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振環
摘要:鄉村農業經濟的發展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和規律,在強調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背景下,鄉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和改善生活品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我國目前主要矛盾的重要發展戰略,也是黨在新時代建設重要期間的偉大構想。
關鍵詞: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策略
鄉村農業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幾年技術和資金投入向農村傾斜,農民的收入和各項福利待遇都有明顯的改善和提高。針對鄉村農業經濟發展,國家先后提出了“三農”問題,發展鄉鎮產業經濟以及一系列促進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策略。我國目前還存在產業結構和地區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尤其是農村經濟因為本身各項基礎都比較薄弱,城鄉差距逐漸拉大,這就要求鄉村農業經濟發展加快腳步。本文通過對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的意義,在發展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和提出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的具體策略等方式詳細的進行表述,為鄉村農業的經濟發展做出一份貢獻。
一、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鄉村農業經濟發展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方式
國家在面對鄉村農業經濟發展中主要是集中在“三農”問題。農村經濟的發展好壞關系到幾億農民的整體生活水準,目前國家制定各項有關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對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成熟發展經驗,結合我國目前農村經濟的發展國情,努力解決好“農村、農民、農業”三個問題。通過鄉村農業振興,結合鄉村實際的社會發展情況,為我國鄉村農業的經濟發展制定相適宜的發展策略,并在地方政府對策略和政策的不斷落實,進而實現我國鄉村的偉大復興,更好的解決我國“三農”問題。
(二)鄉村農業經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
中國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努力實現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物質基礎。農業的穩定發展關系到我國農民的錢袋子、教育、糧食安全和物價等,涉及到民生安全。促進鄉村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以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和解決人民群眾溫飽等問題。農村問題是中國夢實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就是要實現鄉村農業經濟的發展。
二、鄉村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規劃力度不夠,產業布局缺少合理性
之前我國農業經濟的投入經費不夠,造成了規劃設計的水平普遍不高,缺少長遠的考慮和眼光,導致很多農業規劃經過幾年發展之后,出現可行性不高的局面。同時很多鎮政府和村委會因為缺少進行規劃的專業人才,導致對規劃的重要性和認識不足,很多情況下即使制定出規劃,實際實施和執行也不到位,導致出現鄉村農業經濟發展混亂的局面。一些鄉村規劃時往往片面注重對鄉村空間的布局規劃,卻沒有對未來鄉村的產業發展進行實地考察,缺少對鄉村當地的經濟發展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了解,直接照搬其他鄉村規劃布局的情況時有發生。導致很多鄉村的規劃設計雷同,缺少鄉村自身的特點和亮點。
(二)資本投入不足,導致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普遍比較落后,雖然各級政府也會將一部分資金用作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是所占比重還是非常小。因為鄉村經濟的地位不及城市的發展地位,而且大部分的農村地區都遠離城市,受到區域位置和地理條件的影響,鄉村農業的供水、供電、道路等基礎設施無法與城市同步。尤其是在鄉村地區的垃圾處理,因為離垃圾處理廠的距離都比較遠,所以一般都是采用傳統的直接焚燒的處理方法,不但破壞了鄉村地區的環境,而且也造成了鄉村地區臟亂差的局面。雖然我國交通路網在最近幾年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農村很多地區的道路情況依然沒有得到改善,導致粉塵和泥土多發,嚴重影響了鄉村地區的環境和精神面貌。
(三)鄉村干部思想固化,干部基本素質有待提高
在現代化農業的發展背景下,我國部分鄉村領導干部沒有深入了解國家的相關策略,導致很多鄉村農業的經濟發展依然處于落后的局面。第一,干部思想固化,未來發展的戰略意識不強。很多鄉村干部還依然停留在對農田基本建設和日常管理等事務中,采用傳統的工作思路,對很多新興的鄉村經濟發展模式不太了解。第二,因為受到教育和眼光局限的影響,導致很多鄉村領導干部在面對群眾新問題的時候,不能給予準確的回答。第三,鄉村經濟發展不足,導致鄉村集體收入受到限制,很多鄉村領導干部本身收入不理想,就會形成人心渙散,對本職工作不盡責的問題產生。
(四)鄉村財政收入匱乏,影響社會服務發展
傳統的鄉村農業依然以農業經濟為主,導致稅收和財政收入都相對匱乏。省市級部門對待鄉村經濟投入的精力和資金有限,鄉村工業發展還處于比較低級的發展階段,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財政收入的持續增加,進而影響社會服務事業的發展。很多鄉村地區因為財政收入不足,導致缺少基本的社會保障,致使年輕人去城里打工,鄉村空心化。
(五)產業發展環境較差,進而影響招商引資工作
