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是關于運用Sketchup軟件進行三維建模和景觀效果圖制作教學方法的探討和實踐。通過對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目標分析、教學策略的制定及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的研究分析,闡明了案例教學法在高等職業學校三維建模課程中應用是切實可行性。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高等職業教育;三維建模;景觀效果圖繪制
一、關于案例教學法在三維建模的應用的研究意義
三維建模是環境藝術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室內外效果圖的制作、并將數字化的模型制作成圖片、視頻的方法。對于實踐性強的軟件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達不到教學目標要求。要想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們必須另辟蹊徑,探索新型的、適和高職高專學生軟件學習的教學方式。
二、案例教學法問題解決的研究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的學習方法應該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增強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濃厚的學習興趣、旺盛的求知欲會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學上常用的教學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趣味教學法:通過實踐發現,趣味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案例教學法:將零碎的知識點引入到實際的綜合案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這些知識點,并用以解決綜合案例中的實際問題。
啟發式教學法:老師事先準備一個好的同類的案例,上課前演示給學生看。然后告訴他們應用掌握的知識點,要求學生自己思考學習過程中遇見的問題。
結合高職高專學生學習軟件的特點,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建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們采用了案例教學法。以本學院某廣場景觀改造為例,激發學習的興趣,將前面幾個章節中學習到的知識點融入到本案例中,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系統性的總結。在本案例研究過程中,主要應用的方法有: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和收集關于案例教學法發展相關的文獻材料。
2、個案分析法
以三維建模教學中的具體教學案例為研究對象,進行學習、實踐、分析和總結,以個案為切入點尋找三維建模案例教學法的典型特征。
3、觀察法
通過文獻和教學目標獲得觀察量表,通過直接觀察法客觀測量案例教學法在三維建模教學中的應用的效果。
三、案例介紹
1、案例名稱:學院文化廣場效果圖制作
2、案例介紹概況:
案例為本院校園內一個文化廣場,它相當于校園的“會客廳”,渲染了校園的文化內涵,不僅為為師生提供了舒適的休閑游憩的公共空間與文化活動的場所,也展示了校園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風貌。
3、設計理念
校園文化廣場是以突出文化主題,在校園中為學生提供公共活動、休閑游樂的學習場所,一方面改善了校園環境,另一方面提升了校園的文化內涵。
4、案例內容
整體圍繞“文化、潔化、綠化、亮化、序化”的總體要求。設計要素主要包括植物、硬質鋪裝、燈光等一系列設施,將這些景觀要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四、案例教學法在校園文化設計中的應用
1、目標要求
學生根據提供的場地,圍繞設計理念和總的預想效果,利用Sketchup進行建模、貼材質、渲染出圖。
2、實驗對象
本課題選擇2017級環境藝術專業學生實施案例教學法。
3、教師及學生角色的調整
本次課題的實驗由教師提出設想、目標要求、后期效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到引導作用,學習的方式由傳統的教師教與學生學轉變成了教師引導與學生深入思考。
4、教學設計
教師將課本中所學知識點總結歸納、全部融入到本案例中去,并將本案例劃分為多個子案例,將相關的知識點融入到每個子案例中去,加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運用。
5、方法步驟
(1)創建場景基地模型:學生根據教師構想,使用AuCAD將文化廣場平面圖繪制完成。
(2)三維建模
①Dwg文件導入:由老師講解文件導入的方法,學生將平面圖導入到sketchup中進行三維建模。教師逐一將知識點講解之后,由學生進行操作。由教師講解本部分涉及到材質的創建、添加等知識,學生將本部分知識的運用融入到本部分的制作中。
②創建道路、噴泉、雕塑、景觀廊架、園椅、路燈、垃圾桶等模型:本部分為整個案例的核心部分,涉及到線型工具、矩形工具、推拉工具、移動復制工具、旋轉工具、創建組件等工具的使用,由教師將各個案例分為多個子案例進行講解,學生這些模型制作完成后導入到場景中。
③創建配景:本場景所使用到的配景模型素材如植物、人物等素材,學生可以登錄相關網站進行下載,然后將植物組件、人物組件等相關素材根據之前學習的景觀設計初步的、植物配置等相關知識進行場景布置。
④設置場景風格:執行“窗口一風格”編輯器對場景中的背景顏色、邊線設置等參數進行設置。
⑤調整陰影顯示:執行“窗口一陰影”菜單命令,打開“陰影設置”對話框,然后調整日照時間和光線陰暗,直至陰影顯示出滿意的光影效果。
⑥添加頁面場景:在繪圖區的上方工具欄中激活“顯示或者隱藏陰影”工具顯示場景陰影,并將視圖調整為兩點透視模式。執行頁面管理器進行頁面添加。
五、教學反饋
(一)學生自我評價
案例完成后,進行案例講解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師生共同討論本案例中出現的問題及最佳的解決方法,找出優點及不足,為下一個案例的順利實施奠定基礎。案例完成后對學生進行了訪談。其結果總結如下:
1、絕大多數同學對案例教學法在三維建模課程的實施表示了喜歡,學生由原來被動的學,并成了課堂的主體,老師由原來填鴨式的教學主導者變成項目驅動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了學習的指導者。
2、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普遍反映,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的提高了。
3、絕大多數學生反映,案例教學法可以加強學科之間的交叉性。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教師所設定的教學目標都是從自己所受課程出發的,很少考慮到課程之間知識點的交叉問題。通過案例教學法,加強了學科之間的交叉性,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得到了整體的運用。
(二)企業和實習老師反饋
環境藝術專業的同學己經在2019年的11月份到企業頂崗實習,筆者在2019年的12月份對這個班的同學所在的實習單位進行了走訪,通過對企業主管相關人員及實習學生的訪談了解到,本屆進入企業后有一小部分同學直接就可以承擔小的項目,還有一部分同學經過短期的培訓也已經可以獨立完成子項目,團隊合作能力特別強,服從項目經理的指揮。
實習帶隊老師也對本屆學生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們認為案例教學法教學很適合應用在操作能力強的軟件課程中。這樣可以實現企業與課堂的零距離對接,并能增加學生的合作和創新能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學改革這條漫漫長路上,我們應該更多的去探索、研究,加大步伐,理清思路,勇于嘗試,開拓創新,早日實現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評價體系的改革創新,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發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南海南出版社,2006
[2]?王青梅、趙革,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
[3]?張義生,師范教育案例教學法研究述評[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3.27
作者簡介:胡偉云,1990年2月出生,女,漢族,河南省中牟縣人,河南科技學院,學士學位,專業:園林。
(作者單位:鄭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