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研究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采用鎖定接骨板治療的效果。方法:選擇我院接收的48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均接受三柱鎖定接骨板治療,比較治療后的疼痛程度、內翻角、后傾角、治療效果及并發癥。結果:術后患者疼痛評分為1.38±0.26分,內翻角為101.58±2.34°,后傾角為6.59±1.4°,治療有效率為97.71%。結論:三柱鎖定接骨板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能提高療效、穩定病情。
【關鍵詞】脛骨平臺骨折;鎖定接骨板;治療效果;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27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229-02
目前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是脛骨平臺骨折,其屬于關節內骨折,患者常伴有其他組織損傷,病因是墜落傷、交通事故及自行摔傷等,患病后有疼痛劇烈、活動受限等表現,未接受及時治療則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部分研究數據表明[1],傳統療法治療本病具有創傷性強、并發癥多等缺點,未達到維持膝關節穩定、恢復關節面平整等目的,不利于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未得到患者認可、滿意。隨著現代醫療事業發展,臨床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以鎖定接骨板治療為主,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及并發癥少等顯著優勢,改善患者預后效果,在臨床被廣泛應用。本研究分析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采用鎖定接骨板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線資料
研究時段是2015.1-2019.4,研究對象是我院接收的48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男女比例是24:24,年齡21-62歲,均值是(39.84±5.31)歲;受傷原因:墜落16例,交通事故20例,其他12例。①納入:CT或MRI檢查確診符合《坎貝爾骨科手術學》中“脛骨平臺骨折者”的診斷標準[2];臨床表現為劇烈疼痛、活動受限及肢體腫脹等癥狀;閉合性骨折;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②排除:伴神經血管損傷、交叉韌帶完全斷裂者;近1月內有運動系統感染史者;認知、精神障礙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三柱鎖定接骨板,待麻醉起效后,將氣囊止血帶扎在患肢大腿根,行常規清潔消毒,指導患者取健側臥位,略屈曲膝關節,保持患肢在上,行內側切口,根據病情需求,可延伸為倒“L”切口,切開皮膚后分離,使脛骨平臺的內側、后側柱能充分顯露,同時對關節間隙顯露,對關節面塌陷部位密切觀察,探查半月板、前后交叉韌帶。將1枚克氏針打入脛骨側面至骨折塊,助手借助關節面充分暴露,行撬撥復位操作,直到關節面恢復平整。X線機透視下,對復位程度觀察,若有骨缺損現象,則植入同種異體骨。脛骨上端前外側行手術切口,直到骨膜,撬撥復位,固定采用“高爾夫球”鋼板,采用解剖型重建鋼板固定后柱,透視下固定滿意度,逐層縫合傷口,行加壓包扎處理。術后第1d行直腿抬高鍛煉,恢復下肢力量后逐漸下地行走。
1.3 觀察指標
疼痛程度:參照視覺模擬評分法[3],評價手術前后患者疼痛感,輕微疼痛≤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分,得分越低疼痛感越輕。
臨床指標:治療后測定兩組脛骨平臺內翻角、后傾角。
治療效果:參照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顯效:疼痛、活動受限癥狀消退,膝關節功能恢復;有效:癥狀改善明顯,膝關節功能基本恢復;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膝關節活動嚴重受限,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 結果
2.1 疼痛程度、臨床指標
術后患者疼痛評分為1.38±0.26分,內翻角為101.58±2.34°,后傾角為6.59±1.4°。
2.2 治療效果
48例患者經治療后,顯效37例,有效10例,無效1例,有效率是97.71%。
3 討論
經調查研究顯示,脛骨平臺是指:脛骨與股骨下端接觸的面,其屬于膝關節的重要負荷結構,若發生骨折,導致內外平臺受力不均勻,發生骨關節炎改變的現象,是由間接暴力或者直接暴力引起的,其屬于臨床常見的骨科疾病,具有較高發病率,患病后患者易發生膝關節僵直、關節不穩等功能障礙,未及時對患者行針對性治療方法,極易形成畸形愈合、膝關節僵硬,對機體運動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影響預后效果。研究報道[4],三柱鎖定接骨板治療該病癥患者能提高整體療效,三柱理論認為,脛骨平臺劃分成內側、外側及后柱,中點是脛骨棘連線,分界點是脛骨結節、脛骨平臺內側棘、腓骨頭前緣,該項操作對后柱在脛骨平臺穩定性中的作用高度重視,對各柱均行堅固固定。
其次,行雙切口的優勢是:后內側切口對脛骨平臺內后側柱能充分暴露,在此基礎行復位、牢固固定能糾正內翻角及后傾角,避免過度牽軟組織,且術中對膝關節屈曲,利于牽開腓腸肌內側,充分暴露后外側關節面行復位操作,避免損傷腓總神經、腓動脈,便于獲得良好的治愈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脛骨平臺皮下具有較少的軟組織,極易發生皮膚壞死,建議盡量將皮膚張力降低,避免術中過度牽拉、剝離軟組織,且術前行甘露醇脫水操作,預防術后發生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等并發癥風險。且本研究與孫曉亮等[5]文獻報道結果接近,由此可見早期行三柱鎖定接骨板治療能提高手術效果,具有微創、并發癥少及術后恢復快等優勢, 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遠期療效顯著,安全可靠,需要注意的是,術后早期行康復指導能促進膝關節功能早期康復,避免不合理活動對肢體功能造成不利影響,改善患者預后效果,便于獲得良好的治愈疾病效果。
綜上所述: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采用三柱鎖定接骨板治療能緩解疼痛,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提高療效,具臨床可推廣性。
參考文獻
[1]曲文慶,王振海,王丹等.術前術中外固定架聯合單側鎖定接骨板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8,11(01):45-49.
[2]鄭占樂,常恒瑞,于沂陽等.脛骨平臺骨折微創復位固定要點[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6,37(12):1469-1472.
[3]戴祝,彭嘉斌,廖瑛等.經腓骨小頭上入路治療脛骨平臺后外側髁骨折[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6,24(18):1711-1714.
[4]張煒,劉蘇,朱磊等.β-磷酸三鈣在老年脛骨平臺塌陷性骨折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9,8(4):130-131.
[5]孫曉亮,張結合,趙鳴.兩種脛骨平臺關節面復位方式治療SchatzkerⅡ型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比較[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9,44(05):638-641.
作者簡介:馮立飛,1970.09.13,男,漢,籍貫:北京密云,職稱: 副主任醫師,科室:骨科,研究方向:骨科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