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沃
互聯網社交平臺是指依托互聯網技術而逐漸發展起來的方便人們溝通和交流的新平臺。網絡教學模式是指以網絡為教學支撐環境,學習者在家通過網絡和教師進行遠程的溝通交流,完成知識的學習,而網絡平臺變為教師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場所,包括疑難解答、知識講解等。
運用釘釘平臺進行網絡教學,操作簡單,內容靈活,學習反饋及時,更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降低他們的認知負荷。相對于傳統教學形式而言,在增加課堂樂趣、復習重難點、了解學生動態、家校共同管理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
本文將圍繞“力學作圖題”中杠桿力臂的作圖展開討論,說明如何通過釘釘直播平臺進行有效的教學。
一、網絡教學備課
在杠桿力臂作圖過程中,學生要掌握支點、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并且能夠知道動力臂的畫法是“經過支點,垂直于動力”的虛線段,阻力臂的畫法是“經過支點,垂直于阻力”的虛線段,因此,在做題過程中找出支點的位置、區分動力和阻力是正確作圖的關鍵。
在進行網絡備課時,要充分利用好網絡資源和校本資源,例如“粵教翔云”電子教材上的演示視頻和素材,還要選擇經典的題目為例子,首先說明支點、動力、阻力的概念,強調尋找這三個要素的方法,手把手教學生在圖上找出支點位置,標上O點,動力標為F1,阻力標為F2。接著,強調畫力臂的方法。學生在做題過程中需要找出兩個力,作用力F學生很容易即可找出,也可以從圖上看出F的方向和作用點。但是很多學生沒辦法準確畫出重物G的重力方向和作用點,這是影響學生作圖的關鍵一步。在某些題目中,動力臂和阻力臂有一段是重合的,因此,即使學生能夠準確畫出重物G的重力方向和作用點,對于力臂也很難準確畫出,甚至會混淆。所以理解力臂的作圖方法非常重要。在網絡直播過程中,上述的重難點都必須逐一突破。
二、基于釘釘的網絡教學實施過程
課堂直播。教師通過釘釘直播平臺開展網絡課堂直播。首先在釘釘群上點擊“發起直播”功能,輸入“直播主題”,創建直播。教師可以實時看到學生進入直播間的數據。
開展直播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直播講授“力學作圖題”,學生通過觀看直播進行學習,在遇到重點難點時,教師可以通過重復進行強調,引起學生注意。教師可以通過“連麥”功能和學生互動,讓學生回答問題,或者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給其他同學講解。還可以充分利用“小組合作”進行教學,讓學生通過釘釘進行小組討論,相互解決疑難問題,把不懂的問題匯總到釘釘群,全班同學一起解決,充分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
及時評價。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釘釘平臺的實時性,通過問卷調查、投票等功能設置選擇題,學生當堂練習,軟件可以馬上匯總學生的答題情況,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做好解答。
作業布置。課堂結束后,教師通過“家校本”布置作業,學生通過拍照上傳的形式把作業交到家校本中。此外,還可以結合問卷星軟件,編輯課后測試卷,通過釘釘群發給學生。
作品批改及反饋。釘釘軟件“家校本”中有“圈劃批改”功能,教師可以直接在學生提交的作業上進行圈點批改,把優秀作業分享到釘釘群,把評語私發給學生家長,也可以把需要修改的作業打回給學生修改。問卷星有自動批改功能,通過釘釘群發問卷星作業鏈接給學生,教師可以登錄問卷星后臺了解學生完成情況。
三、教學效果分析
在實踐研究中,選擇力學作圖作為教學內容,選擇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一個成績較好的班和一個成績普通的班,借助釘釘平臺的優勢,利用網絡教學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和網絡測驗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兩個班分別有72%和78%的學生認為網絡教學“更有吸引力”,68%和71%的學生認為網絡教學“更能提高成績”,62%和66%的學生認為“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在完成教學內容后,通過力學作圖專題測驗檢驗實踐結果,兩個班的成績均有較大提升,教學效果比較明顯。
四、結論
通過本次實踐研究發現,利用釘釘直播平臺傳播迅速、反饋及時、容易實現家校共管等優勢,開展網絡直播教學對提高學生成績有明顯作用,對物理乃至其他學科的教學積極融入“互聯網+”時代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責任編輯?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