[2]陳紅,陳培.基于行為轉變理論的護理模式在惡性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重慶醫學,2018,47(34):4433-4435.
[3]劉洪英,趙修勇,葛寶芬.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抽吸加尿激酶液化476例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心理醫生,2018,24(26):158-159.
[4]陳雅玲.骨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特點以及臨床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2):159-162.
[5]XieS,ZhouJ.Effectofstatinsandtheclinicalnursingcharacteristics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J].2017,30(5(Special)):1843.
[6]劉麗娟.心理護理及康復指導在骨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4):266-266.
[7]胡小磊.骨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特點以及效果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0):69-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