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仲堯
摘 要:土地流轉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有利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也有利于解決好“三農問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但隨著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逐漸活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的問題也日漸增加,土地流轉仍然面臨諸多困境。本文結合農村土地流轉當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給出相關建議,為土地流轉面臨的困境提供參考思路。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困境與法律對策
一、農村土地流轉概況
土地資源是重要的農村經濟生產要素,農村土地資源的流轉與我國的土地制度緊密相關。自十八大以來,我國為進一步加強土地改革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在原有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基礎上,將農村土地的經營權與承包權相分離,確定了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土地改革方向。然而在此背景下,農村土地改革仍然面臨一些困境,例如農民土地流轉積極性不高、土地流轉市場缺乏有效的管理與規制等,這都嚴重制約著改革的進程,影響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
二、制約農村土地流轉的因素
(一)制約土地流轉的主觀因素。一方面,“農本商末”的傳統經濟思想對我國農業產生著深淵的影響,致使我國農民對土地具有較為強烈的情感。再加上現代農民對土地流轉政策、信息的不了解,即使一些農民想參與土地流轉,又心存顧慮,擔心會失去土地,沒有了退路[1]。所以許多農民對土地流轉熱情不高。另一方面,部分鄉村干部對土地流轉法律法規、相關政策了解不充分,對推進土地經營權流轉必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使得土地流轉進程緩慢。
(二)制約土地流轉的市場因素。沒有明確的流轉價格定制機制,以及缺少規范的交易場所等原因,使得目前土地流轉市場呈現出自發性、無序性狀態。體現在流轉行為的不規范,大多數農戶使用口頭協議參與流轉,未訂立書面合同。又或土地流轉合同權利、義務規定不明確,內容不完整,甚至有些內容不具法律效力,為日后產生糾紛埋下禍根。此外,由于中介組織匱乏,缺少測評、咨詢、仲裁等中介機構,導致農戶和經營戶之間的信息聯系不通暢,這都嚴重限制土地流轉順利進行[2]。
(三)制約土地流轉的法律與政策因素。我國土地流轉方法律規范之間存在條款沖突的情形。同時,由于法律法規、的抽象性和滯后性,法律適用過程中無法涵蓋所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農村土地流轉,制約了土地規模經營的發展。另外,一些農業政策落實沒到位,流于形式,技術指導、銷售服務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夠,例如網絡信息建設方面有待完善,有效流轉信息公示不足等,都是當前土地流轉的“絆腳石”。
(四)制約農村土地流轉的風險因素。農業生產具有“收益低、風險大”等特征,農產品產量除了對土地依賴較大,還受自然、技術等方面的影響。當前省內一些地區的經營戶由于缺失科學的評測和指導,導致農戶的農產品產量不高,或者盲目跟風種植等現象。再加上對市場供求信息的不了解,農業經營戶經常遇到銷路無門的境況。這都給農業經營戶造成巨額的財產損失,使之面臨自然、市場的雙重風險,嚴重打擊經營大戶的生產積極性,致使經營大戶參與土地流轉經營存在猶豫。
三、農村土地流轉困境的法律對策
(一)加強法律和政策的宣傳。我省農村土地流轉順利進行,要求從我法律、政策宣傳入手,站在全局的戰略高度,從思想上提高我省鄉村干部對土地流轉工作的重視,同時也要注重做好指導工作,打消農民對土地流轉相關問題的顧慮。這首先需要我省農村干部調整工作思路,積極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條款,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利用好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做好普法工作,逐步消除農戶參與土地流轉的疑慮。此外,還需結合當地流轉政策,進一步破除舊理念、舊思想,指導和教育農民自愿參與土地流轉。
(二)規范市場行為,減少糾紛。面對目前土地流轉市場不規范的現象,需要采取下列方式加以應對:一是依法構建合理的價格定制機制,設立規范的交易場所。二是積極引導流轉雙方簽訂書面合同的同時,做好流轉合同的審查工作。三是做好土地權力登記和公示,明確農村土地的產權,頒發確權證書,以防因產權不明引起糾紛。四是針對土地流轉目前的困境,迫切需要建立規范的中介組織,搭建好參與土地流轉雙方之間的“橋梁”,從而推動規范、有序的土地流轉市場形成[3]。
(三)完善法律保障,改善政策環境。在調查實踐的基礎上,及時發現法律適用、政策實施過程中的新問題,制定有針對、操作性強的法規、規章、實施細則以及政策措施,做到“對癥下藥”。同時還要總結流轉經驗,樹立成功的典范,為日后土地流轉做好示范工作,讓農民看到土地流轉帶來的實際效益,從而更為主動的參與土地流轉。 此外,相關部門要建設、完善土地流轉網站、微博、公眾號,利用互聯網,依法積極組織搭建流轉網上信息平臺,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良好制度環境條件。
(四)增強扶持力度,預防風險。政策上要加強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各縣市區流轉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和鄉村干部要充分依法發揮服務職能,關注、支持、引導承包大戶發展,為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有效規避自然、市場等方面的風險。同時,也要切實維護好轉出土地農民的合法權益。要引入通曉相關法律知識的人才加入土地流轉服務工作隊伍參與流轉服務工作,提高整體服務能力。流轉管理部門要拓寬土地流轉過程中糾紛處理途徑,依法建立高效便民的農村土地流轉糾紛解決機制。在此基礎上,依法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完善農業保險制度,進一步降低農業規模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風險。
四、結語
通過加快規范的土地流轉市場的構建,建立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法律保障體系,完善配套的服務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保障經營戶與農民的切身利益,及時發現并解決土地流轉引起的糾紛,才能在當前的改革困境中實現突圍,使土地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促成農村土地經營權得到有序流轉,從而為城鄉振興提供重大助力。
參考文獻
[1] 葉江帆.制約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分析及對策[J].現代農村科技,2019,6:14-54.
[2] 李龍彬 ,代書勛.農村土地流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村·農業·農民,2019,10:38.
[3] 雷嬌.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對外經貿大學,2019,: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