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妮 王輝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形式比較嚴峻,社會對大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這樣的形式,高校必須積極的面向社會的需求,在各個方面調整戰略迎合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從教育戰略上出發,改變傳統的教育戰略模式,統籌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進行實踐性的教學培養,注重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培養出社會發展的高層次人才,本文主要探討了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外部原因、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內在原因、高校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具體措施,希望以上內容能對相關高校有所幫助。
關鍵詞:教育戰略;就業困難;高校;幫助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外部原因
(一)產業結構失衡
當前我國的產業發展不太平衡,這是制約當前我國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的產業分布不均,對于高端產業缺少相應的高層次人才,但是對于農業和制造業來說,很難吸納高層次的人才,農業和制造業的工作環境較差、層次較低、薪資不高,這些都是難以吸納人才的原因。對于制造業來說,主要是以工廠、車間為主,處于簡單引進、承接和復制的階段,消化、創新和發展不足。對于高端產業來說吸納人才更困難,因為缺少相應的專業人才。另外一方面,我國的第三產業逐漸發展,第三產業主要是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對老勞動力的需求較大,并不太適合大量的大學生就業。大學生的就業需求會受到許多外在因素的影響,比如:社會經濟狀況、宏觀環境、微觀環境、政治環境等等。特別是經濟發展不良時市場上對勞動力需求不足與新增勞動力需求萎縮,這些都會加劇大學生的就業困難。
(二)地域結構存在差異
我國的地域結構存在一定的差異,我國的城鄉結構和地域分布不均衡,地域的差異導致城市的分布不均,城市、鄉鎮、農村的就業市場存在差異,這就會導致人才一邊倒的問題出現,許多高層次人才會選擇大城市且發展較好的地區,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薪資待遇、教育水平和社會保障,大部分的大學生會選擇東南那沿海的發達城市,這些發達城市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工作崗位,這就會造成大學生的就業失衡,同時也會給東部地區帶來更多的人口壓力和就業壓力。
(三)教育結構不適合當前發展
當前的教育結構不適合社會發展,俗話說畢業等于失業,這是大家的共同認知,這句話也不無道理。我國的大學結構性失業比較突出,對于有些專業來說,市場的需求較少,會出現供大于求的現象,這也是影響當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通過數據顯示失業率較高的專業是文學、法學、醫學和教育學等專業。另外一方面,有些高校的專業不符合社會的發展需求,有些專業過于陳舊,專業的內容不適合當前的發展,與社會出現脫節的現象,因此,高校應全力培養應用型、專業型、傳新型的人才。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內在原因
(一)專業基礎知識比較匱乏
目前,大學生缺乏專業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比較匱乏,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間對自己的責任不明確,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沒有總體的規劃和布局。有些大學生認為在學校學習的知識沒有實用,不能堅信對知識的掌握和自身專業素質的養成是消除理想與現實差距的重要途徑和必經之路,有些大學生缺乏專業的素養和實地訓練的經驗,在進入到職場的時候,沒有能力與崗位進行匹配,有時因為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標準會措施掉許多機會。
(二)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當前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許多高校不太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大多數是以理論性的知識進行灌輸,許多企業都希望未來的員工是個創新型的人才,具有高素質、高技能。這就需要高校改變學生的培養模式和方法,讓學生不再是夸夸其談和紙上談兵,遇到問題時找書本,而是讓學生學會真正的解決問題,讓學生真正得到用人單位的信賴和信任。
三、高校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具體措施
(一)注重專業教學的差異性
高校應注重專業教學的差異性,各個高校之間的學科會有所不同,不同學科具有不同的氣質和氛圍,不同學科的差異性代表著不同學科文化的撞擊,作為高校在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專業教學的差異性,學習不同專業的學生身上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學習理工科的學生,通常邏輯思維很強,對于數據和信息比較敏感,例如學習文學的學生,通常藝術氣息比較濃厚,感性思維很強,情感也比較豐富,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將他們身上的差異性進行提煉和總結,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認知自己的專業定位和價值所在,這樣才能真正的幫助學生提前感受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二)高校提高對教學的管理水平
高校應提高對教學的管理水平,高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教學工作,教學應該放在第一位,學習知識是學生的本職,只有教學質量過關,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才能兼備。另外一方面,高校的職責是培養社會有用的人才,學生的前途和就業率是一個學校實力的象征,如果學生的前途一片渺茫,未來得不到保障,那么高校的未來也比較迷茫。高校應積極引進新的師資力量,讓教師放手開展工作,專心教育出大批適應市場需求的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因此,高校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知:大學生的就業難問題是當前存在的重要問題,這個問題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作為高校必須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積極培養更多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高校應改變以往的教育戰略,創新教育策略,這樣這樣才能促進大學生更好的就業。本文主要探討了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外部原因,主要包括:產業結構失衡、地域結構存在差異、教育結構不適合當前發展,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內在原因,主要包括: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專業基礎知識比較匱乏,本文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高校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具體措施,同時希望高校在培養學生方面更加的適合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N].2010,7,29.
[2]??? 董丁戈,李彥秋,關曉梅.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分析與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9(1).
[3]??? 楊秀珍.青少年自我心理保健[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4]王岳森,范千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擇業指導呻[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5]馮嵐.大學生就業難的心理分析及對策田[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1):408-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