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兵 王彥力 冉蔚然



摘?? 要:館藏圖書的管理和服務歷來是圖書館的最核心業務之一,構建高質量的館藏體系并不斷優化,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圖書館高質量服務的開展。文章從館藏圖書“采訪-典藏-流通”各流程出現的零數據現象進行挖掘和分析,研究認為需要進一步優化館藏圖書結構、館藏空間布局、館藏流通調整等工作,最終建立起以零數據為基礎和指導的館藏優化體系,并將其實際應用到圖書館的館藏優化工作之中。
關鍵詞:零數據;智慧圖書館;館藏建設;流程優化;全流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G25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20056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Zero Data in the Whole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Library Collections
Abstract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library collections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core business of the libraries. Building and optimizing a high-quality library collection system have a direct or indirec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services. The paper makes research from all aspects of the library collections. It analyses and delves into the zero-data phenomenon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interview-collection -circulation". It further optimizes the structure, spatial layout and circulation adjustment of library collection, establishes a zero-data-based and guided collection optimization system, and applies it to the practical work of library.
Key words Zero Data; Smart Library; collec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館藏圖書中存在的海量零數據圖書給各館帶來了共同的壓力,零數據圖書的存在導致資源建設經費被浪費、館藏空間被占用、館藏體系也逐漸失衡而不能滿足讀者需求,因此建設一套能夠全流程指導館藏優化的“館藏優化標準體系”勢在必行。本研究采用零數據理論與方法,以零數據為核心建立一套完整的館藏優化體系,對館藏圖書“采訪-典藏-流通”全流程進行優化指導。
1?? 館藏圖書中的零數據研究及分布
“館藏圖書的零數據”是圖書館在特定時間段之內無借閱數據、無流通意向、且無明顯改變趨勢。無借閱數據指沒有產生借出、歸還、續借等記錄,無流通意向指沒有預約、檢索、試讀等記錄。
1.1??? 面向零數據的館藏圖書研究及實踐
館藏優化歷來是圖書館行業的研究與實踐重點,筆者僅在中國知網以“館藏優化”為關鍵詞檢索,檢索結果就超過5.6萬篇論文,最早刊發時間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足見圖書館界對館藏優化行為的重視與關注。在這些研究中,圖書流通數據的統計分析通常作為館藏體系評估與優化最重要的指標,其中零借閱率無疑成為占比最大的參考數據。大量圖書館對本館流通數據以學科為標準進行分類統計,找出零借閱率最高的學科,進而調整圖書采訪和館藏建設的比例,如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1]、上海大學圖書館[2]、鄭州大學圖書館[3]、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4]等多所國內高校圖書館均開展過此類研究。
