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靜
摘 要: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土地、勞動力等傳統生產要素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日趨下降,很多傳統企業發展面臨困境,部分企業收入增長停滯、利潤下降甚至虧損,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轉型升級。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創新的生產要素,對企業的轉型升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數字經濟時代非數字化的傳統企業所面臨的現狀和困境,并據此從戰略重構、模式變革、技術升級以及產品創新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企業轉型升級路徑建議。
關鍵詞:數字經濟? 轉型升級? 路徑研究
一、引言
1995年,加拿大商業測試大師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提首次提到“數字經濟”概念,他也因此被稱為“數字經濟之父”。究其廣受認可的數字經濟定義,要數2016年在G20杭州峰會上所發布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倡議》中對數字經濟作了如下定義:“數字經濟是指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數字經濟總量占GDP的比重超過34%,我國開始進入數字經濟時代。
二、數字經濟時代傳統企業現狀
“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一種創新的生產要素,雖然其重要性可能還沒有得到廣泛認知,但是已經發揮出了超越傳統生產要素如勞動、資本、土地和組織等對經濟的貢獻程度。數字經濟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各行業應對數字化的轉型升級步伐將大大加快。對比數字化企業,大量尚未實施數字化的企業可能面臨更加艱難的境地:
(一)宏觀環境錯綜復雜
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也伴隨著偶爾的逆全球化趨勢,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博弈的過程中政策多變,企業既要面臨國際區域保護主義盛行,又面臨著全球經濟趨緩以及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市場需求減少、產能過剩等一些突出的矛盾亟待解決,企業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
(二)企業訂單減少
隨著全球經濟的放緩,由此導致一些國家生產和消費等領域受到沖擊,貿易活動減少,在未來幾年內,外需不振、訂單減少仍是不可避免的問題;而在國內來看,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傳統企業的傳統產業訂單數量也在逐年遞減。
(三)企業利潤銳減甚至虧損
對于很多傳統企業來說,一方面,傳統企業的市場逐漸被創新的競爭對手蠶食,甚至遭遇到跨界打劫;另一方面,隨著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勞動力的成本不斷增加,同時原材料、房租成本等各項成本居高不下,導致傳統企業在國際競爭中優勢喪失殆盡,頻繁出現生產過剩、庫存積壓等現象,利潤銳減甚至出現虧損情況。
(四)企業轉型意識逐漸增強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虧損甚至倒閉,存活下來的企業開始思考持續發展之道,如果不跟隨市場潮流,只會被市場所淘汰。轉型升級成為企業的重要轉折點,反觀那些得以快速發展的企業,都曾經面臨挫折迅速尋求轉型突破。對于企業來說,只有把握住轉型升級的時機和方向,才能讓企業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長河中屹立不倒。
三、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轉型升級路徑建議
數字經濟時代,為應對數字化轉型的挑戰與機會,企業應將數字化的技術、知識以及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降低了企業成本,提高了企業效率,還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企業發展提供了無限的發展空間。下面將從戰略重構、模式變革、技術升級以及產品創新四個方面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具體建議如下。
(一)戰略重構
戰略重構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前提。針對數字經濟所進行的戰略重構不僅是中國企業的戰略重點,而且是全球企業的關注焦點,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戰略重構對企業的重要意義,并開始戰略布局。目前各行業引領者的重要特征,就是比其他企業率先開啟數字化。在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的技術和信息持續創新并與產業加速融合,因此企業的戰略也應隨之調整。
針對各種新變量,需要重點關注數字化給所在行業將帶來哪些潛在影響,將如何顛覆現有的供應鏈、產業鏈和生態鏈。企業應充分地從行業、政策、科技和競爭對手等維度進行充分的調研,與原有的存量如資源、業務、渠道等進行對照,重新畫出客戶畫像,并能夠洞悉客戶的痛點或未被滿足的需求,借此重新制定企業戰略。
