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輝,程 銘,王亞茹
(沈陽師范大學 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遼寧 沈陽110034)
閱讀是現代人用來直接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然而,有的人擁有正常智力,沒有明顯的神經缺陷,有優越的教育條件和學習動機,但與同齡人相比,依然表現出閱讀困難,這類人群的閱讀表現稱為發展性閱讀障礙(Developmental Dyslexia,簡稱DD)[1]。DD一直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關注,基于語言學層次理論分析,DD 主要表現在語音加工和詞形加工存在困難[2]。Bruck等人通過行為研究發現,DD 兒童在語音拼寫時很難運用形音信息來表達一些詞語,導致他們不能很好地進行語言組織,從而影響閱讀[3]。通過對閱讀障礙兒童的眼動實驗發現,他們在新詞學習的首次注視時間和凝視時間上異于正常兒童,表明閱讀障礙兒童在新詞習得上要慢于正常兒童,即在閱讀過程中的新詞加工能力存在缺陷[4]。也有研究認為,對一些DD 兒童進行詞形加工訓練,能夠促使他們對字法意識的提高,最終改善閱讀水平[5]。然而,以往研究多關注DD 兒童語音和字形加工的問題。其實,與閱讀密切相關的寫作障礙在所有學習障礙者中也占據很大比例[6]。
寫作是一種書面語言,是人們在學習生活中用于保存和記錄語言信息的必不可少的工具[7]。Graham 等人通過對文獻的元分析證實,書面寫作對于兒童的閱讀理解具有促進作用,兒童在寫作能力提升的同時,閱讀能力也會得到相應提高[8]。即閱讀與寫作既相對獨立,又緊密相連。DD 兒童在閱讀理解過程中存在的語音意識缺陷,使他們在口語表達和語音信息保留上出現問題,而這不僅會影響閱讀習得,還會進一步阻礙拼寫和識記能力的發展[9],最終可能影響其寫作水平。此外,DD 兒童的語音加工缺陷會使他們在字詞解碼、識別速度及韻律性上的表現結果較差,導致了閱讀的不流暢[10],同時也有可能會給寫作方面帶來消極影響。也有學者認為,DD 兒童由于在字詞加工和閱讀理解方面存在缺陷,導致其不能很好地組織語言,會影響他們書面表達的流暢性和準確度[11]。胡來林等人認為,DD 會使兒童產生懼怕寫作的心理,從而導致他們對寫作嚴重失去興趣,形成一種惡性循環[12]。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兒童寫作能力的關鍵時期[13]。因此,在小學階段有效避免或干預DD 兒童寫作困難,培養DD兒童寫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有研究證實通過范文學習的途徑,可以促進小學階段兒童寫作能力的提升[14]。范文是指教師給學生提供具有嚴密性和邏輯性的可進行模仿訓練的優秀例文[15]。范文學習能夠為兒童寫作整體構思方面提供示范和參考價值,范文內容脈絡清晰,使學生更容易進行模仿和操作[16]。基于“樣例效應”研究發現,低水平寫作兒童通過學習范文后寫作成績有明顯提高,而對于高水平寫作兒童在有無范文的條件下寫作表現沒有顯著差異[17]。Charney等人認為,閱讀范文能夠使小學階段兒童在寫作細節上有更好的表達[18]。但是,由于DD 兒童受語音缺陷的影響,無法將口語表述與書面表達相互轉化,導致他們在學習文章過程中受到阻礙[11]。此外,通過閱讀范文是否能夠提升DD 兒童的寫作水平,范文學習的特點在他們身上是否得到體現并不清楚。因此,分析范文學習對DD兒童寫作能力的影響,在特殊教育領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本研究采用實驗方法,通過對DD 兒童和正常兒童在范文學習前后的寫作成績對比,深度探討范文學習對兩類兒童在作文結構、內容、好詞好句、寫作錯誤、作文總分上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針對如何提升DD 兒童的寫作水平給出一些建議和策略。
研究對象的選擇,首先,通過對沈陽市兩所學校3-4 年級的學生發放王孝玲編制的《小學生漢字識別量測試》,選出識字量水平低于平均值1.5 個標準差的學生,作為暫時的候選DD組被試[19]。其次,根據《瑞文標準智商測試》,篩選出智力正常(得分在總體25%至95%之間)的兒童為DD 組。最后,由語文老師選出在《學習障礙兒童篩查量表》評分中低于60 分且語文成績位于全班的后5%的學生為DD 組,最終,篩選出39 名學生為DD 組被試;再從其余的學生中隨機抽取識字量正常、智力正常、學習障礙篩查量表得分高于60 分的被試35 名為正常兒童組。由于DD 組有無效作文7 份,所以不進入下一步統計分析。實驗研究只統計32 名DD 兒童和35 名正常兒童的作文成績。
采用準實驗設計,通過范文學習對前測和后測對DD兒童和正常兒童作文成績進行比較。
根據實驗要求,選取一篇完整范文材料《小學生優秀作文大選》中的一篇作文《鄉村的一天》。這篇范文經2 名優秀的語文老師及3名語文專業研究生審核,可成為學生學習的優秀范文。
