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 王強 張蘭莉
【摘要】目的:探究彩超在診斷甲狀腺結節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分析。方法: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甲狀腺結節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其確診檢查方法進行分組,通過彩超檢查確診的64例患者納入優化組,通過CT檢查確診的44例患者納入對照組。通過實驗室化驗與頸部X光檢查等聯合檢查對納入病例的診斷正確性做出檢驗。對兩組患者的良性、惡性病變檢測率和患者滿意率進行對比。結果:優化組64例患者的診斷正確率(98.44%)優于對照組44例患者(88.64%)的診斷正確率,組間數據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優化組的滿意度評分為(43.56±2.47)分,高于對照組的(31.71±3.08)分,兩組評分數據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利用彩超對甲狀腺結節性病變進行診斷,能夠有效的辯別患者良性或惡性病變,并且具有速度快、費用低等特點,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彩色超聲波;甲狀腺結節;結節性病變;診斷結果;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15-01
甲狀腺結節性病變可能由于人體對碘的缺乏或是甲狀腺消耗量增加、甲狀腺素合成與分泌障礙等原因而引起的多發性腫塊。結節性病變有良性與惡性之分,良性結節對身體感官無明顯影響,但有發展為惡性病變的可能。因而,對甲狀腺結節性病變盡早做出發現與判斷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極好的保證,針對甲狀腺結節性病變臨床建議早期篩查、確診及治療,促使疾病轉歸[1]。為了驗證不同診斷方式的準確性與實用性,我院選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甲狀腺結節性病變患者進行研究,現將本次研究記錄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甲狀腺結節性病變患者進行研究。按其確診檢查方法進行分組,通過彩超檢查確診的64例患者納入優化組,通過CT檢查確診的44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優化組納入女性患者41例,男性患者23例;年齡31-56歲,平均年齡(43.5±3.2)歲;甲狀腺結節直徑2-39mm,平均(20.5±1.4)mm。對照組納入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18例;年齡34-63歲,平均年齡(48.5±2.8)歲;甲狀腺結節直徑5-42mm,平均(23.5±2.1)mm。所有患者性別、年齡、結節大小、位置等一般資料不具備臨床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①患者未曾有放化療治療史;②患者無其他內分泌疾病;③患者無精神類疾病,可以正常溝通。本次研究已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優化組患者采用彩超進行診斷,患者取仰臥位并將肩頸部位皮膚暴露于外,取頻率設為6-14Hz彩超探頭,對甲狀腺橫斷面、縱段面與多切面進行掃描。對甲狀腺位置與大小進行明確,發現結節后對結節的數目、大小、位置與形態進行細致觀察記錄。對患者甲狀腺內部回聲、血流速度進行觀察,對血流阻力指數進行計算,并進行病理判斷。對照組患者采用CT掃描進行診斷,患者行仰臥位入機檢查成像。
1.3觀察指標
(1)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診斷情況進行分析記錄,并對確診率進行統計對比;(2)對患者的治療滿意度進行評分,計分范圍0-10分,0分表明特別不滿意,隨著患者滿意度增加評分也隨之增加,特別滿意為10分。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處理與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并用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并用T時行檢驗。所有檢驗結果為時P<0.05時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確診率進行對比
優化組64例患者檢測出良性結節42例,惡性結節21例,誤診1例,確診率達到98.44%,相對比對照組檢測出的良性結節23例,惡性結節16例,誤診錯診5例,確診率達到88.64%,組間數據對比(X2=4.7737,P=0.0289<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評分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滿意度評分相對比,優化組的滿意度評分(43.56±2.47)大大高于對照組的滿意度評分(31.71±3.08),兩組評分數據對比(T=22.1329,P=0.0000<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臨床上在甲狀腺內發現腫塊即為甲狀腺結節。因多數結節無明顯體感和危害,所以無法令患者引起重視,導致了一些良性結節發展成為了惡性病變。因而,在臨床上有必要采用合理準確的診斷方法來診斷甲狀腺結節,及時明確病情,盡快針對其病情制定對應的治療方案[2],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彩色超聲檢測的清晰度不斷提升,檢測準確性也越來越高,其在甲狀腺結節方面的應用也比較突出,其具備許多優勢,例如創傷輕微、操作簡單等[3],同時彩超檢測的費用也相對較低,患者樂于接受。同時,彩色超聲檢測能直觀的直視到甲狀腺和結節的位置、大小與形態,更是能分辯良性病變與惡性病變,在彩超下,良性病變多表現為結節邊界清晰、形態規則、回聲均勻,呈現低速低阻型血流頻譜,而惡性病變則表現為結節邊界形態不規則且邊界不清晰,回聲不規則,呈現高速高阻型血流頻譜[4]。掌握彩超下不同結節的回聲特點就能準確的對結節特性做出判斷。張春娟[5]也在其研究中論證了彩超下良性與惡性病變的不同性狀。因而,彩超診斷的準確性得到了廣泛認可。
綜上所述,彩超在診斷甲狀腺結節性病變中具有診斷準確、簡便、迅速,對患者無損傷,檢查費用低等特點,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許雪花.彩超在診斷甲狀腺結節性病變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94):195+197.
[2]衛大勇.彩色超聲在甲狀腺結節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1):189.
[3]朱德倉.探究彩超在甲狀腺結節性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9):166-167.
[4]秦麗微,王辰,徐景俊,李丹,潘寧,鄭春梅.彩超在甲狀腺結節性病變診斷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9,42(02):95-96.
[5]張春娟.彩超在良惡性甲狀腺結節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3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