定戰略時需要畫出三個圈:第一個圈是“想做什么”,第二個圈是“能做什么”,第三個圈是“可做什么”,三個圈重合的部分才是最后的戰略選擇。在此過程中充分地收集信息、及時地進行決策,決策后快速高效行動。戰略實施過程中可先小范圍創新試錯,隨后逐步迭代優化。企業戰略確定后,還應培養從管理層到員工的全員數字意識,主動學習和應用數字技術來理解和適應變化,在新的戰略中更好地識別機會并創造價值。
(二)模式變革
模式變革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無論企業的戰略如何制定,數字經濟時代企業都要告別傳統模式,擁抱用戶,融入數字經濟,用新模式重塑業務發展模式,改變企業與用戶、生產設備、供應商伙伴、生態鏈以及競爭者的相處方式。未來的企業必將是數據驅動的、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
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企業各種模式的變革。組織文化作為應對數字經濟的底層架構,應該根據轉型升級的階段做出相應的調整,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是“去中心化”和“去企業化”,很多大企業為此進行大規模的組織變革,將傳統的等級森嚴的科層制逐步調整得更加扁平化,比如海爾就將多層次組織轉化為只有平臺主、小微主和創客的平臺;還有一些企業變革得更加徹底,打破現有組織邊界,組建產業生態組織,與生態鏈上的相關企業共生。數字經濟時代,傳統模式往往并不能行得通,可能一個弱小的個體依靠新模式就能迅速抓取各種資源,迅速獲得幾何數級的迭代發展,短時間內發展程度超乎想象。
(三)技術升級
技術升級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根本保證。數字化技術可以在供給端拓展生產邊界,在需求端提升消費能力和意愿,實現供給和需求的有效匹配。中國80%以上的企業正希望通過數字技術讓企業運轉變得更加高效便捷,進而提升其營業收入,然而僅有4%的企業真正將數字化能力用得比較充分。
數字技術還實現了生產的智能化,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能夠部分地替代人的認知活動并提升這些活動的效率。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技術主要是以下四項: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將企業生產制造過程的人、機、料、法、環、測等所有生產要素的相關數據分析提取出來,隨后充分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對其進行優化,以達到降本增效。企業搭建統一且完善的數字化管理平臺,將割裂的工作部門串聯起來,達到協同、高效以及價值和信息的無損耗傳遞。比如,釘釘從企業信息交流平臺切入企業服務場景,構建OA工作臺,通過“五個在線”(組織在線、溝通在線、協同在線、業務在線、生態在線)、基于四大場景(人、財、物、事)來打通割裂的組織及部門,以達到高效處理所有工作流。
此外,對于企業而言,在技術升級過程中,一定要秉持“夠用即可”的原則,不用過度追求最新技術,技術迭代速度非常快,成本下降的速度也非常快,不要盲目投資。
(四)產品創新
產品創新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數字化時代由滿足客戶需求升級為為客戶創造價值,工業時代主要考驗的是生產能力,而數字經濟時代主要考驗個性化定制能力。
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企業日益從大規模生產轉向靈活的、定制化的生產,可以更加直接、快速、準確地對接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從而通過柔性的生產和物流系統實現產品的多樣化和定制化。在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礎上,通過大數據等新技術進行分析和優化,對企業的業務模式、產品和服務進行改進和完善,提出新產品、新模式。企業應該利用數字技術為傳統產品進行重大革新,同時借助數字技術手段為產品提供附加值,利用差異化提升商品競爭力,提高顧客忠誠度。
四、結束語
隨著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所有企業都將走上數字化轉型升級之路,數字化轉型已然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任何企業都必經的一條道路。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預計,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可達60萬億元人民幣;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統計,各國數字經濟增速顯著高于同期GDP增速。在全球經濟下行趨勢明顯的形勢下,數字經濟還持續保持高速發展,已成為廣受認同的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先行者和后行者的差距逐步增加,先行者往往迅速搶占市場,蠶食傳統企業的市場份額,期待傳統企業順應數字經濟潮流,早日走上數字化轉型升級之路。
參考文獻
[1]安筱鵬.重構數字化轉型的邏輯[M].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9.
[2]陳春花.陳春花文集——變革與創新[C]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
[3]李毅中.數字化推動我國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J].現代技術制造與裝備,2019(12).
[4]錢棟玉.企業轉型升級模型(CTU-Model)[J].管理研究,2017(11).
[5]呂黎.數字化助推制造型企業創新與轉型升級[J].橡塑技術與裝備,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