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筱菊
【摘要】? 地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地域文化教學也是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梅州是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之城,不僅擁有中原文化的底蘊,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發展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歷史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關鍵詞】? 地域文化 初中語文 課堂教學 梅州客家文化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25-110-01
引言
就初中語文教學而言,知識傳授只是其中一個部分,地域文化滲透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因此,教師理應對此予以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將梅州客家文化融入進來。如此不但能夠提升教學質量,而且還能讓學生們認識到客家文化的魅力所在。久而久之,對學生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激發學生更加熱愛家鄉,更好的建設家鄉,并努力在未來對自己家鄉的文化進行全面宣傳和推廣。
一、搜集客家文化文本
(一)基本概念分析
在初中部編版教材之中,所有文章都是精挑細選的名篇。學生們閱讀時,自然會被文章的優美風景所陶醉,也能為偉大的靈魂而感動,但同樣也會因為時空距離過遠,而影響了理解效果。尤其是很多梅州學生,認為自己處在偏遠山區之中,距離城市太過遙遠,感覺教材中呈現的文化,與自己所處之地的文化格格不入,難以理解和接受多元文化的沖擊。與之走極端的,有少部分家長在孩子出生后都不教孩子學客家方言。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自然需要做好引導工作。告訴學生,梅州的客家文化源遠流長,在整個中國文化館中十分優美,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上千年的歷史之中,誕生了諸多知名的文人墨客,對于自己的文化我們不僅要傳承,更要發揚。為了更好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客家優秀文化的教育,教師可以嘗試自主編制校本教材,在講解特定的文章時,就可以得心應手地進行滲透。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完成古詩《卜算子.詠梅》學習之后,教師就可以嘗試將校本教材中的《客家詩詞》中相關的內容引入進來。諸如葉劍英的“心如鐵石總溫柔,玉骨姍姍幾世修,漫詠羅浮證仙跡,梅花端的種梅州”的詩句,通過比較閱讀和學習,然后由梅花聯想到梅州,陸游聯想到葉帥,不僅讓學生對梅花的象征意義生出敬意,也會讓學生對家鄉、對英雄人物產生由衷的熱愛,既讓學生感受陸游身處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也鼓勵學生學習和弘揚葉帥的崇高思想和革命品質。通過學習之后,學生們就會發現客家文化和傳統文化之間存在的聯系,二者不僅沒有任何斷裂,而且還保持著無縫銜接的關系。自己所處的梅州,是真正的文化之鄉。這樣一來,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態度就會有所轉變,就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所在,進而能夠積極投入進來,促使自身綜合素養得到增強。
二、依靠客家方言改善教學氛圍
(一)基本概念分析
在客家文化之中,客家方言一直都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上課的時候分別通過普通話以及客家話的方式,對文章語言講解,它是從漢語語族中分化出來的一個語支,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音韻和詞匯,承載著很多的歷史記憶。由于應用了“雙語”模式,彼此之間可以起到互補的效果,讓原本枯燥的古代漢語知識變得生動、清晰,激發學生的興趣。但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話仍然是整個課堂的主體,而“客家話”最好以穿插的形式出現。如此不但能夠起到文化傳承的效果,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提升教學質量。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課文《十五從軍征》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單獨設置一個環節:讓學生們使用客家話對課文進行朗讀。由于在前期預習的時候,學生們已經嘗試過普通話朗讀,此時在聽到自己家鄉話語言版本的朗讀方式時,不但感覺十分新鮮,而且會覺得非常有趣,然后分析“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一句,“狗竇”是“狗窩的意思,梅縣的客家話也把狗窩叫做“狗竇”依靠兩類語言讀音以及含義全面結合,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文本之中,不僅能增強學生對客家文化的自豪感,還能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增強學習效果。
三、依靠實踐活動培養鄉土情感
(一)基本概念分析
對客家文化來說,梅州是其非常重要的發源地。不僅有著特有的土著文化,同時對我國中原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繼承。在建筑、飲食、語言以及生產方面,都能得到合理體現。因此,教師在授課的時候,理應對學生有效引導,讓其進入到客家歷史文化古跡之中,品美食賞美景,深入體會特有的民俗民情,從多個角度出發,對客家文化予以探究。
(二)具體案例分析
例如,在對對聯的知識學習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提前回家搜集一些客家祠堂的楹聯。諸如“高山流水第,舞鶴飛鴻家”,“好古家聲遠,秘書世澤長”等。每一副對聯的背后,都有特定的歷史故事與其一一對應。不同學生實際搜集的對聯有所不同,不但能夠對對聯的基本知識予以了解,而且還能豐富自身的故事積累。
又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學生開展“客家文化”的探究活動。通過將全班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特定的研究內容,包括“民俗文化”“民居文化”“飲食文化”等。各個小組中,自由展開成員分配,投入到資料搜索工作中。如此不但能夠促使學生的資料搜集和應用能力得到鍛煉,同時還能為未來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有效基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外延本身就是生活外延。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形成了客家人特有的優秀文化。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授課的時候,理應對客家文化予以充分挖掘,讓客家文化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對課堂起到激發效果。如此一來,教學活動將會變得更具特色,對學生有著非常強的吸引力,除了能夠完成知識掌握外,還能加深對文化的認知,進而使得自身能力得到全面增強,為其個人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也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客家優秀文化。
[ 參? 考? 文? 獻 ]
[1]曾梓晴.利用本土文化改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新途徑——以河源市紫金縣初中語文課堂為例[J].教育,2016(12):00279-00280.
[2]林艷.基于地域文化視角下的地域聚落景觀研究——以梅州地區客家圍龍屋色為例[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