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也使得農村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本文主要從農村英語教學現狀及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素養,了解研究課堂教學的主體,從而創建有特色的課堂教學幾方面探討適合農村的英語課堂教學。
關鍵詞:課程改革;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方法
引言:
我是地處偏遠山區、海拔較高的楚雄州武定縣插甸中學的一名英語教師。我針對山區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實際知識水平以及他們的生活經歷,在不斷摸索和探究中,逐漸總結出了: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我們要不斷反思教師、學生的情況,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創建有特色的課堂教學,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英語教學落后的現狀。
一、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者,是學生的示范者,是學生個性的塑造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導向作用,自身的素質高低與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有著必然的聯系。教師不但要在掌握課堂教學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有效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還要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從科學研究者的角度去觀察和研究發現最佳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了解學生,研究學生,隨時反思自己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適時調整,使教師課堂上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協調統一,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素質的目標。
二、了解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因為學習是學生個體內化的一個過程,如果教師講授的知識學生已經掌握了,或是學生根本不感興趣的,或者教師講授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太難了,就會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這時教師就必須調整自己的教法去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我們不能照本宣科,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效地調整教學內容。如果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我行我素,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逐漸消失,最后在不懂的基礎上不斷地重復,就會厭學,棄學。所以,作為初級中學的英語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對于初一英語教學,教師首先要做好小學到初中的英語學科的銜接與過渡教學,了解學生學過什么,現在要學什么,怎么學習等問題。銜接過渡的工作做好了,才能順利地進行以后的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前課后要研究學生,課堂上更要關注學生,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三、形成新型教學方式
(一)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親和力
農村中學的學生基礎差,我們不能諷刺挖苦學生,教學過程中既要正視現實,又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課堂上運用微笑教學增強教師的親和力,會明顯提高教學效果。親和力的強弱與教師的綜合素質密切相關,它包含了教師的品德、資歷、才能、情感以及個人的人格魅力等因素。當教師具有較強的親和力時,就會對學生產生自然的影響力,從而形成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提高教學效果。
(二)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傳統教學手段極大占用了教師勞動時間,浪費了大量的教學資源。無法針對每個獨立的學習主體進行單獨輔導。而多媒體教學的靈活性、針對性、適時性和自主性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是顯而易見。我根據不同的教學主體進行分層教學。也讓學生根據多媒體提供同一信息進行獨立、自主地學習。并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聽、說、讀、寫訓練,自我抽檢、分析學習情況,并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學習模式,主動學習。
(三)教師的語言魅力
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盡量使用英語進行教學,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但如果學生未達到一定水平,盲目追求全英式課堂教學,效果就會適得其反,教師講得熱烈,學生卻像聽天書。如果我們采用英漢結合的方式,偶爾穿插一些笑話、幽默,課堂就會生動有趣,學生就有興趣學。因此,課堂上要適當使用母語,要講求實效,也要讓學生循序漸進地使用和接受英語。
(四)教師要對教材進行整合
英語新教材內容多,講不完。教師必須熟悉新課程標準,這樣,我們在整合教材時才不會迷失方向,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整合教材。整合教材包括對教科書上的內容先后順序的適當調整,教材內容進行部分取舍與補充,教材重難點的適時處理。對教材的整合處理還必須適合學生的實際承受能力。
(五)要有新理念,新教法
在新課程改革下,有的教師死守“講、讀、譯、背”的老方法,有的則一味追求新教法,使得課堂成了花架子,空架子,中看不中用。英語教學中常用到的翻譯法、交際法、情景教學法以及任務型教學法等等,它們都各有所側重,各有所長。因此,對于各種教法,我們要取長補短,融合使用。
(六)利用幻燈片,激發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我認真鉆研教材,根據不同體裁和內容,采用幻燈片、視頻、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等。比如,七年級上冊有篇課文是關于職業的,新單詞很多,教起來挺吃力,學生學起來也糊涂。我就用手語和動作結合的方法教學生有關職業的單詞,如driver就用司機擺方向盤的手勢,nurse就要學生拿著圓珠筆學護士打針的手勢,……一節課下來,學生不僅很容易地就掌握了本課的單詞,還學了許多課外的詞匯。很長時間過去了,學生對這些詞匯依然記憶猶新。
(七)精挑細選做練習
課堂上時間很有限,教師必須設計精心選擇每個課堂練習。形式也不拘一格。適當的題型練習,定期的檢測,考前的適應性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對題型進行篩選、歸類,檢測要及時,反饋信息要迅速,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及時查漏補缺。
總之,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學形勢是嚴峻的,問題也是多方面的,但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偏遠地區的師生們注入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怎樣在教學中充分滲透它的理念,打造適合農村中學英語課堂模式,還有待于我們繼續學習、探索。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我們抓好課堂教學,善于思考研究,大膽實踐探索,就會找到適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外語電化教學 1999年3期P5
[2]朱萍,蘇晨杰,《英語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中學卷)》,華東師大(2007)
作者簡介:
郭永潤,女,出生于1988年8月,彝族,籍貫云南武定,英語教育專業,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現于云南省武定縣插甸中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