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艷
摘? 要:“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主要任務之一,有助于充分發揮圖書館資源與知識服務優勢,延伸和深化圖書館學科服務,為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提供有力支持,助推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持續快速發展。為此,圖書館應該從科學分析資源績效、確保資源保障力度,設計需求導向的人文社會科學全方位服務體系,打造素質過硬的人文社會學科服務團隊3個方面深化圖書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服務,為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建設做出貢獻。
關鍵詞:“雙一流”? 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建設? 學科服務? 高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2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8(b)-0167-04
The Thoughts on Deepening the Discipline Services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rate Construction
ZHANG Huayan
(Library of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Province, 273165 China)
Abstract: It is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disciplines in the context of Double First-rate construction. This task help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library resources and knowledge services, extend and deepen library subject services, which ca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promotes the sustaine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o this end, the library should deepen the library'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discipline service from three aspects: scientifically analyzing resource performance to ensure resource security, designing a demand-oriented comprehensiv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ervice system, and building a high-qual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ervice team. In this way, the core subject position of the library in the construction servic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disciplines c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 Double first-rat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ubject services; University libraries
為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競爭力,2015年國家提出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此方案旨在通過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躋身于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跨越;方案還明確提出要通過一流學科建設來推動一流大學建設。2017年教育部又特別強調要以學科為基礎,強化一流高校建設績效考核。在此背景下,各高校都將學科建設列入了學校發展的重大事項,制訂了相應的“雙一流”建設的實施方案,重點關注學科的總體狀況和發展態勢,重視學科的績效考核,將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工作作為工作重點之一,提升圖書館在學校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國內外高校普遍以ESI數據平臺作為評價高校學科發展水平和影響力的重要工具之一,高校圖書館都開展了基于ESI平臺的學科評價、學科數據分析等深層次學科服務,通過分析學科研究績效、跟蹤學科發展趨勢、運用大量可量化的數據進行學科各指標對比分析,從而實現對學科建設績效的動態監測,為學科建設提供數據支撐和依據。然而,這種數據分析服務中所依托的數據平臺有著自己的學科分類體系,從國內高校各學科設置及學科特點看,這種數據分析服務對于自然學科具有普適性。但是,人文學科的特點不僅是多元而復雜的,更是不斷變化的,嚴格意義上來講,根本不存在如同自然科學意義上的統一研究范式,因此不能單純地用量化評價來衡量具有“批判”意味的人文學科價值[1]。這種以數據為基礎,對數據量化的統計預測分析,對于人文社會科學的揭示是有其局限性的。而人文社會科學的建設是“一流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軟實力”,人文社會科學具有共性規律,但更多地體現出民族性和地域性,與自然科學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圖書館要想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對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建設進行深層次服務,必須另辟蹊徑,尋求建立與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發展相一致的特色服務方式。
