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帆



摘要:中小微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現階段融資難問題阻礙了中小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探究動產與企業融資相關性問題,現從企業融資相關理論入手,分析現階段企業的融資困境,通過灰色關聯法分析企業的動產資源與資金周轉的相關性關系,研究動產融資應用發展的制約并結合國內外有關經驗進行總結,提出相關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動產融資;中小微企業;灰色關聯法;金融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0?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20)09-0104-03
中國經濟正經歷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期,在企業進入輕資產運作階段,利用豐富的動產資源進行融資信貸是緩解融資難問題的可行性舉措。但是我國動產融資模式建設較晚,還未形成一套完善具體的流程。因此,如何結合國內外動產融資模式建設經驗,找出制約因素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對于提升企業融資信貸能力至關重要。
一、研究背景
中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截至2019年我國約有中小企業4 0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7%,創造了國內GDP的60%。但是現階段中小微企業普遍處于成長階段,生產規模小,可抵押物不足,不能有效滿足金融機構相關的貸款要求,造成了與其貢獻不相等的融資困局。
現階段我國企業融資形式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種,因內源性融資的可靠性、低成本、風險最小等特性,故新創立的中小企業普遍選擇此種原始融資方式;而當中小企業財務狀況較為良好時,可以選擇外源融資的方式,主要包括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1]中小微企業資本金主要來源于法人和個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想要進一步發展就得依靠銀行貸款等融資形式。但是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中小微企業正規部門融資缺口接近1.9萬億美元,融資缺口率達43%。[2]
為盡快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有關部門相繼出臺政策意見,動產融資信貸模式便是近年來推出的創新措施,《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開展動產質押貸款業務,建立以互聯網為基礎的集中統一的自助式動產、權利抵質押登記平臺。[3]央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平臺顯示,截至2019年9月,動產融資登記系統累計登記達到465.30萬筆。統計數據顯示,在動產融資出質人/承租人登記數中,中小微企業占比高達93.8%,因為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固定資產,但是存貨、產成品、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等動產卻較為富足,具有占比大、范圍廣、可利用程度高等特點,參見表1。
二、理論分析
(一)基礎理論
1.信息不對稱理論
從信息不對稱理論出發,基于理性人假設,市場中難免出現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在信貸市場上體現為借款者和貸款者的逆向選擇,即借款者尋求最優貸款利率來降低成本,而貸款者選擇高利率以承擔高風險。在貸款人尋求高利率的條件下,往往只有高風險企業獲得融資,導致市場發展不均衡。
2.關系型借貸理論
在中小企業依靠硬性條件無法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融資時,可著眼于持續發展策略,積極與商業銀行建立起長期合作的關系以獲得銀行融資信貸,即美國學者伯林和麥斯特(BerlinandMester)提出的“關系型借貸理論”。
(二)現有成熟模式借鑒
1.美國
目前美國擁有最現代化的金融系統,2017年美國共計5 787家商業銀行世界排名第一。美國政府著重以政策性金融機構服務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和直接貸款。《美國小企業法案》設立的小企業管理局(SBA)和各州政府設立的小企業融資機構共同打造出了服務全國的融資網絡。美國小企業局提供的融資服務貸款主要分為擔保計劃、504固定資產貸款項目、依法設立的小企業投資公司三個渠道,同時各州政府也在區域內提供融資擔保服務。[4]
2.中國北京
知識產權是中小微企業重要的資產,例如,知識產權質押、租賃等模式為企業融資提供了諸多思路。中國北京作為最早一批的知識產權融資的試點城市,早在2016年就已開展相關工作,現已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北京模式”,其特點在于直接開展質押融資工作,并以“銀行+企業專利權/商標專利權質押”為融資方式,有效解決了部分企業的融資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科技成果轉化。
(三)融資方式
現階段我國銀行貸款抵押方式仍為不動產抵押,但是由于企業現階段普遍缺乏不動產資源,導致企業陷入融資困境。隨著企業資產結構的轉變,動產資源在企業資產所占比例逐漸增大,故將動產資源作為企業融資的新思路對解決融資難問題具有戰略性意義。結合國內外建設經驗,現主要介紹下列動產融資方式。
1.應收賬款融資
應收賬款融資是指企業將應收賬款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主要方式為質押和保理。為盤活企業應收賬款,央行征信中心于2013年年底建成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
