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東萍
摘 要:師范高專五年一貫制英語專業教學前2年進行的高中英語教學與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是有差別的。它既是初中英語教學的延伸,又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前奏,如何讓師范定向生適應這一階段的高中英語教學,是師范高專英語教師需要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師范高專;英語專業;定向生;初高中教學銜接;策略
1 引言
依據現行的教學體制,我國的國民教育從小學到大學是分成不同的學段的,即小學-初中、初中-高中、高中-大學。在這其中,就必然存在教學銜接的問題。一直以來,我國各階段的外語教育脫節(束定芳,2004),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或多或少都存在適應上的困難(張東斌,2019)。最近幾年,江西省大力實施“定向培養鄉村教師計劃”,即每年從應屆初中畢業生中擇優錄取師范定向生,輸送到師范高專經歷5年的系統學習和教育后,定向到本縣鄉村學校從教。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作為師范定向生的培養單位,每年承擔近千名師范定向生的培養任務,其中也包括五年一貫制英語專業學生。依據教學計劃,五年一貫制英語專業學生前2年進行的是高中英語教學。因此,這也同樣存在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問題。一方面,贛州師范高專的教師基本上沒有初中和高中英語教學的經歷,另一方面,師范定向生由初中學習突然轉到高校學習,其心理準備、學習習慣等一下子很難適應,這些進一步增加了師范高專五年一貫制英語專業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難度。為此,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探討如何引導學生平穩地從初中英語學習過渡到高中英語學習這一問題。
2 師范高專五年一貫制英語專業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策略探究
我們知道: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雙邊互動活動。教學策略是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之間方法、方式的統一。運用好教學策略能使學生的學習更容易、更快捷、更愉快、更自主、更成功。師范高專五年一貫制英語專業學生前2年進行的高中英語教學是初中階段的延伸,是學生現有英語水平進一步提升以及現有英語能力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階段。但又不完全是適應高考的高中英語教學。因此,必須根據師范高專的教學安排和學生的實際,探討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適應不一樣的高中英語教學,促進他們高一級的知識建構、能力和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1)情感策略。“情感策略指學生為了調控學習情緒、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而采取的策略。”(教育部,2018:41)前面提到: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五年一貫制英語專業師范定向生是通過擇優錄取選拔出來的,所以,不論在英語基礎知識,還是在英語學習興趣、學習信心等方面都是比較好的。對此,在教學中,首先,要進一步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無論在哪個學習階段,興趣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初中生比較表層的認知興趣相比,高中生的興趣更趨向于理性和成熟的方向發展。每個英語專業師范定向生都知道:他們未來的職業就是小學英語教師。他們選擇師范定向,絕大部分都是愿意從事小學英語教學的,都對未來的從教充滿興趣和期待的。因此,我們教師需要充分了解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進一步激發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保持對英語學習的主動和積極的態度。比如:教師主動關注、關心學生;把英語教學和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適時將幽默帶入教學;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等。其次,保持信心。相對于初中和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為考而學而言,師范高專五年一貫制師范定向生的高中英語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等實踐能力。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很優秀,但實踐、應用能力卻不高。所以,這對他們來說,要實現由以前的為考而學、注重筆試成績向英語實踐、應用能力的發展轉變,這既是目標,也是挑戰。這就需要他們保持學習信心。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始終鼓勵他們大膽開口讀英語、說英語和練英語;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和英語活動,吸引他們參與;通過現場操練、比賽、作品展示來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獲得成就感,等等來保持英語學習和運用英語的信心。
2)主動性、自主性策略。相對于一般學生而言,師范定向生能夠通過擇優錄取脫穎而出,這表明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會更高的多。他們進入高校學習后,大部分學生能繼續保持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但也有部分學生逐漸放松自己。同時,他們原來在初中階段受升學壓力下的學習勁頭隨著高校管理、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變化而有所下降。師范高專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范疇,也倡導學生在課前、課后和課余時間進行自主性學習。因此,要對師范高專定向生進行學習主動性、自主性重要性的教育和引導。在這里,筆者以英語課外閱讀為例來闡述這一問題。目前,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英語專業師范定向生前2年的課堂閱讀教學是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課程為教材。從學生的知識拓展、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來說,僅僅依靠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不夠,還必須引導學生重視加強課外英語閱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的五級閱讀目標中明確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必修課程階段課外閱讀量不少于4.5萬詞,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詞;選擇性必修階段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0萬詞,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詞”。由此可見,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不僅僅體現在課內,而且對課外閱讀也有明確的要求。鑒于課外閱讀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我們可以指導學生把課外閱讀作為培養學生主動性、自主性學習的一個抓手,從制定計劃、監控過程、評價效果等方面進行實踐。首先,制定閱讀計劃。學期開始,學生依據自身實際選擇英文閱讀材料,制定整個學期的閱讀計劃,并分解到每周、每月的閱讀中。每月末、學期中期、學期結束,對照計劃,檢查閱讀進度,可根據情況適時做些調整,等等。其次,自我監控并記錄閱讀過程。學生通過閱讀日志,記錄自己的閱讀情況(包括閱讀內容、閱讀時長、閱讀量、閱讀感想、遇到的困難、調整措施等)并反思,針對出現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最后,分析、總結閱讀成果。可通過日常閱讀情況的記錄、閱讀后的感想等方式來進行。
3)交際與合作策略。交際策略是指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采取的策略。(教育部,2018:41)。語言本身的功能之一就是為了與他人進行交際,實現交流與溝通的目的。長期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與學習普遍被當做是升學的工具,加之語言運用環境的缺失,因而造成英語的學習大多停留對語言知識的學習上。師范定向生剛剛經歷過初中三年的英語學習和中考,他們長時間的以筆試為主的應試訓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與師范高專高中英語教學要求和實踐的對接。比如:即便是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他們也不能較好地口語表達。師范高專高中英語教學除了要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教學外,更要加強學生英語聽力、口語和小學英語教學技能的訓練,這即是提升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同時,依據《課標》提倡的“要關注學習者與人溝通、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教育部,2018)在師范高專前2年的階段,高中英語教學在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基礎知識的基礎上,要實施交際與合作策略,多開展師生、生生之間的英語交流,比如運用對話、游戲、演講、角色表演、情景對白、話劇表演等方式。此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諸如學習資料分享、學習經驗交沆、學習項目分工等形式的合作學習,幫助他們在彼此間建立起相互依賴的合作關系,脫離初中階段他們學生之間學習上競爭關系。
3 結語
總之,師范高專五年一貫制英語專業教學前2年進行的高中英語教學與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是有差別的。為適應定向生未來的職業需求,教師要探討有利于學生適應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的策略,促進他們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提高英語語言的交際和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許小紅.高職高專大學英語教學中情感策略的運用[J].職業教育研究,2010.
[2]楊德松.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策略研究分析[J].中華少年,2017.
[3]劉承祁.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的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