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2分,冼沙村第一名!”東莞市高埗鎮首場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戰”擂臺賽(東片賽區)的現場,冼沙村以98.12分的成績斬獲東片賽區第一名。高埗鎮近年來按照“城市花園、孝義高埗”的工作思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以打造農村人居環境2.0版本為抓手,助力東莞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并舉全鎮之力創建“全國文明鎮”。
高埗鎮位于東莞市北部,下轄18個村和1個社區,是新納入東莞市中心城區的鎮街之一。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高埗鎮先后斬獲“國家衛生鎮”、省“文明鎮”、“教育強鎮”、“生態鄉鎮”等榮譽稱號,在全面小康之年,高埗鎮又吹響了創建“全國文明鎮”的沖鋒哨。近日,《小康》記者就該鎮創建“全國文明鎮”情況進行了采訪。
走進高埗鎮盧溪村,一眼望去映入眼簾的是承載著盧溪村幾代人記憶的老榕樹;祠堂廟宇盡顯嶺南古風,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道路干凈整潔,走在其中令人耳目一新;不遠處湖水碧波輕漾,猶如一顆“藍寶石”鑲嵌其中,恰似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這些成果,均得益于高埗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版本的提升。
據了解,自2019年起,高埗鎮為了鼓勵各村(社區)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埗鎮委鎮政府開創了農村人均環境整治“擂臺賽”的新賽制,一度掀起整治熱潮,成效突出,成功探索出極具高埗特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路子。
9月22日,高埗鎮首場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戰”擂臺賽(東片賽區)鳴鼓開戰,被分在東片賽區的4個村在分會場上各施其招,以良好的姿態迎接四個評審小組的現場參觀考核。在冼沙村主會場,一路彩旗高揚,現場氛圍熱烈。
東莞市委農辦常務副主任吳美良表示,高埗這次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第一個是執行大,第二個是力度大,第三個是變化大。老百姓幸福感大大增強,大家紛紛點贊。他希望高埗1.0版本、2.0版本、3.0版本一直堅持下去,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真正干起來,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的顏值和產值。
記者了解到,今年為鼓勵各村(社區)繼續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日攻堅戰”行動、創建全國文明鎮和年底前65%以上村(社區)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等工作內容,高埗鎮委鎮政府將投入超過1900萬元獎勵資金鼓勵各村(社區)打擂臺。

高埗鎮近年來按照“城市花園、孝義高埗”的工作思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打造農村人居環境2.0 版本獲得村民一致好評。東莞日報供圖
高埗鎮委副書記、鎮長鄧炳華在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高埗鎮已經完成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達到干凈整潔的目標,接下來的目標是各村(社區)實現全域整治,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目前已有兩個村完全實現全域治理,百姓生活環境好了,自然而然就會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文明素養。自此,農村人居環境2.0版本成為創建“全國文明鎮”的有力推手。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高埗鎮始終注重統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思想認識,促進全鎮上下凝心聚力,多方聯動,齊抓共管,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為了研究布置常態化巡查督導城市品質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市精細化管理等工作,開會已成為高埗領導班子及各單位成員的常態。據統計,高埗鎮就該精神文明建設重要事項問題,先后召開鎮委會議40多次,工作布置會、推進會、會商會、匯報會、征求意見會等近70次。
日前,高埗鎮創建“全國文明鎮”現場工作會在歐鄧村召開,此次會議以現場觀摩村容村貌、道路交通、民房建設秩序等方式,行走現場,細致檢查,嚴格要求,對村容環境清潔保潔、道路交通車輛停放及車位規劃、民房建設過程中建筑物料規范堆放等,提出了具體意見。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高埗始終堅持發揮鎮領導的帶頭作用?!拔覀兠恐芤淮巍凶吒邎痘顒樱褪遣淮蛘泻糁苯尤ジ鞔逍凶?,去看看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起到一個監督檢查的作用,以鞏固創文成果?!编嚤A告訴記者。高埗鎮領導一方面率先垂范通過“行走高埗”的方式協調解決村里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另一方面則通過開展駐點聯系群眾服務活動,調動群眾積極性,鼓勵黨員、群眾積極薦言獻策,自覺地參加到精神文明建設行動中來。
此外,為了加強組織領導,高埗鎮還制定了《深化全域精神文明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和高埗鎮《創建“全國文明鎮”工作實施方案》(含《迎檢方案》),把創建“全國文明鎮”要求覆蓋到全鎮。以鎮領導小組帶領8個工作組,按照“一周一布置(匯報)、一月一檢查(例會)”要求,分步貫徹實施。同時,有關單位負責人還前往深圳、佛山等地考察觀摩、交流經驗,以便更好地推進開展工作。
