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 曹杏兒
摘要:近年來,我國特色小鎮的開發建設工作進程較快,在不斷的發展和推進中,特色小鎮是當前理論和實踐研究的熱點,在相關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當前特色小鎮的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建設盲目、管理粗放等問題制約著小鎮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通過具體的特色小鎮案例來進行研究有著較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青木鎮接下來的發展中,要重點發展旅游業、以旅游為龍頭、發揮文化旅游融合。而這些具體的措施對類似特色小鎮的發展具有一定理論與實踐上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可持續發展
一、引言
建設中國特色主義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本著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大發展概念,這一概念是在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來的。2017年10月,在第19次全面代表大會的會議報告上,再一次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型戰略上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和宗旨,其中主要強調的是優先發展農業,根據各地區的特色產業、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達到產業興旺,精神文明,有序治理和生活富裕的整體要求,這里面可以體現出想要健全城鄉發展機制和政策體系,完善必須要加快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步伐。[1][2]
二、青木川特色小鎮的概況
(一)地理位置
青木川鎮的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位于陜、甘、川,這三個省的交匯處。是進入四川界內的主要路過地區,距離最近的縣城有136公里,與九寨溝相鄰227公里。青木川鎮的位置是秦巴文化的發源和和精華文化地區,也是由于這與文化在2013年三月青木川鎮的一些傳統的建筑和未世莊園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自然條件
青木川古鎮位于陜西南部的丘陵地區,這一代也是嘉陵江上游的地區,小鎮之內的主要地形是山區和較淺的山丘,總體的海拔高度在680至1047m 之間,本地由于地理位置的影響,與秦嶺大巴山相鄰,受此山影響本地的氣侯,使山地氣候和季風氣候相互交替,由于氣候類型的改變,青木川鎮的一年雨水充沛,溫度適宜。
(三)社會經濟
青木川鎮的土地總面積為208.8平方公里,其中森林的覆蓋面積在總面積的80%以上,林地面積僅占10%,耕地面積很少,只有11123畝。
青木川鎮的種植品種比較多,主要以經濟作物為主,還有一些少量的天麻、靈芝等藥材,食用的油料作物,有茶葉、油菜、花生等。青木川鎮的金礦比較豐富,主要以采選和冶煉為主。還有一部分人口以養殖業為主要,包括馬、牛、豬、大雁、家禽等。
(四)交通條件
青木川鎮受地形影響,對外的交通并不是很便利,有一條正在規劃的蘭渝路,再距青木川鎮半個小時的車程之處有一個站點,這個站點縮短了青木山鎮與成都,重慶等地到達青木山鎮的時間。青木川鎮周圍地區對外交通比較便利,主要的京昆高速、蘭海高速、寶成鐵路和309縣道都從此處經過。鎮內還有一條連接寧強縣城和四川地區的S309。
三、青木川發展特色小鎮存在的問題
(一)青木川古鎮產業基礎薄弱
首先,從第一產業的角度來看,目前青木川鎮的第一產業停留在初級階段,也就是說缺乏必要的延伸,即實現從產地到餐桌上的鏈條化發展模式。其次,從青木川鎮的第二產業角度來看,兩級分化的情況比較嚴重,農產品加工的程度明顯過低,精加工、專項加工還處于起步階段建設,最后,從青木川鎮的第三產業角度來看,目前服務行業發展僅集中在旅游產業,而其他的服務產業并未涉足,特別是為鄉村生產生活服務的相關產業,這也意味著第三產業的發展與農民的生活存在脫節的問題。
(二)青木川古鎮旅游接待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青木川古鎮目前的旅游接待能力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國道108的帶動下,青木川古鎮的旅游發展迅速,而通過國道108的其他景點游客停留在青木川古鎮的人數占比也在逐漸提高。事實上,這與近年來青木古鎮旅游開發和建設有著一定的關系,而出現的旅游接待基礎設施問題主要是由于青木川古鎮旅游的發展速度與旅游接待基礎設施的建設程度出現明顯的不匹配,或者相對嚴重的滯后。[3]
(三)青木川古鎮旅游沒有文化亮點
在青木川古鎮中,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但在旅游業的發展中,利用率明顯不足。這讓青木川古鎮的旅游一度淪為一般的鄉村旅游。客觀的來說,對于很多游客來說古鎮旅游和鄉村旅游之間除了文化以外,并沒有更多的直觀上的區別,而一旦游客形成了這樣的認知,那么對于青木川古鎮的旅游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青木川特色小鎮發展策略
(一)發揮旅游業引領經濟發展作用
青木川古鎮周邊自然本底環境優越,而且當地人以農耕產業為主,田園風光無限。針對現代都市人群渴望遠離城市喧囂,親近大自然的愿望,將在青木川古鎮打造田園觀光區。青木川古鎮的農田主要集中在新街北側至山腳的平坦土地上,田園風光與山川景色融合。利用田塊分界線修建觀光長廊,兩端與老街出入口相連,形成觀景環線。[4]
(二)完善旅游設施實現可持續發展
首先,要獲取政府資金支持,大量的資金投入是發展旅游的關鍵,其次,還要獲得政府的支持,發揚勤追快跑的作風,緊盯國家投資趨向,時刻了解政府的政策,好好準備自身優秀的投資項目,多向上級部門跑跑,取得政府的關注,努力爭取政府的財政投入和項目投資,將爭取來的資金全部用于旅游的開發和建設,并能夠實現古木川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三)開創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
方法是,其一,要挖掘二者融合的切入點,可以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設計旅游節慶活動同時形成噱頭,來進行宣傳推廣。其二,要將旅游發展中的各個細節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將青木川古鎮獨有的文化內涵,通過旅游業發展的平臺來更好的展現其魅力所在。其三,要在文旅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謀求創新,包括發展模式、內容等等,讓二者的融合發展不斷的推進和深化,真正的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5]
(四)重點打造青木川古鎮旅游品牌
首先,進行青木川古鎮旅游的形象設計,也就是對青木川古鎮進行一定的商業化包裝,通過差異化營銷理論,將青木川古鎮旅游的特色進行放大,并區別與同類型的旅游景區,突出青木川古鎮旅游的獨特之處。其次,在形象設計包裝的基礎上,擴大宣傳推廣的力度,一方面在宣傳推廣的范圍上進行擴大,面向全面甚至是國際旅游市場,加大青木川古鎮旅游的市場認知度。最后,通過政府來進行青木川古鎮旅游的品牌推廣,給予更多的鼓勵發展政策,為青木川古鎮旅游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基礎。
參考文獻:
[1]??? 胡翠霞.休閑旅游與農村特色小鎮建設的對接研究[J].農業經濟,2019(11):48-50.
[2]??? 張曉歡.新時代中國特色小鎮建設的成就和挑戰[J].中國市場,2019(26):1-3.
[3]??? 陸曉彤.西部地區特色小鎮建設研究[J].鄉村科技,2019(22):17-18.
[4]??? 王莉丹.論特色小鎮建設中綠色建筑的重要性[J].綠色環保建材,2018(01):248.
[5]??? 李天景.海鹽文化背景下鹽城特色小鎮開發路徑研究[J].湖北農機化,2019(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