實驗分三個階段進行,DD 兒童和正常兒童同時進行測試。
1.獨立寫作階段
第一天,主試把所有被試集合在一個教室,給出指導語為:同學們,請以《_____的一天》為題目寫一篇記敘類的作文,寫作時間為30 分鐘,無字數限制,希望同學們能夠認真完成。30分鐘后,主試收回作文。
2.范文學習階段
第二天,再次集合所有被試,主試把范文材料發給每個被試,讓他們進行學習。指導語為:同學們,昨天的作文大家都完成得不錯,那么現在請大家認真閱讀你手中的這篇范文,看看你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學習范文時間為10-15 分鐘,15 分鐘后將范文收回,被試休息10 分鐘。
3.范文學習后的寫作階段
休息結束后,給每個被試發放作文紙,給出指導語為:同學們,通過對范文材料的學習,相信大家對寫作都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現在就請同學們重新完成作文《____的一天》,時間還是30 分鐘,沒有字數要求,請大家務必認真寫作。
本研究的作文評分方法參考王瑤等人一文中“低年級小學生記敘文寫作的評分指標”的評分方法[20],結合小學語文第二學段的寫作教學目標制定“中年級小學生記敘文寫作評價指標”,主要包括結構、內容、好詞好句和寫作錯誤,具體記分標準見表1。將結構、內容、好詞好句和寫作錯誤得分相加為作文總分。

表1 中年級小學生記敘文寫作評價指標
數據使用SPSS20.0 進行統計分析,首先按照結構、內容、好詞好句、寫作錯誤和總分進行評分者一致性的α 系數檢驗,再將前測和后測的各指標作文評分進行相關樣本t 檢驗,p值小于0.05 為差異顯著。
收集前測和后測各67 份有效作文,為了數據的有效性,分別由三位評分人進行評定,分別取平均分作為最后的成績,并對三位評分者在給作文的各個維度評分的內部一致性進行檢驗。
結果發現,在結構方面,前測α 系數=0.823,后測α 系數=0.729;在內容方面,前測α 系數=0.761,后測α 系數=0.736;在好詞好句方面,前測α 系數=0.945,后測α 系數=0.852;在寫作錯誤方面,前測α 系數=0.716,后測α 系數=0.875;在作文總分方面,前測α 系數=0.806,后測α系數=0.842。以上所有一致性檢驗α 系數都在0.7 以上,表明評分者之間評價標準比較一致,確保了數據的可靠性。
DD 兒童和正常兒童前測各項指標的統計結果見表2。在作文結構上差異顯著,正常兒童(5.68±0.43)比DD 兒童(5.41±0.59)得分更高,t=2.124,df=65,p=0.037;在作文內容上差異邊緣顯著,正常兒童(5.74±1.08)比DD 兒童(5.24±1.19)得分更高,t=1.898,df=65,p=0.062;在好詞好句上差異顯著,正常兒童(4.52±1.89)比DD兒童(3.53±2.04) 得分更高,t=2.080,df=65,p=0.041;在寫作錯誤上差異不顯著,正常兒童(-1.64±1.24)和DD 兒童(-1.77±1.22)無差別,t=0.408,df=65,p=0.684;在作文總分上差異顯著,正常兒童(14.45±3.23)比DD 兒童(12.85±3.93)得分更高,t=1.822,df=65,p=0.073。

表2 各評價指標前測的結果
DD 兒童和正常兒童后測各項指標的統計結果見表3。在作文結構上差異不顯著,正常兒童(5.79±0.34)比DD兒童(5.74±0.55)得分要高,t=0.580,df=65,p=0.564;在作文內容上差異不顯著,正常兒童(5.99±0.78)比DD 兒童(5.84±1.21)得分要高,t=0.553,df=48.623,p=0.583;在好詞好句上差異不顯著,正常兒童(4.64±2.27)比DD兒童(4.48±2.08)得分要高,t=0.299,df=65,p=0.766;在寫作錯誤上差異不顯著,正常兒童(-1.52±0.90)和DD 兒童(-1.67±1.29)無差別,t=0.002,df=45.851,p=0.571;在作文總分上差異不顯著,正常兒童(15.22±3.08)比DD兒童(14.34±4.03)得分要高,t=1.007,df=65,p=0.318。

表3 各評價指標后測的結果
本文以正常兒童和DD 兒童為研究對象,比較了兩類兒童在范文學習前后的寫作差異。結果表明,兩類兒童在范文學習后的各項寫作指標都有提升,尤其是DD 兒童在作文內容的豐富性、作文結構的完整性、好詞好句的使用能力上的提升更明顯。下面,將從這幾方面結果展開討論,并針對范文學習提出一些教育建議。
