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婷
小學英語課程任務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用能力,而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有效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們應加強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
一、選好材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活潑、愛表現、善表達的特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選材上,要注重和把握好“興趣第一”的原則。現行的PEP教材中的STORYTIME,就有一定的故事情境,內容生動有趣,學生感興趣、樂意學,事實上也非常適合學生閱讀。
1.選取生動有趣貼近生活材料。一般選擇的閱讀材料,尤其是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英語閱讀材料,不僅要富有童趣,并且要貼近學生生活的體驗,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2.選取難易適度循序漸進材料。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一般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材料的難易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心理與情感,學生碰到有難度的閱讀材料就有可能對閱讀產生畏懼心理而放棄閱讀,給進一步的閱讀教學造成障礙。其次,文章體裁的不同也會對閱讀材料難易產生影響。故事、童話、幽默小品等形式的閱讀材料往往比較適合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可以選擇能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材料進行課外延伸和補充,讓學生閱讀熟悉的材料,但里面的詞語是重新組合搭配的,讓學生在熟詞的新環境中去理解和體會。
二、多種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1.堅持不斷積累以豐富詞匯。閱讀材料中的詞匯和短語就如同建造房子的磚瓦,沒有一磚一瓦將無法建成高樓大廈,沒有相當量的英語詞匯,閱讀英語也是無法進行的。所以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培養學生學會積累詞語。教師要從低年級的課堂開始要有意識有目標地培養學生的認讀能力,以免他們到了高年級只會讀圖片上的東西,而不認識英語單詞。課堂上除了組織學生進行必不可少的識記活動外,課外也要適當引導學生注意積累詞匯。
2.注重精泛結合加深記憶力。由于小學生的詞匯量少,知識面較窄,語法知識欠缺,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還不夠完善,為此,教師應當在閱讀課中對小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堂閱讀精讀指導。課堂精讀課可以采用下列模式進行:以“創設情境→說→掃清閱讀障礙”為主線,再以“默讀→做題”的方式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新課標指出,要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單純通過針對課本進行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閱讀一定數量的讀物。為此,教師要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泛讀的訓練。
3.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想象力。小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持續時間比較短,要想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喚起他們的無意注意,使他們喜歡閱讀英語,則多媒體課件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是多種媒體的集合,多媒體制作出的圖片形象直觀,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4.創設課堂氣氛強化預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注重創造出使學生情緒愉快、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成為名副其實的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通過啟發,多進行直觀教學,多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說,注意根據聽錄音模仿語音、語調,鼓勵學生不怕失敗,讀錯了重來,養成開口能說的良好習慣。
5.想方設法抓好語音教學。在英語中,語音和語法、構詞法、拼法都有關系。一個人很好地掌握語音,不但有利于從聲音方面來表達思想,對聽、說的技能方面的獲得是必需的,而且也有助于對語法和詞匯的學習,因此,在小學階段抓好語音教學,使學生正確地掌握語音,能更好地為他們提升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作準備。發音的正確與否會影響到是否能正確地聽懂對方所表達的意思,而聽力上的困難有時是由于自己不正確的語音造成的。
三、從細節上養成閱讀習慣
上閱讀課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從細節抓起,糾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讓學生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才會有質的飛躍。首先,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其次,培養學生猜詞的習慣。最后,培養學生限時閱讀的習慣。
“一日不讀口生,一日不寫手生。”閱讀是一項長期性的活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技巧,改進了閱讀方法,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也就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