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受全球經濟環境不景氣和國內經濟結構性調整而引發的多個行業暫時性波動的雙重影響,眾多企業,尤其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日益突出。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企業把目光投向了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企圖借此隱性化現實償債義務,粉飾企業財務狀況進而爭取外部機構的資金支持。如何有效管控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成為具有投融資業務特性的市場主體和負有行業監管職責的政府職能部門關切的焦點。
關鍵詞:經濟;企業;融資
一、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概述
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是指未在目標企業資產負債表上體現但實際上要承擔的義務。其特點:一方面體現在其未來將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另一方面體現在其在確認、計量方面存在困難。其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直接表外負債的形式,如售后回租、長期租賃等;二、間接表外負債形式,如債務重組、投資于附屬公司進行負債轉移等;三、轉移表外負債的形式,如應收票據貼現、資產證券化等。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本質上來說仍然是一種需要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濫用使得目標企業債務隱蔽性增強,表上資產負債率往往脫離目標企業真實資產負債水平,粉飾了企業財務狀況,也給涉足收并購業務的企業或外部金融機構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客觀評價產生負面影響: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的濫用從凈資產的角度變相高估了目標企業的價值,使得有投資意向的外部機構或個人在決策時,往往失誤,造成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這既與公平、誠信的契約精神相背離,也有悖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阻滯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進程。
二、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濫用的動因
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的濫用與企業自身融資渠道狹窄、外部監管不到位和以銀行為主體的外部金融機構偏向以資產負債率等關鍵財務指標做為放貸約束條件等方面密不可分。首先,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國內金融市場發育的不夠完善和國內信用體系的亟待健全決定了企業,尤其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較單一。大多數企業把銀行中短期融資作為主要融資渠。然而,近幾年,受國內外經濟環境不景氣和財政貨幣政策調整的雙重影響,商業銀行等外部金融機構對信貸業務的審批方面,態度更加審慎,對有融資需求的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等關鍵性財務指標要求有所提高,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尤其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加大。其次,外部監管不到位。外部監管往往因自身力量薄弱,監管滯后等因素,應有的監管職能難以充分發揮。即便違規企業被查處,因懲戒力度有限,其違規成本依舊很低,違規獲利頗豐,這就變相給社會造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示范效應。近幾年,受外部監管不足、相關懲戒力度有限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出于外部融資需求的財務舞弊事件時有發生。最后,外部金融機構偏向以資產負債率等關鍵財務指標做為放貸約束條件。財務盡調是以銀行為主體的外部金融機構對融資企業資格審查的基礎性工作,對融資企業是否最終獲取資金支持起決定性作用。而財務盡調的主要資料來源是融資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及財務分析等。當前,以企業融資條件審查為目的的財務盡調的普遍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融資企業資產負債率等體現企業償債能力的關鍵性財務指標方面。出于融資需要,融資企業往往美化關鍵財務指標,粉飾財務報表。
三、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的有效管控
對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的有效管控有助于提高企業的自律意識,有助于改進對融資企業估值的準確性,有助于良好的外部投資環境的形成。有效管控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應從拓寬融資企業融資渠道、加強外部監管及相關違規行為懲戒力度和引導外部金融機構采用綜合評定作為放貸判定依據等方面綜合考量。
第一、站在融資企業角度,密切與外部金融市場的聯系,結合企業自身業務特征,積極探索、開拓融資租賃等多種融資渠道。
當前,融資渠道單一是大多數企業,尤其中小企業存在的普遍問題。融資企業應立足自身業務實際,積極采取多元化融資策略拓展融資渠道,有效補充企業資金缺口。比如重工業企業或處于基建期的企業往往需要在大型設備上進行大量資金投入,此時采用融資租賃模式,可達到既實際控制設備,又避免一次性資金投入,有效緩解資金壓力的目的。融資方式的豐富多樣讓企業的融資選擇更為多元化,避免因融資渠道狹窄而不得不通過將企業負債向表外負債轉移的手法,隱形化債務,美化企業關鍵性財務指標。
第二、站在政府金融監管等相關職能部門角度,優化監管力量配置,采用分層管理、隨機抽查等方式,做到既突出重點,又不留死角。同時,將濫用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行為,納入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
優化監管力量配置需要將監管力量進行資源整合后,集中投向違規問題易發、頻發的行業和單位。采用分級管理、隨機抽查的方法就是要既照顧重點領域和單位,又消除監管死角。在加強政府監管的同時,還要通過將此類違規行為納入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的違規成本,使違規企業在資質辦理、優惠政策享受、信貸辦理等方面,處處掣肘。
第三、站在外部金融機構角度,要求融資企業將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情況作為融資企業財務報表附注的重點方面進行詳盡披露,同時外部金融機構應對融資企業的融資條件進行系統性綜合評定。
加強對融資企業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情況的披露是了解融資企業真實負債情況的重要途徑。當然,僅此一方面,對判定融資企業融資條件來說是片面的。外部金融機構還應從融資企業資金流動性、存貨周轉情況、經營活動凈現金情況和凈資產收益情況等方面對融資企業融資條件進行系統性綜合評定,避免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森林”的現象發生。這樣的做法增加了企業融資條件評定的客觀性,也從根本上消除了融資企業濫用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的原始動機。
對企業資產負債表表外負債的有效管控彰顯了誠實信用的社會契約精神,也從另一個側面倒逼企業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強企業自身抗御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國有建筑集團公司表外融資的應用研究——以TEE集團公司為例》,林科軻。
[2] 《公司表外負債研究》,陳紅。
作者簡介:王海龍(1983-09-),男,漢族,籍貫:陜西省武功縣,職務/職稱:中級會計職稱,學歷:本科,單位:陜西省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