以流通數據可以反映館藏建設各環節的情況。在圖書采訪環節,通過分析零借閱中文圖書的所屬出版社,發現零借閱率高的書籍所屬出版社多有著專業受眾面窄、出版品種多且分散、圖書同質化嚴重的問題[5];有針對單一學科分析的,如針對西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科進行流通數據分析,提出“應充分考慮圖書的學術影響力優化館藏策略,結合圖書在科研成果中的被引情況和利用情況,建立一個有數據支撐又實用可靠的圖書學術影響力評估模型”[6]。蘆藝芹[7]則分析了大數據時代圖書館采訪工作可以利用大量的數據來支撐采購決策,通過各種統計與分析降低零借閱率。
在典藏與流通環節,圖書典藏空間與圖書日常管理不足,如不及時上架、亂架、遺失等,會對零借閱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8];圖書加工效率對圖書借閱率有關聯影響,圖書加工效率低下實則是圖書利用效能低下的表現[9];圖書預約數據對館藏優化也有一定參考價值,對高預約率圖書的類別、用途、復本量和出版社進行分析可得出讀者的閱讀傾向、所購圖書資源與讀者需求的溫和程度,從而對館藏體系進行優化調整[10];圖書檢索可與館藏數字資源高度融合,利用檢索結果與館藏數字資源特征信息的相關度進行館藏數字資源的自動完善和優化[11]。
對于零借閱率、零流通率圖書的處理措施各館不盡相同,控制復本和建設密集架是最常見的措施。對零數據高且復本多的圖書應控制數量、減少采購,注意剔舊[3];圖書借閱率普遍隨書齡的增長而下降,剔舊有助于降低零借閱率并極大緩解館藏壓力,所剔除舊書與復本即進入密集架閉架管理[12]。
1.2??? 圖書館藏書總量中的零數據圖書分布
任何一個圖書館都會存在數量龐大的零數據圖書,具體數量和所占比例在不同圖書館中差別很大。早在2009年胡振華[13]就提出在我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和省級公共圖書館, 藏書利用率僅達到 30-40%,這也意味著零利用率高達60-70%。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8年一年時間內,1996年以前出版的圖書就有90%無流通數據[4];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2017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6年間,零借閱量圖書占比達到了館藏圖書總量的40%[11]。隨著時間的推移零借閱量圖書的總體仍會持續攀升,其現狀可謂觸目驚心。
綜上所述,零數據館藏是圖書館面臨的一個長期困擾并持續加重的問題,盡管從業者從未停止對其深入研究并提出針對某一環節或幾個環節的解決方案,其嚴峻性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且這樣的嚴峻性無論是在高校圖書館,還是在專業圖書館或公共圖書館中,或多或少都會存在。這樣一個極大依賴于數據的現實問題,并沒有一套完善的、全流程的數據獲取及評估體系,想要徹底緩解零數據圖書的困擾,就必須先建立起一套以數據為核心、涵蓋圖書建設各流程環節、能夠針對性解決問題的館藏優化體系。
2?? 館藏圖書的零數據來源與對策
2.1??? 館藏圖書的零數據來源
館藏流通數據是目前各項館藏圖書零數據研究的主要數據來源,直接反映“采訪-典藏-流通”全流程各環節的真實情況。如以重慶大學圖書館館藏數據為例,數據統計于2020年2月28日,統計內容包括流通館藏的20年圖書零借閱情況,以及10年零借閱圖書的館藏地分布,并針對最近一年的預約、續借情況重點統計。
(1)館藏流通書籍的零數據比例。針對2000-2020年共計20年,陸續增加的流通圖書進行統計,除去加工中、剔舊、丟失、報損、贈送等累積近40萬冊圖書外,正常流通狀態的圖書基本穩定在273萬冊,其中。根據入藏后3個月、半年、1年、3年、5年、10年和20年分別統計被外借的比例(見圖1)。很明顯,就算流通時間長達20年,零借閱圖書也超過了借閱圖書,意味著館藏圖書中至少一半以上圖書的流通行為還停留在20世紀,如今僅是一個個代表著館藏量的資產符號,成為必須優化的重點對象。
