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玉
所謂的素養就是人的品質和涵養。高中生的核心素養說的是其今后適應社會以及終身發展過程中所需要具備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教師不能只看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學習過程,還要重視學生的價值觀、態度、情感引導和培養。作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契機,學科教育中,教師需要體現出知識的育人價值,展現學科自身魅力,完成學生品質培養。在多次的教改中,如今高中生物教育已經有了明確的特點,即終身性、個性化、指向性。其包括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索、社會責任一共四個方面,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因此,高中生物教學一定要從生活的角度出發,用生活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
一、生活化情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循序漸進,系統化、有意識地長期訓練。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傳輸和滲透理念,完成學生核心素養引導和培養。可是從當前的現實表現來看,不少高中生物教師顯然并沒有充分理解核心素養理念要求。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生物知識本身比較抽象,所以學生才沒有正確理解和認識。對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以學生的角度和情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探究能力。比如學習《種群和群落》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直接用多媒體展示同樣的生物在不同環境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包括數量和特點,直觀地增強學生認知能力,讓學生形成強烈的探究欲望。
二、生活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生命意識
在生物教育中,培養核心素養自然離不開生命觀念的培養。高中教育中,生物知識的科學本質其實就是對自然生命、自然現象的探索,使學生形成學科素養、核心素養品質。因此,教師需要從生活的角度切入,用生活化的方式讓學生明白日常生活與生命觀念之間的聯系,將原本難以理解的概念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解釋,讓學生掌握生物概念、生物知識,形成生命印象。比如對于《植物的激素調節》這一章節,教師就可以引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如可以問學生家里有沒有種花、種樹的,隨后讓學生說一說怎么才能夠保障花、樹茁壯成長,學生就會說除了要施肥澆水以外,還要用植物生長素。此時教師引出人類吃飯和植物吃生長素的關系,人類吃飯有了營養才能夠茁壯成長,植物吃了生長素才能夠快速長大,用這樣類比過程使學生形成生命觀念。
三、創設生活情境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學習生物知識的時候學生需要有合適的邏輯思維,應對知識的本質和客觀規律聯系。在高中生物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是很重要的內容,教師需要站在合適的角度讓學生探究生命的實質現象,并對其進行分析。在歸納、批判、推理、類比中解決問題、整合知識,這樣學生才能掌握知識和生活的聯系。教師需要根據教材內容創設生活問題、生活情境,引起學生思考。比如在學習《基因突變及其他變異》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小明家種植了一些玉米,但是這些玉米有一個突然出現了病變,并且沒過多久其他的玉米也開始出現問題,這是什么原因?學生對于這個問題十分好奇,于是深入思考,在思考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四、聯系實際形成社會責任意識
作為現代科學中的重要內容,生物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支持著人類社會、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遇到各種疾病和自然災害的時候都會應用生物學知識。生物學社會責任指的是學生運用生物學知識,參與到群體或是在個體討論得出合理判斷、科學解釋,具備問題解決素質和意識,是高中生物教育的重點內容。高中生物需要結合實際,挖掘教材當中的社會責任感內容,讓學生結合經驗加工與梳理,激發學生情感共鳴,使學生也形成社會責任心。比如對于《基因的本質》一課,教師就可以用DNA研究對于確定生物親子關系有很重要的幫助為切入點,讓學生明白生物學知識和人類生活有明顯的聯系。用這樣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家庭關系、社會關系,這樣學生就會明白有小家以后就會有大家,當然有了大家以后小家才能夠更安全穩定。
高中生物存在一定難度,但高中生物教學也十分有趣。作為自然科學的生物學科,本身和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師教學中一定要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引用生活實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在學生充滿了學習熱情,有了學習積極性以后,自然能夠深入探索,在實踐中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