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芳麗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為國內的媒體行業創設了較為完善的改革環境,尤其是傳統媒體中的廣播、電視以及報刊等傳媒形式。由于傳統媒體在我國已經存在了數十年時間,因此具備較長的發展歷程,從而建立起相對成熟的發展體系。基于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人們對媒體行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因此傳統媒體應當致力于自身的創新發展以及轉型發展,逐漸形成健全的新媒體發展機制。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轉型發展;改革創新
引言
新媒體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對于傳統媒體而言,未來的改革創新方向。傳統媒體在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移動技術等高新科技的加持下,能夠實現對互聯網、無線通信網以及有限網絡等渠道的有效應用。為了打破傳統媒體信息傳輸的局限性與束縛性,因此必須明確傳統媒體改革創新的重要意義,推動傳統媒體朝向新媒體的轉型發展。
一、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概述
傳統媒體就是利用傳統的傳媒方式進行信息傳播的媒體行業,具體而言,是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平臺的媒體。常規的傳媒方式包括報紙刊物、戶外廣播、通信網絡、有線電視等多種形式。由于傳統媒體的傳媒方式較為陳舊,因此在信息傳輸的過程中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受到了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性[1]。
新媒體行業中沒有任何紙媒形式的參與,主要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無線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高新渠道進行實時信息的有效傳播。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電腦、手機以及數字電視等信息終端隨之普及,而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也使得這些電子信息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并作為新媒體的信息接收終端存在。
二、傳統媒體存在的弊端
傳統媒體在國內的發展歷程相對較長,在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歷程后,傳統媒體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與機制,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推進,傳統媒體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實際文娛需求,因此需要進行及時的改革與創新,換言之也就是轉型發展政策。基于當前社會對傳統媒體的全面要求,因此傳統媒體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技術層面、文化層面以及適用性層面等多方面問題[2]。
從技術層面分析,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相對陳舊,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從而使得人們無法在第一時間內獲得第一手時訊資料,降低了人們的文娛生活水平。從文化層面分析,傳統媒體一直將紙質媒體作為發展核心,也就說例如報刊、雜志等紙質傳媒方式作為主要的文化傳播手段,因此降低了傳統媒體的文化層次。從適用性層面分析,傳統媒體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的實際文娛需求,因此不利于自身的持續發展[3]。
三、新媒體的時代特征
較之傳統媒體,新時代下的新媒體具備相當明顯的現代化發展優勢,也就是現代化發展特征。總體來說,新媒體自身擁有即時性、交互性、開放性與個性化等時代特征,因此在當前社會能夠尋得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并且其自身所具備的這幾點特征能夠保證自身發展的可持續性,滿足了當前社會的實際文娛需求。以下即是對新媒體的四個現代化特征的具體分析[4]。
首先是新媒體的即時性,眾所周知,新媒體借助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高新科技進行實時資訊的傳輸,而傳統媒體在報道之前必須對資訊信息進行剪輯加工,并且對新聞成品進行審核。由此可見,較之傳統媒體,新媒體自身所具備的即時性提高了其信息傳播的速度與效率,各類電子信息設備的終端能夠保證對實時資訊的準確接受。
其次就是新媒體的交互性,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差異就在于交互性方面。實際上,傳統媒體是沒有信息交流平臺的,只是當前大勢所趨,才不得以建立了相對簡易的信息交流平臺,但是僅僅流于表面。相比之下,新媒體的信息交流平臺則要有效的多,該平臺不僅能夠接收公眾信息,而且還就可以作為反饋信息的重要渠道[5]。
再次就是新媒體的開放性,開放性是新媒體的發展原則之一,正是因為新媒體的開放性發展原則,其自身才能夠具備如此之多的現代化發展優勢,所以說開放性也是新媒體作為基礎的現代化特征。較之傳統媒體,新媒體在信息發布時省去了過于繁瑣的審核機制,如此一來,在傳播內容上也不會受到傳統媒體那樣的限制,因此新媒體從時間、空間以及范圍等方面均能滿足新時代的發展需求。
最后就是新媒體的個性化特征,開放性奠定了新媒體在當前社會的發展優勢,而開放性則是滿足當前社會的實際需求。眾所周知,觀眾之間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個體差異,因此需要保持自身發展的個性化優勢。針對不同的觀眾群體,新媒體能夠實現自身的層次信息播出,以此滿足各層級觀眾的實際需求。
四、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轉型優化策略
(一)應用數字技術
截至目前,國內的媒體市場總體上開始朝向數字化方向發展,但是其數字化發展主要表現在新產品的開發研究以及收購新媒體上。為了能夠消化新媒體的發展優勢以及發展手段,傳統媒體需要憑借自身相對雄厚的經濟實力收購更多的新媒體企業,以此透徹的消化新媒體的發展優勢,并積極吸收新媒體的現代化特征,有效運用到自身的轉型發展上,以此提升自身的實際發展效率以及生產經營效益。
(二)堅持“內容為王”
傳統媒體想要切實改變自身發展路線,并且達到當前社會對轉型發展的實際需求,必須始終堅持將內容給作為核心的發展宗旨。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不會消失、諸如報刊、雜志等仍會存在,但是傳統媒體需要正確認識新媒體的發展優勢,并且利用我國現存技術理念,豐富自身發展內容,明確轉型發展的核心目的,以此完成新時代背景下的轉型創新。
結語
本文主要探究新媒體背景下,傳統媒體如何實現轉型發展。首先文章的第一部分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做出概述,并且比較了兩者之間存在的特征差異。其次,本文分析了傳統媒體在新時期下繼續發展的利弊,使讀者明確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必要性。最后,本文結合相關文獻,制定能夠有效推動傳統媒體實現改革創新的優化對策。謹以此篇,供相關人員參考借鑒,以期為我國傳統媒體的轉型發展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胡筱.對比傳媒類高校的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教學差異——以新媒體主持人與傳統媒體主持人對比為例[J].科技傳播,2019,11(6):55-56.
[2] ?朱杰祺.論媒介融合趨勢下傳統媒體記者采訪形式的創新[J].南方論刊,2019(8):91-92.
[3] ?江紅.媒體融合發展中傳統媒體記者采訪能力晉升的有效途徑[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1):79-80.
[4] ?阿拉騰.呼和浩特:轉觀念 興新媒 推動傳統媒體走媒體融合發展之路[J].城市黨報研究,2019(4):61-63.
[5] ?梅圖伊塞拉·波希瓦,周競男(譯).湯加傳統媒體思變[J].中國投資,2019(13):56-57.
(作者單位:武昌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