1?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圖書館深化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服務存在的問題
1.1 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服務的內容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是否能夠滿足學校一流學科建設的需求?這是一個需要明確與正視的問題。為此,筆者通過網絡調查的形式,選取了山東省學科發展綜合實力比較靠前的部分高校進行調研,旨在探究目前省內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實踐與研究現狀。調查結果顯示,目前省內高校多數都開展了學科服務,設立了學科館員,主要服務內容在于制訂學科資源建設計劃、了解學科信息需求,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學科信息導航、館際互借、專利分析等。少部分高校圖書館,提供了面向學科的增值服務,如學科發展動態分析、學科競爭力分析、國內外競爭情報分析、學術熱點追蹤等科研分析報告服務。但縱觀全局,大多數圖書館的學科服務還滯留在傳統的參考咨詢或信息服務內容上,諸如文獻傳遞、館際互借、資源導航、館藏資源建設和指引以及聯系對口院系等。學科特性不明顯,服務層次過淺,缺乏學科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即使部分院校提供了深層次的學科數據分析服務,但這種服務多偏重于對理工學科。對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服務力量還較弱,服務基礎還不扎實,服務實踐還顯單薄,難以滿足學科發展的多元信息需求。服務研究多為觀點性研究、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的較少,研究較為零散、還未見針對某個學科的完整的學科服務實踐報道。隨著雙一流建設步伐的不斷推進,人文科學學科服務如何配套跟進并全面提升,成為一個新課題,亟待深入思考和實踐探索。
1.2 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建設服務的重點和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曾對哲學社會科學做出了精準的評價:“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于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2]。因此,圖書館在支持學校雙一流建設的服務過程中,首要任務應該做好定位,在服務于自然科學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力度上應該均衡發力,不能顧此失彼,厚此薄彼。在服務質量上應該保障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學科發展齊頭并進、“比翼雙飛”。另外,目前各學校圖書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服務的內容與形式不盡相同,雙一流背景下,圖書館支持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的服務重點不應該再局限于傳統的學科服務內容,應根據學校建設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目標,盡快調整服務方向,不斷深化和拓展服務內容,將重點放在所提供的的服務是否能滿足“雙一流”高校建設的需求上。在學科建設過程中,需要有豐富的資源保障、需要有個性化的知識服務、需要追蹤學科動態,了解學科前沿與熱點,需要依托科研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更需要有濃厚的文化傳承與創新環境等。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知識信息中心,是學校教學和科研的有力支撐,其資源和服務更是學校學科建設與發展的堅實基石。圖書館應該因時而動、順勢而為,適應時代發展,緊跟雙一流建設政策中國家對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發展的政策導向,從需求入手,努力調整服務于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方向和重點,發揮好保障和支撐作用。
2? 探索基于一流學科建設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服務模式
2.1 科學分析資源績效,確保資源保障力度
學科的發展離不開科研基礎設施的建設,科研基礎設施的發達與否是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3]。由于人文社會科學的主觀性、相對性、積累性、連續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點其科研基礎設施的內涵與自然科學有所不同,例如,對實驗室基本沒有需求、在硬件設施上的要求上也略低,但在文獻信息資源的保障條件上卻要求很高,因此人文社會科學被稱為“文獻倚賴型學科”[4]。為使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體系滿足于一流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建設需求。圖書館應該提升自身的資源保障能力,制訂自己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資源建設規劃方案。一方面應該提升自身資源建設的效能,可以從經費、結構、規模等視角做出對館藏現有資源的科學評價分析,了解學科發展的資源滿足率、資源保障率,以及資源使用效益;也可以基于發文、引用、施引、下載量,以及借閱量、文獻傳遞等用戶行為進行學科建設的資源需求分析,從而優化學科資源采購方案,提高資源建設的權威性、學術性、完備性、針對性,盡可能為人文社會科學提供豐富的、高品質的文獻信息資源,滿足學科發展的需要,確保館藏資源達到較高的用戶需求匹配度。另一方面,隨著網絡和技術的發展,圖書館人文社科資源的建設必須依靠聯盟協作構建區域范圍內的人文社科資源保障體系,也可以合作采購電子資源,提高有限的資源建設經費的使用效益,可以共建共享一些地方特色資源,可以進行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提升人文社科資源整體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2.2 設計需求導向的人文社會科學全方位服務體系
