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珊珊 于會秀

【摘要】目的:探究慢病管理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擇取于本社區11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本次研究,病患納入時間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按照管理模式不同分組為參照組、研究組,各施行常規社區管理、社區慢病管理。組間比較兩組社區高血壓病患的血壓水平、生活質量情況。結果:干預后,研究組病患SBP、DBP水平均顯著低于參照組,焦慮(SAS)、抑郁(SDS)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生活質量(SF-36)、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采取慢病管理能有效改善社區高血壓病患的血壓水平,提升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慢病管理;社區高血壓;治療效果;生活質量;血壓水平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5-292-01
原發性高血壓臨床發病率較高,需長期用藥以控制血壓,進而確保病患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而社區承擔著宣教、隨訪、慢病管理等各種工作,為確保社區高血壓病患血壓控制穩定、生活質量良好,需強化對高血壓病患的慢病管理工作[1-2]。本次研究即分析慢病管理對社區高血壓病患的應用效果。
1基線資料和方法
1.1基線資料
擇取于本社區11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本次研究,病患納入時間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性高血壓疾病診斷標準;(2)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疾病或其他嚴重臟器病變;(2)存在認知障礙、溝通障礙、精神疾病;(3)繼發性高血壓疾病。
110例社區高血壓病患按照管理模式不同分組為參照組、研究組。
參照組55例病患中男、女例數之比為31:24,其年齡在62歲~77歲間,年齡均值為(68.36±2.17)歲,病程為2年~13年,病程均值為(7.21±1.52)年;
研究組55例病患中男、女例數之比為32:23,其年齡在61歲~79歲間,年齡均值為(68.54±2.13)歲,病程為2年~12年,病程均值為(7.25±1.51)年。
比較兩組社區高血壓患者基線資料可知,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參照組:行常規社區管理,即定期對病患進行隨訪,隨訪過程中對病患進行用藥指導及日常生活指導。
研究組:在參照組基礎上行慢病管理干預,即:(1)建檔。為高血壓病患進行健康檔案的建立,并記錄病患各項基本信息及疾病狀況,以便于后期慢病管理。(2)評估。對病患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同時了解病患的疾病認知情況、認知需求、心理健康狀態等。(3)制定慢病管理計劃。結合高血壓疾病特點及社區高血壓病患情況,制定慢病管理計劃,即每個月進行1次電話隨訪,每2個月進行1次高血壓宣教活動,每3個月進行1次面對面隨訪。(4)管理內容。①情緒管理。積極與病患交流、溝通,引導病患保持樂觀、積極心態,積極生活。②飲食管理。指導病患控制體重,低鈉飲食,同時調整飲食結構,多食用新鮮蔬果以增強機體免疫力。③運動指導。結合病患具體情況,指導病患堅持進行適當有氧運動,如打太極、散步等,以有效提升病患機體素質。④生活指導。告知患者養成良好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的好處及必要性,確保充足睡眠,戒煙限酒。⑤血壓管理。指導病患自行測量血壓或定期到就近診所測量血壓,告知病患正常血壓范圍,一旦出現血壓異常需及時來我社區就診。
1.3評價指標
記錄兩組社區高血壓病患經管理干預后血壓水平情況,即收縮壓(SBP)、舒張壓(DBP)。
以疾病自我管理水平問卷評估兩組社區高血壓病患的自我管理能力,問卷分值在33分~165分,得分越高即自我管理能力越佳;以SAS、SDS量表評估兩組病患的心理健康狀態,得分越低即心理健康狀態越佳;以SF-36量表評估兩組病患的生活質量情況,得分越高即生活質量越佳。
1.4數據處理
以軟件SPSS22.0分析結果數據,以(x±s)行結果數據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p<0.05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血壓水平
干預后,研究組病患SBP、DBP水平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具體見下表1。
2.2SAS、SDS、SF-36、自我管理能力評分
干預后,研究組病患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SF-36、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具體見下表2。
3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為臨床常見慢性心血管疾病,臨床發病率較高,多發于中老年人群。需長期用藥以控制機體血壓,進而避免因長期血壓偏高所致各種嚴重并發癥。行臨床用藥治療同時,亦需要病患通過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自我保健、積極配合治療以確保臨床疾病治療效果[3-4]。
而社區作為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最佳服務單位基層機構,對病患進行救治治療同時,亦需做好慢病管理工作。社區還承擔著定期宣教、定期隨訪、慢病管理等各種工作,以期對社區慢性病患者做好各種管理工作。對社區高血壓病患施行慢病管理工作,在為病患建檔、評估后,結合病患具體情況制定相應慢病管理計劃,并遵循慢病管理計劃定期隨訪、管理、宣教[5]。施行具體管理工作時,做好情緒管理以提升病患的治療信心及生活信心,做好運動指導、飲食管理、生活指導、血壓管理等以提升病患整體生活質量同時,控制好病患的血壓水平[6]。結合本次研究結果數據可知,經相應管理干預后,研究組病患SBP、DBP水平均顯著低于參照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SF-36、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對社區高血壓病患采取慢病管理能有效改善其血壓水平,提升其生活質量,價值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劉洋,劉鑫,李亞利等.北京市社區高血壓長處方患者慢病管理的藥學服務模式評價[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8,16(10):78-80,89.
[2]何敏蘭,謝艷華,王偉華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社區高血壓慢病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22):156-157.
[3]高偉,李文苓,韓大龍等.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社區高血壓慢病管理促進作用的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5):46-47.
[4]陸萍,宋瑋,宋道平等.慢病照護模式在社區高血壓前期患者的實施與評價[J].實用預防醫學,2016,23(3):295-298.
[5]曾新穎,張梅,李鎰沖等.中國2011年城鄉35歲及以上高血壓患者社區管理現狀及其效果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5):612-617.
[6]葉瑞香.社區高血壓慢病管理模式改善高齡EH患者療效及對血壓變異性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1):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