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超
【摘 要】 目的:探究外傷性骨折患者X線診斷漏診原因及對策。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漏診的48例因外傷所致骨折患者,部位涉及胸部、四肢、脊柱,首次均行普通X線攝影,后經復查和/或CT檢查并經臨床確診。結果:在漏診的48例患者中,肋骨骨折31例,漏診率64.6%;足踝7例,漏診率14.6%;脊柱4例,漏診率8.3%;膝關節3例,漏診率6.2%;肘關節2例,漏診率4.2%;骨盆1例,漏診率2.1%。同時,對漏診原因進行了粗略歸納,包括技術因素、診斷因素、設備因素、患者因素、臨床醫師因素等。結論:探究骨折X線漏診常見原因,尋求克服漏診的對策,對避免漏診的發生,提高X線平片的檢出率和降低漏診率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X線攝影術;診斷;骨折;漏診
骨關節損傷的X線診斷在放射科日常工作中占有很大比例,明確骨折有無,X線檢查簡單、便捷而有效,是首選的檢查方法。但由于各種原因,漏診也常有發生。本文對外傷性骨折X線征象及漏診原因進行探究,旨在借鑒漏診經驗教訓,減少漏診的發生,提高骨折的檢出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3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診治的48例骨折漏診患者,患者臨床癥狀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受傷原因包括車禍傷、擊打傷、摔傷、砸傷等。男31例,女17例,年齡16~73歲,平均年齡43.4歲。其中肋骨骨折31例,四肢骨折12例,脊柱和骨盆骨折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因外傷在我院首診,依據具體受傷部位和臨床檢查申請要求,采用DR進行常規投照體位X線平片檢查。首次X線檢查時間為傷后30min~3d。所有病例均經復查或轉上級醫院進一步檢查后獲得確診,診斷時間為當日至3w。對轉上級醫院就診者逐一進行隨診獲得最終診斷結果。
2 結果
48例漏診患者中,肋骨骨折31例(包括首次檢查未發現和多發肋骨骨折部分漏診),足踝7例,脊柱4例,膝關節3例,肘關節2例,骨盆1例。漏診原因可大致歸納為技術因素、診斷因素、設備因素、患者因素、臨床醫師因素。
3 討論
隨著交通、建筑業等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口流動的增加,創傷患者的數量也出現增長。普通X線檢查目前仍是診斷外傷骨折最簡單有效而且最常用的方法,不僅能判斷骨折存在與否,還能明確骨折局部的病理改變,如錯位、成角等,為臨床診療提供重要依據。盡管目前X線投照設備有了空前的發展, 特別是DR系統的廣泛應用,使圖像空間分辨力及后處理進一步提高,為臨床診療提供了更為精確的影像資料,但DR平片仍然是多組織重疊投影,受多種因素影響,漏診仍時有發生,可能會延誤治療、直接關系到患者的預后,甚至因為漏診而引發醫療糾紛。骨折漏診不可完全避免[1],因此,深入分析骨折漏診原因,探索相應對策以減少漏診的發生很有必要。
臨床常見易漏診的骨折主要存在如下共同特點:①骨折部位深在,常規X線平片各組織重疊較多,如骶髂關節周圍和脊柱;②骨折部位解剖結構和組織成分復雜多樣,常規X線檢查因投照位置、投照角度所限無法充分顯示解剖結構全貌,如腕舟骨、肋骨等;③隱匿性骨折;④骨折臨床表現不典型。
3.1 骨折漏診原因
3.1.1 技術因素 X線檢查技術不規范是骨折漏診重要原因。導致X線檢查技術不規范、圖像質量降低,既有客觀方面原因也有主觀方面原因。外傷患者攝片時被動體位多,投照位置不標準,骨折漏診率增加。骨折部位和形態的不確定性,常規投照體位可掩蓋部分較輕微骨折,此種情況在臨床經常出現。此外,急診攝片時,對照片質量容易放松要求,對一些曝光不足或曝光過度的X線片勉強診斷,增加漏診幾率。良好的投照條件、合適的投照位置是減少漏診的前提。應當根據臨床需求,靈活選擇投照條件和投照位置。尤其對社區醫院而言,依據患者具體外傷情況,選擇有效投照體位可以有效減少骨折漏診[2]。
3.1.2 診斷因素 閱片觀察不夠全面、細致,尤其是在患者多或照射部位較多時,閱片容易缺乏條理,受思維定勢影響,例如多發骨折時,只滿足于單一診斷,容易忽略其他部位骨折和同時存在的不明顯骨折;對有關X線解剖認識不夠, 一些外形不規則、解剖結構特殊的骨關節,如手腕骨、足跗骨、肋骨等;對某些骨折的直接征象認識不足,不重視軟組織的觀察;特殊患者缺乏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不了解患者的具體受傷機制和具體部位,診斷缺乏方向性和重點;不結合臨床,當臨床癥狀十分明顯,功能障礙突出,X線診斷陰性時,未能及時提出恰當建議做進一步檢查或短期內復查,或建議不全面。
3.1.3 設備因素 骨折部位隱匿和X線攝片的局限性是骨折漏診又一原因。X線是平面圖像,許多不規則骨及投照部位較厚時,重疊部位骨折可能會顯示不清。如髖臼后緣骨折,即使在體位良好,曝光合適的X線片上也不易診斷。肋骨的不完全骨折或完全骨折對位好時,初期骨折線并不顯示。有時,肺和縱隔正常結構以及與肋骨骨折重疊的肺內病變、腹腔腸管內容物,也可影響肋骨骨折的檢出。文獻報道肋骨骨折漏診率26.5%[3],本組資料顯示,肋骨骨折漏閱比例最高,除投照角度外,多源于此原因;對于脊柱橫突和棘突骨折,漏診也是在所難免。
影像技術的快速發展,對骨折的診斷已不局限于普通X線檢查,CT、MRI、超聲均已先后應用于骨折的診斷,而且各有優勢。例如,CT密度分辨率高,后處理功能強大,彌補了常規x線的不足,可以從不同角度和方向顯示骨折的部位、范圍、移位以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明顯提高了隱匿性骨折及解剖結構復雜、重疊部位骨折的檢出率;MRI可明確有無細微骨折及骨挫傷,還可較好地判斷關節及軟組織損傷的有無和損傷程度。對于發生于骨盆、椎體、肋骨、四肢關節等較復雜部位的微細骨折因臨床已清楚地認識到普通X線影像的局限性,根據患者臨床癥狀或體征而進一步行CT或MRI檢查,避免臨床漏診出現。因此充分認識可能出現的細微骨折至關重要。
總之,X線作為骨關節創傷最重要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在診治過程中骨折漏診不可避免,尤其是對微細骨折和隱匿性骨折,由多種因素所致。正確認識和分析漏診產生的原因,積極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最大限度避免漏診,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玉新,王淑麗.四肢關節骨折在急診CR影像中漏診原因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3,24(1):40-43.
[2] 朱偉清,林杏.選擇投照體位減少肋骨骨折的漏診[J]. 實用醫技雜志,2014,21(12):1291-1292.
[3] 曹中華.淺析肋骨骨折X線漏診原因及預防措施[J].中國實用醫藥,2011,6(2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