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依然采取傳統的耕種模式,造成農業的單產低下,同時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也更加傾向于工業,很多鄉村全新的農業發展項目得不到金融機構的支持。因為鄉村的整體產業發展環境一般,導致很多知名企業家不愿意將資金投入到鄉村地區,鄉村農業經濟本身的資源優勢又不是非常明顯,不能為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鄉村地區農民的思想也相對比較保守,不愿意主動了解新的發展模式,導致鄉村地區農業發展受限。
三、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一)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
城鄉一體化建設可以將城市中心城區和鄉村進行有效的統一管理。一體化發展可以對各區域進行明確的功能定位,建立更加系統合理的城鄉統籌規劃體系。在規劃中要對各地區的區位、人口和資源進行統籌管理,科學合理的規劃鄉村產業布局,依托鄉村當地特色的農業,建設具備農業、旅游等多種特色的鄉村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政府應該協調城鄉之間的發展關系,城市和鄉村互為補充,形成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逐漸形成節能環保、美麗鄉村的鄉村農業發展面貌。
(二)優化投資創業環境,推動鄉村農業發展
鄉村要堅定不移的進行產業振興戰略,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鼓勵企業家到鄉村投資。鄉村需要完善各項優惠政策,要充分尊重企業家和投資人。結合鄉村當地的農業發展情況,鼓勵開展多項招商投資。同時還可以由鄉村政府牽頭,為有信用的農戶進行擔保,降低金融機構的貸款門檻,讓農業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發展壯大。優化投資創業的環境,要讓引進的資金對鄉村農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
(三)加大民生工程的建設力度,鼓勵發展鄉村公共事業
鄉村農業經濟的發展要實現財政收入的穩定,保證在民生工程中的投入比例,注重發展鄉村公共事業。只有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才能吸引更多投資的同時,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和就業。同時還要加強對鄉村教育事業的投入力度,為廣大師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加強鄉村教師的培養力度,推動教育事業在城鄉之間的均衡發展。還要完善鄉村基本醫療服務體系的搭建,擴大鄉鎮醫院的規模,設立村級衛生所,保證鄉村的基本醫療水平。加強對鄉村文化事業的投入力度,在鄉村可以結合各方面的文化資源,為鄉村群眾舉辦高標準的文化匯演活動,豐富鄉村人民的文化生活。
(四)走特色化農業發展道路
因為我國國土面積大,存在不同的自然環境,又因為各地的土壤成份不同,導致農作物種植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北方溫度低氣候干旱,比較適合麥子、蘋果、梨等農作物。南方溫暖水分充足,比較適合水稻、甘蔗、荔枝等農作物。打造特色的鄉村農業經濟道路,就是要求各地區結合自身的自然環境優勢,因地制宜的開展農業,延伸農業產業鏈,例如淄川區有18.6萬畝的天然富硒優質土壤。近年來,淄川區傾力打造富硒生態農業、綠色品牌農業,走出了依托“天然富硒”品牌發展現代農業的特色之路,成功創建為中國天然富硒農產品之鄉和中國富硒蔬菜生產基地。通過突出規模種養、加工轉化、品牌營銷和技術創新,全力打造富硒產業鏈條,目前已擁有山東創豐農業、淄博錦川河富硒農業,淄博百源富硒農業、淄博裕翔德富硒農業等27家農業龍頭企業和136家農業專業合作社投資富硒產業,富硒農產品開發面積達10萬畝,形成了富硒小麥、蔬菜、果品、畜產品四大類40多個品種,上市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這是當地政府結合自然環境優勢進行的科學農業探索。要著眼于區域發展的地緣優勢,大力推廣地方特色農業的發展道路,同時地方政府還要加強對本鄉村農產品的宣傳和推廣,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和農業采摘園等形式,提高鄉村農業產品的知名度。提高農業生態化的發展,可以發展鄉村農業的旅游項目,在城市化發展的背景下,很多人群都向往鄉村的田園生活,鄉村振興就可以把握好這一點,發展鄉村生態農業,建設精品鄉村采摘園,這樣不僅可以發展當地的農業,而且也可以為鄉村帶來額外的收入。
四、結語
鄉村的振興離不開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針對當前鄉村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采取各項有效的發展策略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隨著鄉村振興發展策略的不斷推進,統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優化鄉村的經濟投資環境,結合鄉村的特點發展特色生態農業。鄉村農業經濟發展策略的不斷深入,必定會為鄉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促進鄉村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改善生活品質做出積極的貢獻。必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夯實經濟基礎,科學有效的解決“三農”問題,為實現中國夢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徐楊.新農村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探討[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9,48(11):42-43+47.
[2]陳佳. 干旱鄉村人地系統演化的脆弱性—恢復力整合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8.
[3]保虎. 新時代邊境民族鄉村振興的人本理性邏輯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8.
[4]林巧鶯,李子蓉.福州市鄉村農業經濟轉型發展現狀及策略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5):163-164+260.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寨里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