滿足讀者需求、滿足學科建設需求是學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圖書館應跳出固有思維,創新基于需求的雙一流建設服務模式,主動與相關職能部門、學院、教師等用戶群體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針對不同用戶群體的建設任務分別設計人文社會學科學科服務需求調查問卷,通過分類、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調查用戶對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服務的需求,掌握一流學科建設不同層面任務的不同需求。并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任務需求設計不同的服務模式。如針對科研用戶及任務,我們在做好常規的參考咨詢和文獻傳遞等服務外,更應該加大力度嵌入學科數據的管理和學科研究的過程,利用Libguides等工具,將各學科文獻資源和服務整合;并利用學科館員的人文學科背景知識和圖書館專業知識為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研究提供數據分析服務和文獻加工服務,做到服務與科研的無縫連接。為科研提供全流程信息支持,比如,利用科技文本挖掘和可視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對學科的科研成果進行作者合著情況分析、機構-地區網絡分析和關鍵詞共現分析,研究捕捉學科科研動態和研究熱點。對學科建設績效進行動態監測,為學校學科發展規劃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針對領導及決策層面的需求,圖書館跟蹤、歸納、梳理和研究關于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的雙一流的相關政策,調研和分析一流人文社會學科的學科特征和建設經驗,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針對文化傳承與創新,應該打造自身特有的文化品牌,拓展文化活動的深度和廣度。針對人才培養,為學生提供一流的教學和科研文獻保障和網絡空間服務,并通過素養提升計劃來提升學生的交流、溝通、協作能力。
2.3 打造素質過硬的人文社會學科服務團隊
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根本在于培養一流人才,高校圖書館服務“雙一流”建設的根本在于館員專業素質的提升,這既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圖書館服務于“一流學科建設”的根本保障。雙一流建設的重大任務對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館員提出了新的挑戰。其要求學科館員要通過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挖掘用戶需求,并精準定位用戶,匯集各方智慧和資源融入用戶的教學科研全過程,為用戶提供相關檢索工具培訓、文獻信息咨詢、學科情報研究、資源配置分析、個性化知識環境構建等嵌入式服務。做到“融入一線,嵌入過程”的嵌入式學科服務,這不是一項簡單的服務,而是嵌入用戶環境的一整套服務,需要整合各方資源和智慧,統一規劃、分工合作。在這一服務過程中,學科館員在院系的教學和科研中的作用已遠遠超出了提供學科信息、開發學科館藏的范圍,而是拓展到課程設置、教學資料的選擇、學生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圖書館員作為科研團隊的一部分將司空見慣,如撰寫項目申請書、擔任機構評審組成員、擔任人文社會科學數據庫專家、參與到社會科學科研項目的具體研究過程中等。這樣才能使這一服務真正體現價值,發揮作用。因此,高校圖書館要組織各部門人才形成嵌入式學科館員精英團隊,在人文社會科學人才,特別是具有博士學歷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管理上應加大力度。同時也要根據現有學科館員學科知識服務能力優勢,將學科館員分為不同類型,如技術服務型、教學服務型、科研服務型等梯隊性學科服務團隊[5]。更要積極創新人文社會科學學科服務團隊培育新模式與完善的服務監督考評機制。定期開展館際業務交流與專家講座,通過實地調研、情景再現促進業務深層互通,推動智能信息技術與先進學科服務理念深度交融,實現團隊凝聚力與整體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6]。
人文社會科學是不可忽視的“軟實力”,是建設 “一流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學科建設,特別是人文社會科學建設,必須要在環顧世界一流標準體系的同時,探索和逐漸確定中國學科自己的標準。在人文社科資源和服務中,高校圖書館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尤其在“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圖書館作為科學研究的服務者和知識數據的管理者,應開展更具契合度、更具深度、有益于文化傳承和知識保存的社科服務,以加快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進展,推動“一流學科”建設,帶動學校人文社科研究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安淇.大數據時代科學評價面臨的變革與堅守——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例[J].情報雜志, 2018,37(9):71-77.
[2] 習近平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EB/OL].[2016-05-17].https://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7/c_1118882832.htm.
[3] 杜雨桐.“雙一流”高校圖書館開放獲取資源現狀調查研究——以江蘇15所高校為例[J].當代圖書館, 2020(1):49-53.
[4] 楊思洛.新時期我國人文社科成果國際影響力評價:問題與趨勢[J].情報資料工作,2020,41(3):20-25.
[5] 范翠玲,鄭云武,張楠.“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普通高校圖書館學科館員學科知識服務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情報探索,2019(11):90-95.
[6] 任萍萍.“雙一流”驅動下高校圖書館學科知識服務能力體系建設研究[J].情報科學,2019(12):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