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新
摘要:高中政治是時代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與其他學科不同,高中政治的內容是變化最快的,因而高中政治課堂必須要與時政融合。時政是實現高中政治與現實相結合的紐帶,課堂上加入時政的講解與分析,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本文將淺談高中政治教學與時政融合的意義、原則。
關鍵詞:高中政治;時政;融合
中圖分類號: 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01-0174-01
Abstract: high school politics is a subject with a strong sense of time, different from other subjects, the content of high school politics is the fastest changing, so high school politics classroom must be integrated with the current politics. Current politics is the link to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politics and reality in high school. The explanation and analysis of current politics in class can not only deepen students'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but also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expand students' scope of knowledg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and principl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high school political teaching and current politics.
Key words: high school politics; The current politics; The fusion
高中政治必修一學政治,必修二學經濟,必修三學文化,必修四學哲學,這些知識內容都與時政密不可分。高中政治涵蓋的知識面比較廣,但是在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中,這些知識與時政是割裂的。對這些知識,學生只是埋頭記憶,沒有真正學會運用,不會用這些知識去分析現實社會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政治書本上的知識來源于生活、時政,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政治教學與時政的融合。這既讓學生在學校多了解時政,不與時政脫軌,也有利于學生政治素養的培養。
1? 高中政治教學與時政融合的意義
大多數高中都是實行的封閉式管理。學生在學校的任務是學習,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較少,了解時政的機會也少。學生學習政治的途徑就是上課聽教師講理論,課后背誦書本知識,再做題鞏固,學生學到的知識只是運用于做題,沒有與現實的情況結合。學生學習書本知識,最終又回歸于練習,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比較表面,沒有與時政結合,也便不能收放自如地運用知識。如對于共青團組織的一些實踐活動、文藝活動,學生不能想到這些可以與政治上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增強人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等知識聯系起來。看到中年人喜歡的文藝活動,不能馬上想起大眾文化的相關知識點。這就使學生的思維、見識受阻,不能把學過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
學生在學校學習,很少有關注時政的時間與機會,如果政治教師能及時地將時政運用到政治課堂上,便能讓學生及時了解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的最新消息,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高中政治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的內容,而學生對這些領域是缺少感知的,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講書上的理論的話,學生理解起來是很有難度的。如在講經濟方面的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供求關系時,學生自己的直接消費比較少,可能對其二者的關系難以有深刻的理解,只能根據教師的講解和書上的解釋死記硬背。但教師如果這時舉農產品滯銷的例子,如由于頭一年某種農產品種植較少,銷量好,導致今年農民大量種植該農產品,結果由于供過于求,農產品大量滯銷再輔之以視頻,學生就對生產與消費有了形象的理解。再如教師在講替代品的時候,可以講今年非洲豬瘟蔓延,導致各地的作為豬肉的替代品的牛肉、雞肉價格上漲,用這種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時政例子,可以拉進學生與政治之間的關系,可以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政治課上融入時政,也可以讓政治課變得有趣,使枯燥的理論課變成有趣的與時政融合的課。
2? 高中政治教學與時政融合的原則
2.1教師引導與學生主動參與相結合。政治課堂在融入時政時也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主動參與相結合。教師融合的時政可能也會讓學生覺得有點聽不太懂,如果這時教師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時政融合中去,主動把知識點與時政聯系起來,不僅讓課堂氛圍更為活躍,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對知識點的記憶更為深刻。如教師在講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家庭教育、人際交往等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自主發言。學生可以就中國人民網、央視等平臺報道的電影《哪吒》,在今年夏天大火的原因進行分析。這部影片涉及到傳統文化中的佛教、道教思想,主張自由與生,這種傳統文化的精華,引起了社會的廣泛共鳴。影片也有對家庭教育的反思,父母要多陪孩子,不讓孩子心靈孤單。讓這樣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與討論的熱點信息由學生帶入課堂,讓課堂變得活躍,教師也更能明白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2.2創設情境,融合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正能量時政。教師在融入時政時,要創設好情境,不要生搬硬套,硬把書本知識與時政聯系起來。教師可以用時政來作為一堂課的導入,先將時政中涉及到的問題、關鍵詞提出來,先引起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思考,再來講課。把書本上的知識講完之后,再讓學生來談談該知識與時政是怎樣融合起來的。教師在創設情境融入時政后,也不能將時政融合了就完了,還要將其上升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層面,要讓學生在時政中,學到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如教師在講中國精神、中國夢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將其與女排奪冠的時政融合起來。女排姑娘們奮力拼搏,一路迎難而上,歷經艱難才取得勝利。女排精神不僅是中國精神的體現,這種精神也在引領著中國人民。學生要在這個時政中,學到不僅僅是政治上的知識,還有關于國家、社會、人生的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種精神,使學生將這種精神內化為自己的精神,指導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生活。這就更加有效地達到了政治育人的目的。
時代發展迅速,國內外每天都有很多時事新聞的報道,但是這些時政不是每個都能進入高中政治教學的課堂。高中階段的學生,思想還沒有成熟,情緒容易沖動,教師在課堂上要避免使用富有爭議的或者是對社會產生破壞性的、扭曲人三觀的時政。高中政治教師要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哲學等素養進行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因此高中政治帶給學生的應該是正能量的東西。如教師在上政治部分時,可以將十九大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來的政治理論、黨的方針政策融合進去,讓學生體會到我國政治理論、體系制度的不斷發展完善。
3? 結束語
新課改倡導的素質教育,對傳統的教師講授書本知識的方式提出了質疑,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是高中政治教師的重要任務。高中政治讓學生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了解增多,也對人生與哲學有了更多思考。這些了解與思考不能浮于表面,不能只會將知識用于練習題,要在現實生活中用得上,讓政治來指導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就要在政治課堂上將政治教學與時政融合起來。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堅持多種原則,把課堂變得生動,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收獲多方面的知識,培養出適應社會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力.運用時政資源,提高學習效率——淺談時政與高中政治教學的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6(13).
[2]佚名.淺談高中政治與生活化教學的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8,No.643(23):1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