高埗鎮以創建“全國文明鎮”為契機,通過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完善基礎配套設施以及加強交通建設等方面入手,多措并舉補齊短板,推動城市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近日,高埗鎮開展違章戶外廣告第二輪集中清拆行動,對轄區內違章設置的各類橫幅廣告、破損、殘舊的戶外廣告牌等進行全面整治。在清拆過程中,執法人員采取“嚴格執法+宣傳”的方式,對違章設置橫幅廣告的商家進行批評教育,同時普及戶外廣告設置相關法律法規。
高埗相關工作人員秉著邊拆、邊教、邊宣傳的理念,引導市民共同維護高埗形象起到了顯著成效。截止9月25日,累計糾正亂擺賣行為1.9萬多宗,露天燒烤、焚燒行為243宗,清理亂拉掛橫幅、晾曬衣服2025處,垃圾聚集點、衛生死角2.2萬多處,處理生活垃圾6.2萬多噸。
“由于違法用地、違章建筑涉及到部分村民的直接利益,實施起來困難重重。”鄧炳華表示,高埗鎮委鎮政府始終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有將這種現象杜絕,才能讓所有市民享受到城市文明建設的紅利,于是執法聯席會議制度應運而生,形成“信息互通、業務互接、工作互助”的良好格局。通過高密度檢查、反復巡查等方式累計處理違法用地107宗421.2畝,拆除違章建筑432宗34.27萬平方米。
“文明停車,車頭向外”,在高埗鎮的街頭巷尾及政府大院內,隨處可見文明停車的指示牌。停放在街道兩邊的機動車輛,車頭一致朝行駛方向對齊,整齊劃一如受閱的部隊,既美觀大方又方便駛出車道。
《小康》記者通過了解得知,高埗鎮自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加強道路交通設施建設管理。一方面增加了12200余個停車格,有效緩解市民停車難問題并以解決影響鎮中心區道路交通秩序突出問題為切入點,加強道路交通秩序綜合整治,抵制六大危險駕駛行為;另一方面則抓拍處理違停違放車輛,并及時清走“僵尸”車輛,避免占用公共資源影響城市美觀,做到文明創建和行駛安全教育兩手抓。
高埗鎮三面環江,內部河溪縱橫交錯河涌密布,為典型的水鄉地形,全鎮19個村(社區)密布48條河涌。在過去,由于村民缺乏環保意識和改革開放初期經濟落后等多種因素,導致密布的河涌污染嚴重。這個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在這次人居環境整治中得到了初步解決。
乘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東風”,高埗鎮從雨污分流、截污控源、河涌整治、生態修復等方面,抓好東江下游片區重點流域綜合整治。鄧炳華介紹,治污前,河涌兩岸的居民都是將水直排到河渠中,是河渠的主要污染源頭?,F在當務之急是要快速做好截污控源工作。
今年6月20日,高埗鎮開啟了東江下游片區水污染綜合治理項目(高埗鎮區),項目擬新建管網72.83公里,截至8月17日,已完成管網建設24.44公里;已完成地塊接駁202個;排污口整治已整治完成155個;重點排水戶單體源頭雨污分流改造已完成58家。在東江下游片區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共15個施工鎮區中進度排名位于前三名。
經過治理,各村原本黑臭的水體得到改善,不少村民閑時都會選擇在河邊散步,還能欣賞河堤上盛開的鮮花。
接下來,高埗鎮將聚焦治污作為工作核心,現規劃撥出專項資金4.7億元用于水污染治理,結合實施“河長制”,開展“巡河”活動,讓河涌管理變得有章可循,真正實現“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高埗鎮創建“全國文明鎮”迎檢工作已經進入最后沖刺階段,除政府部門外,各社區、單位、各大企業及市民也自發參與其中。他們作為在高埗工作、生活的一份子,以“主人翁”姿態,為高埗創建“全國文明鎮”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次活動很有意義,不僅能以身作則,做好軍人表率,還能為家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卸下戎裝的黎偉杰,再次穿上“志愿綠”,與另外近40名退伍軍人為家鄉榮譽而“戰”。
廣東唯美陶瓷有限公司組織黨團志愿者,帶上清潔工具,不顧先是大雨、后是驕陽的悶熱天氣,對公司周邊的綠化帶、馬路進行清潔清掃;東莞高埗裕元集團工會聯合會,組織公司義工服務隊隊員走上街頭,加入到高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中,與村兩委干部、村民、志愿者一起,清掃路面、清理“牛皮癬”……

乘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東風”,高埗鎮從雨污分流、截污控源、河涌整治、生態修復等方面入手,河涌污染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圖/ 王際娣
走在高埗街頭,處處能感受城市文明的“饋贈”,哪怕到了居民小區也四處散發著創文的氣息。在高埗光大江與城等小區,更是把創文窗口遷至小區門口……在人人講文明,處處顯友愛的小區里居住,不少市民表示,這也是給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文明教育課。
在高埗稅務分局,創文的步伐走得溫馨動人、有聲有色,他們通過造氛圍、辦活動、育文化及帶隊伍這四項特色措施,著力推進家庭文明建設,充分發揮“家”的作用……
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在《小康》記者問到如今創文工作成果豐碩,接下來該如何保持的時候。鄧炳華表示,主要從實施加強人力配備、保證資金供給、領導包干責任制和定期督導檢查四個方面進行。
首先,城市文明建設方面,高埗將整合全鎮公安(含輔警、鐵騎)人員、城管(市政)人員、網格員、安全員、消防員、交通協管員近300人,充實到基層隊伍,確保人員、崗位、任務、制度“四個到位”。
其次,高埗鎮財政累計預算投入6.0565億元,用于道路交通升級改造、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水資源整治、文化旅游、廣告宣傳及各項公共設施等精神文明建設項目。
第三則是嚴格實施責任到單位、到部門、到個人的責任包干制度。高埗鎮領導對駐村(社區)包干負責;各村(社區)對轄區道路(街道)劃分為不同路段(區域),安排“兩委”干部、組干部包干負責。實施“路長制”“河長制”“樓(巷)長制”,各“路(河、樓、巷)長”對協調管理道路(路段、河段、樓房、街巷)負總責,堅持開展日常檢查,抓好整改落實,確保取得成效。
第四是定期對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進行督導檢查。實施《督導問責辦法》,通過實地檢查、隨機抽查、明查暗訪、材料審核,對各單位、各村(社區)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進行考核評比。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