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被試通過范文學習后作文內容水平都有所改善,特別是DD 兒童的成績提升幅度更大。具體來說,從前測正常兒童與DD 兒童的數據分析呈現邊緣性顯著,可以發現正常兒童的作文內容脈絡清晰、主題鮮明。相反,DD 兒童寫作上通常表現為內容空洞、主題不集中,無法進行文章細節處理,這些問題很有可能是注意缺陷導致,這與前面的推測結果不一致。以往研究發現,DD兒童在選擇性注意上存在缺陷。Facoetti 等人發現DD 兒童不能有效地將注意范圍集中在特定的刺激上[21]。Lorusso 等人的“靶子刺激”實驗發現,DD 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刺激反應時間相比,注意范圍呈彌散性分布[22]。因此,可以推斷在本研究中DD兒童由于在寫作過程中無法集中于作文主題,最終導致文章內容短小空泛。另外,有研究者發現運用“目標設置”能夠提高兒童的寫作能力。朱曉斌等人基于認知負荷理論的實驗研究發現,“樣例效應”對寫作差的學習者有促進作用,但對寫作水平高的學習者無顯著影響[17]。本研究采用的范文學習能夠使DD 兒童只注意指定樣例中的內容,而減少無關信息的干擾。由此可知,閱讀范文有助于DD 兒童作文內容的構思。
本研究發現,范文學習后兩組被試呈現差異不顯著,并且DD 兒童寫作結構得分提升效果更明顯,即證實了前面提出的范文學習能提高DD 兒童寫作水平這一觀點。具體來說,在前測作文結構上,正常兒童比DD 兒童均值要高,這說明他們在作文的整體規劃上有極大差距。正常兒童在寫作過程中更具有計劃性、條理性,對文章信息的理解具有邏輯性。而DD 兒童則無法把握文本布局,對閱讀的篇章無法進行連貫處理。這很可能是由于認知加工上出現問題,導致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語音意識、正字法、語素意識和快速命名等認知技能上與正常兒童相比存在差異。王曉辰等人基于PASS 認知模型的分析,也證實了DD 兒童存在計劃缺陷[23]。此外,樣例學習能夠促使兒童將信息資源進行整合,進而提高學習效率[24]。因此,使用范文學習對DD 兒童在完成作文結構的完整性上有促進作用。當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由于被試選擇主要來自兩所學校的兩個年級,所以樣本數量有限,缺少代表性。
研究結果指出,DD 兒童在范文學習后的好詞好句運用上比正常兒童的效果更好,并且好詞好句方面在五項指標中提升幅度也是最大的,這一結果可能與DD 兒童的工作記憶有關。工作記憶是人腦對信息儲存加工的活動方式,而DD 兒童由于自身缺陷在字詞加工上存在障礙。以往研究發現,DD 兒童在語文學習上存在言語工作記憶缺陷,并且記憶容量也低于正常兒童[25]。一項研究DD 兒童完成語篇任務的成果顯示,存在言語工作記憶缺陷的DD 兒童在今后的閱讀理解和寫作學習中也會有不良的表現[26]。從本研究可以看出,相比于后測,前測DD 兒童在好詞好句方面明顯低于正常兒童,這說明了DD 兒童不能夠將記憶中的文字信息有效調遣到當前的作文里,即存在記憶缺陷。此外,“樣例效應”可以充分引導兒童對記憶中的認知資源進行正確分配[27]。閱讀范文能促進DD 兒童將信息在頭腦中進行有效的識別加工,最終實現寫作水平的提高。以往探討DD兒童與寫作關系研究甚少,所以這為未來研究特殊兒童的語文寫作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研究表明,范文學習能夠提升DD 兒童的作文寫作水平。因此,教育者應該重視范文學習在小學階段的應用,尤其是在DD 兒童的寫作上。首先,由于DD 兒童自身在字詞加工等方面存在缺陷,閱讀理解速度較慢,所以教育者在選取范文素材時,要符合DD 兒童的學習特點和認知水平,使兒童對范文學習的內容能夠做到真正理解,進而提高其作文水平。此外,教師在使用范文教學時,也可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28]。針對寫作水平不一的學生,使用不同難度的范文素材,可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從范文教學中得到收獲。其次,單一的范文學習模式也會使DD 兒童對寫作逐漸失去興趣,因此要促進范文學習方式多樣化,可以使用PPT、視頻播放等形式學習范文。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運用朗讀、小組間角色扮演等形式,既鍛煉DD 兒童的表達能力,又可達到范文學習的效果。最后,范文本質是引導學生進行文章模仿,從而實現自身寫作內容的創新[15]。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DD 兒童對范文學習中的好詞好句多加積累,并能應用到自己的作文里,進而提升寫作能力。
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DD 兒童通過范文學習后在寫作水平上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具體來說,兒童在作文內容的豐富性、作文結構的完整性、總分和好詞好句使用能力方面都有改善。特別是在作文好詞好句的運用上,對比前后測的均值可看出DD 兒童的提升幅度要比正常兒童的效果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