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 孫彥敏 張強
摘要: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是目前在高等教育階段最重要的任務之一,這一任務需要大學生和社會以及高校三方面來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關鍵詞:職業素養;教育;大學生
一、職業素養的概述
在目前許多社會上的企業都有對職業素養的獨特認識,但是大部分的專業人士都認為職業素養應該包含敬業精神和合作態度這兩個因素。敬業精神能夠使員工在具體的工作中將自己視作為公司的一部分,能夠在發揮實力的同時,用心地做好本職工作。合作的態度在企業中是尤為重要的,員工個人想要發展,需要與團隊配合,發揮自身的特長的同時,與其他同事進行銜接。企業的發展則需要員工們互相協作,一同進步。職業素養是人們在社會中需要遵守的規范,是員工想要在公司內進行工作的必備個人修養,良好的職業素養能夠幫助員工更好地進行工作,是職業生涯的內涵所在,所以職業素養是非常關鍵的。
1.職業素養包含內容
職業素養中所包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思想以及職業行為習慣,是職業素養中最基礎的部分,相當于蓋樓的基石,而職業技能則是支撐職業人發展的表象,是外在。我們在衡量一個職業人的時候,通常會以13:7進行劃分,13是說的職業素養中的基礎部分也包含著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7的部分則是通過學習和培訓能夠獲得的專業技能,一般專業技能通過三年左右就能夠熟練掌握,而世界觀和價值觀則需要人在不斷進步的過程中逐漸完善。就好比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棵樹,我們的根系就是職業素養,根系越發達所汲取的養分越多,樹自然也就長得越茂盛,而職業素養的表現就是枝和葉。
2.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構成
冰山理論我們都知道,每個個體其實就像一座冰山,在水上露出來的部分,只是表層的現象,在水下還有著極為龐大的部分。水上的部分是不能區分績效優劣的,因為它僅僅是表象特征。而水下的動機和特質,以及一個人的責任心還有精神狀態,才是決定這個人的關鍵因素,想要看工作者的優秀程度,就需要看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上面只露出來1/8包含著大學生的形象和職業技能以及一些知識層面,是我們通過人眼能夠觀察出來的顯著特征。而水下的7/8則是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道德,也包含著職業態度和職業作風,是一種隱性的職業素養,但是這種隱性的職業素養對職業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大部分職業人的發展都是由這7/8決定的。因此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應該著眼于冰山在水面之下的7/8,重點在于這些隱性職業素養。
3.職業素養及其在工作中的地位
一個人的專業知識在就業的時候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職場上最關鍵的并不是取決于專業技能,而是在于職業素養。專業技能,關系到你能否應聘到這個職位,而職業素養則能夠決定你之后能不能在這個職位上長久地發展。在現階段的企業招聘過程中,企業已經將職業素養作為對人才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都會考慮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以及協作能力,甚至有些企業還會考察心理素質。職業素養和心理素質是在招聘過程中所必需的條件,專業素質則是可以錦上添花,幫助求職者加分的。職業素養在工作中由具體的行為來進行表現,這些行為是以求職者的知識和價值觀以及意志為基礎的。良好的職業素養是大學生進入企業的金鑰匙,也是職業人在企業內能夠長遠發展的基礎。
二、大學生素養的培養
隨著企業用人要求的不斷提高,大學生在畢業時如何就業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熱點問題,對于學校來說,如何能夠培養大學生的素養,讓學生在就業競爭時能夠加分則是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于許多畢業生來說,能不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是不確定的,而能不能有一份工作,成為了大學生畢業時面臨的困難。高校在培養學生時,經常會將就業率作為考查學校教育效果的一個指標,就業率的高低也影響著學校和專業教育的聲譽,如果就業率持續低迷,那么甚至會影響學校的招生和培養計劃。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許多企業在進行招聘時都會感到苦惱,因為招不到合適的人才。企業招不到人才,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找不到工作,通過調查和研究,事實表明,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難以符合企業的相關要求,是因為學生的職業素養相對偏低,高校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忽略了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1.大學生職業素養的自我培養