(2)零借閱圖書的館藏分布情況。統計以重慶大學圖書館近十年內的流通數據為準(見圖2)。數據顯示,密集圖書、普通流通圖書、特殊藏書總冊數差異不太大、但種數差異較大,直接反映出特殊藏書、密集圖書存在巨大復本量的問題。而特殊藏書多存于特藏室、重慶大學文庫、古籍珍藏室等特殊場地,不允許流通,因此對于特殊藏書的優化需要另行考慮。該數據對于館藏地分布與調整、復本量的控制、借閱管理辦法等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此外,2019年全年重慶大學圖書館零借閱總量為2561376冊、借閱總量為169914次,同時間段內圖書續借總次數為215007次,總預約量為3458次,而由于系統設定原因暫時無法獲取檢索數據。續借、預約量與借閱總量對比可見,產生借閱的圖書很有可能集中在某一部分圖書上,某些單冊、單種圖書的重復借閱率高;而未產生借閱數據的圖書零續借、零預約且大部分很有可能零檢索,直接成為全零數據圖書。因此這一類數據對于圖書典藏地、復本量的控制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實際上,上述數據遠遠不能完整表現出館藏圖書的零數據的全貌,如針對零借閱圖書的學科分布、出版社分布統計,以及不同圖書館不同館藏和借閱政策的影響,如特藏中也能適當流通,其零數據的情況等,因此全面了解館藏圖書的零數據,必須在館藏圖書的全流程中,采用更為細化和精準的數據統計與分析,從更多關鍵點統計零數據,才能獲取更多信息,全面而精準的剖析成因,從而及時調整館藏建設措施、高效進行館藏優化。
2.2??? 館藏圖書零數據帶來的主要問題
零數據圖書及其所帶來的種種問題,歷來是圖書館業務及科研中的重點。從上述數據中不難看出,零數據圖書存在著共同的問題。
(1)零數據圖書中存在大比例難以利用的部分。這些圖書不乏內容陳舊過時已與現實嚴重脫離、復本多已無借閱需求、圖書本身塵霉蟲害或受損嚴重無法繼續使用、有成熟的電子版本可以替代等問題,這些圖書總量加速了館藏資源整體的架構與比例傾斜。但該類圖書無法也不能報廢,將對館藏的整體規劃產生長期負面影響。
(2)零數據圖書的管理較為單一。各個圖書館鮮有統一專門針對零數據圖書的管理方案,通常是對時間長、復本圖書、期刊合訂本進行密集架存儲。密集圖書需要批量加工并進行專門管理,密集書庫的選址面臨著基礎加固、溫濕控制等問題,資金和場地持續投入已是圖書館日常工作之一。并且不管采用何種方式,零數據圖書都需要大量的實體空間進行存儲,對存儲空間的要求成為多家圖書館所面對的棘手問題。而圖書總量在按照教育部標準持續增長的形式下,零數據圖書數量也隨之增長,絕大多數圖書館的館舍面積不會因為圖書量增長而配套拓展,因此零數據圖書的管理與調整將是圖書館行業共同面對的長期性困擾。
2.3??? 圖書館為改變零數據的主要舉措
為降低零數據圖書的占比各館采取了無數措施來改善,然而成效參差不一。館藏優化更多需要以所面對的受眾需求為標準,籠統的館藏優化措施并不一定適合個體館,但總體而言各館館藏優化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
(1)動態優化。復本管理和剔舊是最常見的措施,剔除零借閱圖書的復本,根據書齡、品相、內容等進行剔舊,可以迅速緩解書架緊張、降低該藏書空間的零借閱率。根據圖書來規劃典藏地也較常見,如推出新書專架、重點書籍推薦、定期規劃主題書展等,都是在動態節奏中進行局部優化。
(2)三級藏書。“普通流通-特殊藏書-密集典藏”的三級藏書體系被多館采用,普通流通即館內正常狀態下的圖書,一般而言這是借閱行為最為廣泛的部分;特殊典藏圖書包括古籍、民國典籍、特殊典籍、珍貴典籍等類別,大多數不進行流通,少量允許流通;密集典藏中普遍針對低節約或零借閱圖書設置,大量復本、剔舊圖書存放于此,部分館采取閉架管理。
(3)閱讀推廣。閱讀推廣作為多年來的大熱門,研究和實踐熱度持續高漲,不管通過何種方式,其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全民閱讀,提高圖書館館藏圖書的借閱率,在改善圖書零借閱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零數據圖書海量存在,且圖書本身存在各種問題,閱讀推廣的推動力還是有限。
(4)讀者選書。讀者選書由來已久,讀者薦書、現場選書、學科專家選書等渠道或措施長期施行,但采購、加工、流通環節耗時較長,收效日益趨微。內蒙古圖書館率先啟動“彩云計劃”,推行讀者按需選書制度;2019年11月,重慶大學圖書館與京東合作,實現在線全流程的“你選書我買單”,不到三個月,就選購40萬元的圖書,堪稱 “爆款活動”,讀者看完書后再歸還圖書館的創新舉措極大減少了讀者等待時間,這批圖書同時產生了1次借閱數據,有望成為今后消除零數據的主要舉措。
