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海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所形成的思想、人格和品行等將關系著他們今后的人生發展情況。并且在這個階段,學生比較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因此,我們在這個階段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最為合適的階段,也是最為重要的階段。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按照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按照立德樹人的基本教育理念,加強初中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關鍵詞:創新型對策;初中德育;問題
一、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當前,傳統的應試教育對教師的影響還是比較深的,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還沒有被完全落實。首先,部分教師仍然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升,即只注重發展學生的智育。即使現在,國家提倡把素質教育作為教育的重點,但某些初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仍然是以讓學生考入重點高中為教學目標,而對學生的德育要求較少。其次,某些學校的教育工作者雖然開始注重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但是其教育教學方式卻不夠新穎。這導致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德育理念。最后,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教師所進行的政治思想教育也只存在于表面,導致學生的德育教育不能有效開展。這些都是因為教育工作者嚴重忽視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長此以往,教師的德育教育不能有效開展,使學生無法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的目標脫離實際
德育教育的目標,旨在培養學生成為積極的、向上的身心健康的人。然而,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有些教師的教育目標嚴重脫離了生活實際,使教學內容顯得十分陳舊和單薄。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所引用的案例,往往是一些以前屢屢用過的十分老套的例子,對于具有新聞性和生活的真實案例卻很少。這種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脫節,顯現出那些教師的德育教育目標不符合實際生活。
(三)教育方式顯得太過于形式主義
在初中的德育教育過程中,首先,有些教師重視德育教育知識的輸出,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實踐教育和一些良好的德育習慣的培養,導致德育教育太過于形式化,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其次,有些教師的德育教育方式太過于古板和單一,不夠靈活。這樣就很容易讓學生出現逆反心理,甚至可能會造成學生今后在思想和行為上出現嚴重不一致。這些情況的出現,都嚴重地阻礙了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
二、初中德育教育的創新型對策
(一)樹立榜樣,發揮人格示范作用
在初中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教師要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對此,教師要有強烈的敬業精神,牢記自身的社會責任,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積極努力地鉆研自己的專業,時刻牢記自己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所要承擔的責任,要做到言行一致,盡量成為學生的表率。其次,教師要拋棄以往的傳統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式,在信息時代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觀察力,能夠捕捉到新的、有效的價值信息作為培養學生的指向。最后,教師還需要有一顆平常心和包容心,在面對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要有耐心。在學生犯錯誤時,要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并要以不求回報的思想來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二)結合常規,從細節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中學德育教育的重點是要對學生進行生活常規教育,在細節上體現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常規,從細節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首先,教師要以中學生守則為出發點,將中學生守則作為基本要求,然后依據班級的情況再細化具體的做法,并落在實處,以此來體現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其次,教師在注重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重視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引導。對此,教師可以依據《中學生行為守則》作為指導標準,制定班級的一日規范,如課堂規范、自習規范、練習規范、課余時間規范等,來約束和規范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良好行為和道德品質的形成。
(三)加強實踐,注重學生的身心體驗過程
有些教師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往往容易忽視學生的實踐教育。因此,教師要以實踐為切入點,加強實踐,重視學生的身心體驗過程。教師要將課堂教育和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廣泛開展各種各樣的、有利于學生德育教育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真誠、善良、誠信等品質的重要性,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這些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到相互幫助、相互尊重、相互體諒的良好的校園氛圍,以此來培養學生和諧相處的意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除此之外,這些活動的開展,還可以讓學生意識到一些不良行為所帶來的后果,讓學生吸取其中的教訓,從而進一步完善自身的道德素養,有效地促進學生成長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四)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初中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個性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并且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此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其次,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心理教育。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內心較為敏感,容易情緒化,而且思想脆弱,一有不順就容易感受到挫折和打擊。初中學生沒有很強的排解負面情緒的能力,導致一些負面情緒可能一直留在心里。這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經常與學生進行談心,隨時了解學生的內心所想,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以此來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從而促進德育教育的順利進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德育教育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并創新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讓學生成長為身心健康、積極向上的有用之才。教師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也要積極地依據德育教育的效果進行反思和總結,不斷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從而讓學生能夠獲得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賀藝.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強化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9(11):320-321.
[2]劉玉紅.強化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措施[J].成才之路.2019(2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