大學生在學校期間應該學會自我培養,要有自身的職業素養培養意識,很多高中畢業生在進入大學時就認為不需要再進行學習了,認為在大學階段應該享受生活,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許多大學生在畢業后找工作時壓力很大,就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在學校時沒有認清自身的需求,忽視了對自身職業素養的培養。根據調查顯示,有3/4的大學生認為,畢業時的壓力來源于就業,而且有近一半的學生表示在畢業之后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只有8%的學生在畢業時對自己的未來前景感到有信心。原因在于,學生對自身職業意識的培養缺乏規劃導致的,所以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在入學時就明確自身是什么樣的人,將來的職業規劃以及在大學學習階段應該培養的能力。學生要對自身的氣質和性格有一個準確的判斷,然后根據興趣和需要來尋找與自身相符的職業,在確定之后要從事的職業方向之后,就要對自身的職業素養進行不斷地學習和培養。
學生在學校應該積極配合學校的培養任務,很多學校組織學生參加職業素養知識講座時,學生都會找理由請假或者逃避培訓,他們當中有許多人認為,社團活動比自身的職業素養培養還要重要,其實學生這樣做是由于在前期缺乏職業素養培養意識,教師在學生進入大學的最初階段,就要向學生灌輸培養職業素養重要性的知識,讓學生在積極配合學校培養方針的同時,完善自身能力,使學生獲得培養自身學習的習慣。同時學生還要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來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為將來的求職和工作做準備。
幫助學生有意識地培養自身的隱性素養,也是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核心內容,核心職業素養體現在責任心、團隊意識和職業操守等方面。由于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學生都很少具有吃苦耐勞的意識,并且在生活中缺乏獨立性,不愿下基層吃苦,甚至有許多學生會缺乏團隊意識,這些表現都會使大學生在畢業時就業受到阻礙。所以學生應該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在思想和身體兩方面對自己進行鍛煉,培養自身的良好心理素質和身體健康,增加自身對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培養自身敢于承擔責任的好習慣,在遇到困難時將錯誤和責任歸咎于他人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要善于自我批評和總結。
2.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素養的教育對策
為了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應該主要從培養學生隱性素養方面來著手,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校應該將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計劃納入大學生培養系統工程,從學生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將他們的職業素養培養計劃實施起來,讓學生明白學校與社會的關系,讓學生逐步確立職業規劃,讓學生將隱性素養的提升為學習重點。學校應該開設相應的指導課程,以就業指導部門為基礎成立大學生職業發展中心,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求職競爭力。學校也要在深入了解學生需求的同時,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要盡可能地向學生提供新穎且正確的學科信息,讓學生及時掌握社會上的求職動態,幫助學生在畢業時找到更好的工作。
3.社會資源與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社會資源的支持對于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會資源的支持能夠讓畢業生更好地熟悉求職環節和工作氛圍,許多企業都想讓畢業生直接進入公司就可以正常工作,但是現實情況卻不能滿足這一點。多數企業在招聘到員工之后都會進行一輪培訓,而想要獲得職業素養較好的大學生企業就應該提前加入到大學生的培養中去。通過企業與學校的聯合來為大學生提供實習基地和科研實驗基地,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職業氛圍。同時企業也要派專業人士進入高校進行實踐知識和企業文化宣傳,讓學生在沒有走出校門時,就了解到企業的文化和內涵,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同時,也增加了大學生的求職意向。最后,社會培訓機制的完善,也能夠幫助學生進行專業的入職培訓和職業拓展,這樣一來,大學生在畢業之后就能夠盡快地投入工作。
參考文獻:
[1]郭建.國際職業教育的新觀念與教學模式[N].教育文摘報,2004(9)。
[2]吳敏娜,馮波.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