3?? 全流程的零數據館藏優化體系
館藏優化是一個連貫的流程,需要從“采訪-典藏-流通”全流程進行。就高校圖書館而言,圖書訪問與采購環節中,學科布局與傾斜、專業設置與需求、學術與使用價值、收藏與利用、出版社與出版者評估、復本采購等因素;典藏環節中,圖書分布與調配、上架與排架、儲藏與剔舊、贈送與交流等因素;流通環節中,閱覽與檢索、借出與歸還、預約與續借、遺失與報廢等因素,都是一個圖書館運行的重要影響因素。在繁復而龐大的運行流程中,零數據可以直接反映出每一個環節中不同因素的具體運行情況,通過一個個明顯的數據直接暴露問題,館員根據數據逐一排查,由此提高運行效率與管理水平。
全流程零數據優化體系極大依賴于圖書館運行數據,同時以多項綜合性數據做支撐。對全館已有圖書進行規劃、調整、剔除。零數據優化體系最直接的反映在于數據,采訪、典藏、流通各環節都存在獨特的數據,只有將其融合利用才能反映出實際情況,按照這個思路,實現圖書館全流程的館藏優化體系(見圖3)。
3.1??? 突出特色館藏的采訪環節
采訪是資源建設的起始環節,采訪不合理導致的圖書質量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整個館藏建設與運行。藏書體系需要根據學科布局、專業設置、館藏現狀、學校與圖書館未來規劃多方面綜合建設;滿足科研教學需求,重視學術價值體現,獲取更多收藏價值,并且藏書的數量與質量應一視同仁。由此形成“滿足本單位教學科研、避免冗積零數據圖書”的良性循環,逐步打造符合自身又獨具特色的館藏圖書體系。
(1)館藏圖書的現狀結構需有明確細致的數據,以中圖法分類為統計標準,對比流通數據,獲得館藏圖書與讀者用戶之間真實的匹配程度,如某一類圖書的匹配率趨近于零甚至直接為零數據,那么該類圖書的建設一定不夠合理,有優化空間。
(2)建立合理的評估標準對出版社、圖書價值(日常需求、學術價值、收藏價值)、建設經費的分配定期評估,已購圖書零數據較高的出版社在再次采購中需慎重篩選;因圖書本身價值原因而導致零數據的應拒絕采購復本,并減少采購相似的圖書;圖書建設經費的分配應盡量避免出現零數據,兼顧各學科方向。
(3)將學校學科建設比重納入館藏建設的參考數據體系,零設置的學科專業類圖書占比自然較低,在復本采購上需多加考量。總之,零數據圖書首先應考慮不采購復本、少采購類似圖書、盡量兼顧各學科門類,讓有限的采訪資源獲得最大的成效。
3.2??? 重視分級細化的典藏環節
零數據圖書典藏是目前圖書館最為嚴峻的問題。采訪優化效果需一定時間才能體現,典藏環節的優化措施見效則迅速可見。而典藏環節最易受流通數據影響,只有獲得足夠充分的流通數據才能完善典藏環節。按照流通率建立起的“普通流通-特殊藏書-密集典藏”三級藏書制度通行有效,在每一級之下還應有更為詳盡的措施。
(1)動態調整普通流通圖書。通過剔復本和剔舊這兩種方法,將零數據圖書的復本、零數據的老舊圖書調撥到特藏或者密集架,而不是將全部零數據圖書籠統調出,對有檢索、有預約但無借閱的圖書則緩慢調整,以此緩和普通流通的典藏壓力,又保證流通種數的變化不大。
(2)特殊藏書盡量保持零借閱,但逐步以電子版替代。特藏因其不可流通而成為零數據圖書的重要來源,但其主要使命就是進行文獻保護,因此1949年以前典籍建議盡量保持零借閱率,并逐步以其電子版本來代替流通,以保護典籍不受損壞。除此之外的大量流通圖書中收藏價值較高的可持續增加特藏量,非珍貴性收藏者建議均不保留復本,復本全部作為普通圖書流通,以此降低特殊藏書的零數據。
(3)密集典藏原則上應以零數據圖書為主。密集書庫也可以分區設置,區別對待有借閱、有檢索的情況,該類圖書建議單獨管理以應對可能產生的借閱行為;零數據圖書集中的區域可直接選擇閉架管理,減少流通管理;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打包存放,但必須考慮有電子版的圖書,如讀者有需求直接以電子圖書代替,完全屏蔽掉“用”的可能,實現最大程度的密集典藏。
3.3??? 優化動態調整的流通環節
圖書流通是產生零數據最多的環節,運行系統根據讀者的借閱、預約、續借、檢索、試讀等行為軌跡直接產生數據,圖書的使用狀況由此一目了然,因此通過流通數據可以進行優化的關節點清晰而直接。針對零借閱書籍的研究與調整已經非常普遍且深入,創新拓展流通渠道與推廣模式,與閱讀推廣緊密配合等措施都影響著借閱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