2.知識產權融資
知識產權融資指企業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等作為質押物獲得貸款的一種融資方式。當下多種知識產權融資模式如知識產權質押、租賃等形式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諸多選擇。據國家知識產權局顯示,2019年,全國專利和商標質押金額達到1 515億元,同比增長23.8%。
3.存貨質押融資
存貨質押融資是指中小企業在第三方物流企業參與下以存貨作為質押物取獲得金融機構融資的方式,我國現階段主要建設的模式為委托監管和統一授信。存貨可細分為原材料、在制品、產成品三種狀態,所以在企業生產至成品之前的各個環節都可以進行質押融資。
三、實證分析
利用灰色關聯分析的方法,以企業資金周轉指數為標準參考值,以應收賬款、存貨、產成品和知識產權為特征序列,通過比較標準參考值與特征序列之間的關聯度大小,來研究當前企業資金周轉分別與應收賬款、存貨、產成品和知識產權的灰色關聯性情況,進而論證動產融資的可行性以及分析出企業資金周轉受哪些項目的影響更大。
(一)數據選取
為確保數據的可獲得性與可靠性,本研究以我國小型工業企業為例,選取了2010-2017年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作為研究樣本。
(二)實證結果
在實證研究中,使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時,分辨系數取0.5,結合關聯系數計算公式計算出關聯系數值,結果參見表2。
結合關聯系數結果進行加權處理,得出關聯度值,并針對評價對象進行評價排序,結果參見表3。
關聯度值介于0-1之間,該值越大代表其與“參考值”之間的相關性越強,即意味著其評價越高。從上表可以看出:針對本次4個評價項,小型工業企業產成品的綜合評價最高(關聯度為0.968),其次是存貨(關聯度為0.847)。
四、實證結果
通過以上的實證分析可知,企業資金周轉指數與應收賬款凈額、存貨、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產成品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即動產資源對企業融資具有一定的影響,且影響力由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應收賬款、存貨至產成品依次提升,說明如果企業具有豐富的動產資源,理論上融資具有優勢。但是我國現階段動產融資的發展遠遠滯后于發達國家,結合我國國情現狀,概括出以下原因。
(一)動產易轉移加大質押物控制風險
當前動產融資發展過程一大難題是缺乏對動產資源的有效監管。由于動產本身具有易于移動的特性,當部分中小企業出現違約風險,在質押期間對質押物進行非法轉移、變賣獲重復質押時,商業銀行會遭遇質押物無法處置的風險,不能達到商業銀行對于動產監管的要求。
(二)缺失全國統一的動產融資登記查詢系統
合理有效的動產融資登記查詢系統可以真實記錄各部門各地區企業的情況,能夠提高金融機構對企業信譽評價的準確性,[5]做到風險可控,促進對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三)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
我國法律尚未建立統一的擔保制度,動產融資業務存在確權難等問題。目前《民法典物權編》明確了各種擔保權原則上只有登記才能取得優先效力,并且原則上按照登記的順序進行效力排序。[6]
五、政策建議
實證分析表明,企業資金周轉與動產資源之間具有明顯的相關性。有效利用企業的動產資源進行融資信貸,既可以緩解中小微企業缺乏不動產、無法順利從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貸款進行資金周轉的困境;又能使企業閑置的動產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促進金融市場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為加快完善我國動產融資信貸模式的建設提出以下建議。
(一)多部門合作降低風險
商業銀行可以在開展動產融資業務時與第三方監管公司進行合作,通過統一授信,委托第三方監管公司擔負監管任務,既降低了銀行貸款發放過程中潛在的企業貨物合規、庫存變動風險,又提高中小微企業貸款發放速度。
(二)加快構建全方面的統一登記系統
現階段動產和權利擔保物權登記過于分散,主要方式為屬地登記和紙質登記,這明顯不適應于現代市場經濟的發展。建議以互聯網為媒介,加快建立統一的動產權屬登記系統。中國人民銀行在推動兩個動產融資登記制度建設(應收賬款和融資租賃)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為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制度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三)動產融資服務工作精細化
科學合理的舉措可以有效推進動產融資建設工作。政府可以采用實地調研的方式來研究當地開展中小微企業動產融資模式的意向與制約之處,并針對問題出臺具體的地方性管理規定,規范動產監管公司的業務流程,降低監管環節風險,做到“因地制策”,促進銀企對接。[7]
參考文獻:
[1] 邁 平.中小企業融資的破與解[J].現代企業文化(上旬),2016(11):49-51.
[2] 趙建輝.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商業會計,2019(8):68-71.
[3] 王曉蕾.動產擔保登記助力企業融資[J].中國金融,2019(7):24-25.
[4] 浦文昌.美德法日中小企業政策金融制度框架比較[N].中華工商時報,2019-10-10.
[5] 賈 洋.全國市場監管動產抵押登記業務系統建設的思考[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19(11):59-61.
[6] 卜祥瑞.完善動產擔保融資法律制度[J].中國金融,2019(7):21-23.
[7] 高子涵.以動產融資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6(11):57-58.
[責任編輯:王 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