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劍明
隨著課改不斷深入,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其閱讀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結合自身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就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進行探討。
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點撥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引導他們獨立思考、主動求知、敢想敢說、主動獲取相關知識。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
(1)強化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
要使老師和學生的能動性都得到有效發揮,絕對不能過度提倡學生的自主學習,而弱化教師的指導,教師應當在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的啟發者和促進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為學生多地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竊讀記》一課時,語文教師應抓住中心句“我很快樂,也很害怕……”讓學生仔細體味這種竊讀的滋味,“竊讀”滋味具體化的寫法,讓學生受到文字表達的魅力所在,進而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透過文章內容讓學生仔細品味“竊讀”滋味的動作心理描寫來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強烈渴求。最后將教材文本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進行延伸教學,逐步引發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欲望。
(2)保證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
教師一定要給夠學生時間,讓學生盡情、盡興地閱讀,細細思考、深刻感悟、強化體驗、有效探究。在六年級下冊《我們上路了》這篇閱讀課文的教學設計上,筆者創設了“以讀為本,自讀、自探、自悟”的閱讀教學模式,將各種形式的讀貫穿于閱讀教學,旨在強調課堂上的學生進行的一切活動都要以“讀”為前提,也就是要在讀中感知、探究、感悟,最終使學生收獲頗豐。學習詩歌的最好方式就是帶感情朗讀,在對詩歌的音節美、詩歌的內容美感受中獲得良好體驗。以范讀、齊讀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學生的朗讀的訓練,讓學生“說”自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體會,“讀”文中的重點詞句。促使學生腦、手、口一齊開動,創作同一類題材的小詩,將自己告別童年時的復雜內心感受抒寫出來,或選擇從作者的視角對詩歌內容進行續寫。
(3)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良好的閱讀環境能夠使學生閱讀效果有效提升。將學校圖書室有效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定期組織學生到圖書室開展集體閱讀活動。當學生處于圖書館的書香氛圍下,會不由自主地產生強烈的閱讀欲望。但是,很多一部分學生對閱讀對象的選擇是不確定的、目的性不夠清晰的,或者只是單憑自身的喜好去選擇閱讀書目,此時語文教師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語文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班級閱讀圖書角。每人為圖書角配備兩本或兩本以上的課外書,并設專人管理,這樣也能鍛煉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強對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培養。
二、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其對閱讀藝術的追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原動力。為激發閱讀興趣,筆者在講讀時讓學生多聽課文錄音,體會語言藝術的音韻美、節奏美,激發學生對閱讀藝術之美的內在追求。
(1)導讀法
小學語文多數課文可讀性很強,但有些學生怎么讀也讀不出味兒,因而也就沒有讀下去的欲望,更不要說對文中內涵的深層次知識進行掌握了。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可以帶讀、錄音或提出讓朗讀能力相對較好的學生進行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朗讀,哪些應該重點,哪些應該輕讀,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等內容教師都必須了然于心。要做到指導得法,教師除了需要較扎實的閱讀功力外,還要對多種朗讀的技巧能夠有效運用。朗讀的主要任務是利用有聲語言技巧來準確地傳達原作的基本內容,掌握原作的中心思想和中心論點,并根據不同的文體特點來確定朗讀目的,然后再根據朗讀的目的確定基調。例如,《凡卡》一文主要通過凡卡給爺爺的寫信內容來揭露了沙皇制度的無情。所以將朗讀基調確定為低沉、緩慢的。只有壓低聲調、表現出極其悲傷的語氣,緩慢地朗讀文章內容,才能把凡卡的悲慘遭遇更形象地表達出來,才能讓學生有著更加深刻地體會。
(2)誦讀法
運用誦讀應注意:“熟”與“悟”。“熟”指在誦讀程度而言,反復誦讀、嫻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準確背誦、默寫。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學生以后寫作的能力。“悟”就是在朗讀時的品評體味,是一個思辯、吸收、內化知識的過程。只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例如,在教學《送元二使安西》這首古詩時,筆者讓學生披文入境,再現故事情景,感悟人物內心世界,與詩人達到情感共鳴。在對“酒”的多元解讀后,我采用了層進式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更”這似乎平淡的表層看到了它深層蘊涵的深摯情誼。每讀一次,學生的感情就會產生強烈的變化。最后,組織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全詩,愈發能讀出詩人的傷感和心境。
三、積極開展課外讀書活動,不斷拓展閱讀范圍
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要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引導他們探求自學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在這一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訓練堅強的毅力,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除了在課堂上教學中注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外,還要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把課上所學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實踐中去。在這方面,筆者發動學生搞“圖書角”,組織讀書小組,定期組織集體閱讀,課外自由閱讀等讀書方法,此外,筆者還利用每周的活動課開展的故事會、閱讀比賽、名人警句、精彩片段,讓學生講讀書的收獲,談心得、寫體會。對于家校合作方面,努力促成學生與家長的親子閱讀,希望通過家長的榜樣力量來帶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家長,每周要求其給學生講一到兩次故事,每個月帶學生去一次地方圖書館或者校園圖書館共享親子時光,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增進親子關系。通過以上種種活動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聽、讀、寫各方面素質大幅度提升,從而使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了深化和升華。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培養小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細致的指導,還需要教師們長期不懈的探索才能取得驕人成績。
參考文獻:
[1]吳雪悅.中高年級小學生自主閱讀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8.
[2]齊麗霞.淺析運用自我調控策略提高小學生閱讀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20+26.
[3]呂艷明.學會獨立,挑戰自我——探析自主學習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A]. 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C]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2016: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