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準
摘要: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元化也不斷加深,錯綜復雜的文化,給高校思政課程帶來了一些挑戰,如大學生思想教育脫節,學生易被多元文化影響等。當然也有著一些機遇,作為高校學生公共的必修課,它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方面有著積極的影響。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紹了當今時代背景,隨后介紹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策略,最后介紹了思政教育改革的意義。以此供相關人士交流借鑒。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思政;教學改革
引言:
我國經濟和文化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正深入發展,而傳統的思政課程已不能夠適應如今文化的發展,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念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思政工作者應該不斷改進,對傳統的教法進行革新,明確自己的思想和授課方式,培養學生的素質。
一、當今新時代的背景
(一)文化方面
當今時代是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國的網絡工程建設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互聯網的使用當中,我國也不斷邁出國門走向世界。文化多元化深入發展,只需要通過一部計算機學生就可以了解各種各樣的信息,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國的文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互聯網授課等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多種多樣的文化。同時也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文化辨別能力,吸取優秀健康的文化,摒棄落后糟粕的文化。
(二)社會方面
近些年來國家從經濟到文化政治各方面不斷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隨著義務教育的普及,學生的學歷普遍較高,因此社會競爭相對較大。大多數高校學生走入社會后就會面臨著工作的問題,現如今的就業壓力極大,學生對單位的期望不能得到滿足[1]。因此工作容易變動、實際工作與所學專業相去甚遠等都是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三)學生方面
由于文化繁多并且傳播途徑多樣,沖擊到高校思政課的主要地位是在所難免的。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受到校園內多種多樣的文化的影響,許多學生原有的觀念受到改變,價值觀念發展趨勢也不同。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自由,并且對社會保持著好奇心,因此會影響到學生對于思政課程學習的興趣。甚至有的學生懷疑思政課程所講授的內容,影響到學生思想,反映了當前思政課程的地位較低。
二、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策略
(一)使教學內容多樣化
文化多元化深入發展高校學生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文化,文化種類的增多,文化內容的深入,相比較而言,思政的課程的學習內容就顯得比較單一,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教學時,對于教學內容的拓展和延伸,緊緊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順應新時代發展,加入一些新的觀念、理念,能夠將新時代的理念融入到教學中去,是優秀的高校思政老師需要做到的。老師這樣做也能夠提升學習,對于學習思政的興趣。思政課不應該僅是學習課本,拓展和創新課本上的內容,將時事熱點引入課堂中來,引導學生加強對時事政治的關注程度。思政課程的教育,應該打破以往過時死板的說教模式,做到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貼近生活實際接地氣兒,加深學生的說服力和可信度。比如教師在講課時,能夠對國家近期的時事熱點進行點評,并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這樣的做法就能夠有效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的內容多樣化。
(二)授課方式不能滿足學生
高校思政工作者應該能夠分析當前情況,能夠認識到如今是網絡化的時代,信息化的時代,而學生作為新一代,往往能夠比教師更快的更新信息和改變傳統老舊的觀念[2]。因此要應對這種情況,教師也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觀念和信息接受能力,提升計算機運用能力。深入學生以及學生干部團隊,拉近師生的距離,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達到順利開展思政工作的目的。教師應該將網絡設備加入到思政課程的教育當中來,這能夠不斷的提高思政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們的興趣。作為教師要主動更新授課方式,培養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興趣。能夠幫助廣大高校學生辨別不良的信息,對學生做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通過新穎的授課方式幫助大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和世界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深入貫徹到課堂的教學當中。例如在教師講課時,能夠運用多種手段和方式,而不只是傳統的板書、粉筆字和說教模式,將信息化帶入課堂,將多媒體課件引入學習中,將小組討論任務分發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更高效率的把課堂知識傳授給高校生,同時借助各種網絡平臺可以使學生們加深對思政工作的了解,提高學習思政的興趣,更積極主動并且更好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3]。
(三)教學活動要結合生活
思政課本上的理論內容較多一些,因此許多學生會覺得思政課程枯燥乏味,學習興趣低下。高校政治教師應該做到結合實際生活,還可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思政理論,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也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師要構建正確的教學活動,合理的分析什么樣的活動是真正適合學生的,不要脫離生活而泛泛而談課本,應該做到能夠使學生理解思政知識、鞏固思政知識,在如今新時代的背景下推動課程發展的進程不斷加快。比如思政教師能夠多多進行小組分工完成任務、合作實踐探索、深入社會進行實踐調查、運用所學解決社會問題等,培養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當代大學生。
三、思政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在學生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愛國情感,開拓學生的格局,是高校思政課開設的目的。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體系貫穿到課程學習當中,樹立起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是高校思政課的主要目的。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到處貫穿著高校思政的教育,并且思政課的教育與其他學科也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思政課程的學習對學生來講是非常有意義的。高校生中不乏思想未成熟缺乏判斷力的人,而今信息平臺上,有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信息。他們無法對不良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排除,因此思政課程能夠向同學們輸入我國主流的思想價值觀。若沒有思政課程,那么這些不良信息的沖擊很有可能對學生思想上造成一些波動,進而反動思想得以傳播,盲目信任其他思想最終動搖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這是極其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