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婉華
無敵花海、中藥主題樂園、五星級酒店……這樣的高配正造就位于珠海市斗門區的嶺南大地田園綜合體。9月初秋來臨,天氣雖已漸涼爽,但嶺南大地工地上的建設卻仍然熱火朝天。記者來到現場可見,中藥主題樂園項目核心區域五行館建筑框架已基本完成,正在裝修階段。而萬豪集團也將在嶺南大地建設中國第一家鄉村田園度假型酒店,填補廣東鄉村旅游無國際五星級酒店的空白。
“嶺南大地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唯一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創建項目?!敝楹J袔X南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瑞東表示,該田園綜合體項目總面積1.7萬多畝,以發展高端休閑農業為核心,以文化和科技體驗為脈絡,以綠色生態科創教育為載體,以休閑養生度假為特色,將打造成為一個宜農、宜文、宜教、宜居、宜購、宜養、宜樂、宜游的世外桃源,開啟一、二、三產業循環發展新模式。
嶺南大地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只是珠海斗門生態農業園蓬勃發展的縮影。珠海市斗門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鐘偉源介紹,作為珠三角地區規劃范圍最大的生態園區,珠海斗門生態農業園重點圍繞現代生態農業,發展休閑健康產業和生態旅游產業,構建都市農業全產業鏈,朝著高科技、現代化、生態化的國家級都市農業示范園區目標砥礪前行。
珠海市斗門區休閑現代農業產業園地處珠海市西北部蓮洲鎮,是斗門生態農業園的“園中園”。蓮洲鎮委委員黎慶華表示,休閑現代農業產業園突出休閑農業引領,推進主導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構建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平臺,積極打造粵港澳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
“蓮洲鎮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優良的生態景觀資源和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其中,十里蓮江、逸豐生態園等休閑產業迅速興起,嶺南大地國家田園綜合體、益田停云小鎮等特色項目應運而生。全鎮逐漸形成以水產養殖、水稻、花卉苗木種植等傳統產業為支撐,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特色產業、現代農業協調平衡發展的格局?!崩钁c華說。
記者了解到,斗門區休閑現代農業產業園緊緊圍繞“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品牌)”的全產業鏈發展要求,根據自身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休閑農業布局為“一心一帶三區”,實現項目區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綠色發展、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

作為斗門生態農業園“園中園”的斗門區白蕉海鱸現代農業產業園深入開發農業多功能。
“一心一帶三區”是如何進行規劃布局的呢?記者獲悉,一心是綜合服務中心。作為產業園對外展示的窗口和服務平臺,具備旅游咨詢、餐飲、購物、配套商業、交通換乘、緊急醫療救助等功能。
一帶是生態田園景觀帶。斗門區休閑現代農業產業園利用農業園生態自然資源,充分利用田園耕地、魚塘等自然資源,串聯水產、稻田、花卉苗木和民俗文化村,形成阡陌縱橫、魚塘萬畝的田園風光,打造獨具特色的生態田園景觀帶。
三區則是綠色循環示范區、鄉村田園養生區和生態農莊體驗區。其中,綠色循環示范區是基于目前此區連片的海鱸養殖和水稻種植產業基礎,規劃將此區發展為綠色循環示范區。鄉村田園養生區則充分利用項目區東北部已有的花卉苗木、蔬菜產業以及溫泉、村落等資源,以旅游和文化產品為主,融合蓮洲鎮的養生文化和自然閑適的生活方式,結合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居、康養保健服務等健康產業。生態農莊體驗區將充分利用本區的便利交通和村落聚集的人氣優勢,發展特色農家美食餐飲、主題住宿以及休閑體驗項目,開發旅游經濟。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斗門區白蕉鎮人工養殖海鱸。30多年間,斗門區白蕉鎮海鱸養殖區逐漸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海鱸生產基地。2009年白蕉海鱸獲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11年斗門區獲評為“中國海鱸之鄉”稱號;2019年白蕉海鱸獲得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錄,珠海市獲得“中國海鱸之都”稱號;2020年白蕉海鱸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隨著時代變化,只是養殖的發展模式已不能滿足白蕉海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因此,作為斗門生態農業園的“園中園”的斗門區白蕉海鱸現代農業產業園深入開發農業多功能,努力挖掘農業新價值,以白蕉海鱸產業為核心,以科學技術為支撐,融入文創、旅游、電商、生態、健康等衍生業態,加快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以白蕉海鱸產業為支撐,融入科技、旅游、生態、養生等元素打造農業產業發展新業態。
斗門生態園農業科技局副局長何宇濤介紹,白蕉海鱸現代農業產業園引進了強競生態農業、綠興冷鏈物流、誠豐優品等四個農業龍頭企業,項目總投資近20億元,目標新建30萬平米的各類水產品深加工廠房,10萬噸各種低溫和超低溫冷庫。
珠海市斗門生態農業園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局石曉艷博士說,產業園如今正形成產學研銷、貿工農融合發展的聚集效應,打造廣東省鄉村產業興旺示范區。構建“基地+加工+冷鏈物流+零售終端”產業模式,促進生產要素集聚,建設集研發、生產、加工、物流于一體的現代產業園,推進白蕉海鱸全產業鏈發展,帶動鄉村產業興旺。
“未來,白蕉海鱸現代農業產業園將帶動海鱸養殖戶數萬戶,預計每年新增產值25億元,并有利于斗門掌握白蕉海鱸的定價權,穩定和提升水產品品質,大幅提高斗門農民收入,推動全區水產業結構調整。”何宇濤總結道。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