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 張生 陳玉芹
【摘 要】目的:評價表面肌電圖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評定的研究。方法:納選我院于2018年7月~2019年10月來我院就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觀察組,同期來我院健康體檢的人為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兩組研究者均接受表面肌電圖檢查,對比兩組檢查結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脛神經、股神經和腓總神經的運動傳導速度顯著比對照組減慢,動作電位潛伏期明顯比對照組延長,F波平均潛伏期延長,出現率明顯減低,H反射平均潛伏期延長,統計結果有意義(P<0.05)。(我已修改)結論:臨床針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療效評定使用表面肌電圖檢查的效果顯著,診斷價值高,值得臨床應用借鑒。
【關鍵詞】表面肌電圖;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
【中圖分類號】R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1--02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骨科多見的疾病之一,該病的主要表現是疼痛,一般集中發病于中老年人,患者疼痛的原因是由于髓核突出,導致纖維環破裂,神經受壓而引起的,其發病因素與退行性病變、慢性勞損、炎癥刺激等相關,臨床最常用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方式是MRI和CT,但是這兩種方法的費用高,對受壓神經功能的評定效果差,而采用表面肌電圖檢查能準確評估其神經肌肉功能,對患者的身體無傷害,因此本研究將針對收治的3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診斷,分析表面肌電圖的臨床診斷效果及價值[1]。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調查起止時間為2018年7月~2019年10月,選取來我院就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30例為觀察組,經CT和MRI檢查確診,患者存在明顯腰腿疼、下肢麻木等癥狀。同期抽選30名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兩組研究人員均接受表面肌電圖檢查,觀察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44~78歲,平均(61.59±4.75)歲,病程1~8年,平均(4.51±0.44)年,受壓位置:L4~5為19例,L5~S1
為11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47~75歲,平均(60.02±4.66)歲。上述基礎資料對比差異不存在研究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排標準:調查者的溝通能力和意識正常,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參與,排除手術禁忌項、藥物過敏體質、惡性腫瘤、精神病史以及肢體殘疾等。
1.2 方法
檢查前,首先要調整室內溫度在25℃左右,保持室內安靜,待受檢者的皮膚溫度達到32—36℃后開始檢查,使用美國尼高力肌電誘發電位儀系統(Viking Quest4)檢查,分別行仰臥位和俯臥位,對受檢位置的皮膚進行消毒,然后將刺激電極、記錄電極、參考電極、地線放置在相應部位,具體對股神經、脛神經、腓總神經的相關指標進行記錄[2]。(我已修改)
1.3 觀察指標 分別記錄兩組受檢者的運動傳導速度、動作電位潛伏期、F波平均潛伏期、F波出現率、H反射平均潛伏期的數據。(我已修改)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用軟件SPSS26.0處理數據,采用(n,%)表示定性資料,其結果檢驗用X2,用()表示定量資料,結果行t檢驗,P<0.05統計有意義。
2 結果
下表中可以得知,觀察組患者的各神經部位的動作電位潛伏期明顯要比對照組長,其運動傳導速度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較慢,其F波平均潛伏期和H反射平均潛伏期明顯延長,統計結果存在顯著意義,P<0.05,詳見表1。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造成老年腰腿疼痛的主要疾病之一,患者出現疼痛主要因髓核組織突出后壓迫鄰近脊神經根,甚至影響其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近年來其發病率不斷上升,且臨床治療難度大,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造成的危害嚴重,故臨床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是緩解該病的關鍵[3]。
臨床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方法有很多,最常見的是腰椎MRI和CT檢查,此類檢查手段可以直觀的觀察到椎間盤的發病位置及椎體突出情況,便于醫生對應治療,但是對于神經肌肉功能的損傷情況無法準確判斷。因此臨床仍在不斷探索和尋找具有準確性和診斷價值高的診斷方法,在李金鳳[4]的研究報道中指出,肌電圖診斷能準確分析神經肌肉的電生理變化,反映神經病變程度。表面(請您修改)肌電圖是一種無創的神經肌肉功能檢查方法,此檢查受外界環境、體位等因素的干擾小,從本研究結果得知,觀察組患者的動作電位潛伏期長于對照組,而運動傳導速度比對照組慢,因為表面肌電圖檢查時,如果患者的病情嚴重,其運動傳導速度會減慢,此指標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程度[5]。觀察組患者的H反射平均潛伏期、F波平均潛伏期明顯延長,H反射能反應運動和感覺神經的傳導功能,具有評估椎間神經病變的作用,F波出現率下降,F波潛伏期延長,說明椎神經損害嚴重。所以臨床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選擇表面肌電圖能夠全面了解其神經受壓情況和病情程度,其數據更加客觀、準確。
綜合上述,臨床應用表面肌電圖評定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價值高,能為臨床的治療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值得臨床學習。
參考文獻:
黎健.針刺與艾灸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功能及表面肌電圖影響的差異比較[J].中國針灸,2014,34(4):341-346.
李慶兵,萬義文,焦欣,等.表面肌電圖在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1(5);1070-1071.
龔劍秋,張芳,司馬振奮,等. 基于表面肌電分析的核心穩定性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療效分析[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8,40(2):132-137.
李金鳳,逯成音,何遠宏.肌電圖應用于輔助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7,24(10):1116-1117.
王茜茜.肌電圖檢查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診斷中應用價值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