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麗
摘要:對于小學生來說,閱讀學習的效果會直接影響他們語文學習的質量,也關系到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有必要通過各種策略,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以便能夠讓學生喜歡閱讀。基于此,文章從語文教材和課外資源兩個方面,分析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的有效策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動力,然后從多媒體應用方面分析了教師的合理應用方式,以期能給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閱讀教學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切實有效的解決策略來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激發學習興趣,調動閱讀動力
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激發他們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以便他們能在興趣的引導下逐漸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從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入手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一般教育性較強,且具有可讀性,也比較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教師可以就文章內容進行多方面的引導與輔助,以此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落花生》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進行以下引導。第一,花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農作物,大部分學生都見過。在這種情況,教師提出問題:這篇課文的題目是《落花生》,這是什么意思呢?與我們理解的含義是否有些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在一系列的提問中,學生各抒己見,活躍語文課堂的氛圍。在熱烈的討論中,學生會發現自己的答案與別人的答案不同,從而對課文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這些答案的出現,為教師實施后續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第二,指引學生深入閱讀課文。在閱讀課文之前,教師提出兩個要求:帶著剛才的問題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勾畫出文章中比較優美的字、詞、句。前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不斷的閱讀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后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感。第三,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讓學生學會向他人展示自己。《落花生》這篇課文中有多個人的對話,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共同扮演一個角色,朗讀相應角色所說的話,以便學生能夠逐漸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喜歡上語文閱讀。
2.從教材之外的閱讀資源著手
第一,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合作。對于學生來說,僅閱讀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和家長盡可能地提供更加豐富的閱讀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爭取得到家長的理解與認可,讓家長監督孩子在家閱讀,以便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聯合家長在班級里設置閱讀角,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第二,教師可以利用好學校的圖書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定期組織學生到圖書館閱讀,并要求學生寫讀書筆記,記錄下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例如,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是同一位作者,如果圖書館剛好有這位作者的其他著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其他文章,以便學生能夠對作者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與認知,從而夯實自己的語文基礎。
二、加強對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合理應用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有效增加閱讀過程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在色彩、聲音等方式中,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受到刺激,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實現觀看、閱讀、思考的高度結合。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這篇課文時,學生僅通過文字的描述很難理解黃山上的石頭都奇在哪里的,自然也就無法體會到黃山的美麗。如果教師引入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黃山景色的圖片、視頻等,就會在視覺上給予學生刺激,促使他們加深對課文景色的理解與認知,從而能夠更好地體會到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愛的情感。多媒體技術的出現,讓閱讀教學的方式有了更多創新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降低了語文教材中重、難點的難度,提高了閱讀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長遠的意義。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運用多種有效策略,不斷探索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以便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長此以往,實現綜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廖麗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分析[J].華夏教師,2018(25).
[2]張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6).
[3]馮春香.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快樂閱讀,2015(18).
[4]王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策略簡析[J].新課程(上),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