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21世紀是信息化的社會,以網絡化、數字化、多媒化和智能化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以全新的方式出現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它已成為新一輪改革的熱點。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意見中指出,“努力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努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要一改傳統教學,師講生聽,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轉而成為信息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教師是個引導者、合作者,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學習過程,依靠當前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學習方法,使學生自主學習,在單位時間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運用信息技術提供多種媒體刺激,改變知識的呈現方式,創設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愛因思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心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的特點運用信息技術提供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好。總而言之,運用信息技術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媒體刺激,改變了知識的呈現方式,枯燥的教學知識活起來了,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多媒體、網絡本身就是一個新興的科技產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與新奇性
通過無窮的網絡,學生可以獲取生動、鮮明、直觀的圖文聲像等原始資料,從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不僅如此,加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對這些原始資料的精加工就更能吸引孩子們了。由于網絡自身的開放性、互動性、交互性等特點,教師在精心設計與安排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完全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在學習時能自由地對所學知識進行選擇與搜索、分析理解,然后通過網絡的交互性與同學、老師進行討論、交流。在這樣的開放式、自由化的環境中很好地激發學生投入到自主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這樣的教學,教師無需更多的語言,只要借助計算機所顯示的圖像,便無聲地傳遞了教學信息,將不易表述的內容清晰、形象、生動地展示于學生面前。而這種傳遞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啟發性,使學生絲毫感覺不到由于思維產生障礙可能帶給他們的心理壓力,反而卻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快樂。
三、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師生互動,加強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
在長期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大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學生則是“容器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已慣于被動的灌輸式、聽從式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很差。傳統式的教學側重于知識的傳授,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形象地比喻為“園丁”和“花朵”,也就是把教育的過程看成了教師單向地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吸取知識的過程。隨著教育觀念的改變,學科教學由學科為本逐步轉移為以能力為本。而在網絡教學中,面對多層次的學習目標和多樣化的學習途徑,如何自主學習,如何調用信息,學生往往顯得無所適從。教師應該誘導學生的學習動機,輔導學生采取自主適當的學習目標和最佳學習途徑,區分良莠信息。運用網絡教學引導學生在網上學習知識,在網上做作業,在網上與老師交流,在網上與同學合作,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另外,還要引導學生看到自主學習的成果,從中獲得成功感和幸福感,并堅定今后自主學習的信心。
四、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大膽創新
要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在教師深刻領會教學思想的同時,還應當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首先向學生說明人具有巨大的自主的學習潛能,使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其次,讓學生明確自主學習是時代的要求,能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能提高自己的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等各種能力,只有學會學習,才能在將來競爭激烈的社會上求得生存。但學生的思想工作不是靠生硬的說教能左右的,還應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感受,去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而興趣就是他們最好的老師。
五、運用信息技術再現生活情景,促進學生學習,輕而易舉解決實際問題
學生的生活經驗很少,只有通過現代的信息技術再現生活情景,學生才能回憶起來。教師要對搜集來的豐富的資料經過理解加工,學生的知識面才能得以進一步的開闊。但要真正地掌握知識,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要對新知識進行遷移、整合,與原有的知識體系產生一定的聯系并建構成一個新的知識體系。這樣掌握的知識才是學生真正理解的知識,才是學生真正掌握的知識。
六、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重視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信息社會是一個以人的個性為基礎的社會,它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類型的。而傳統教學,偏重于共性的要求,而忽視個性的培養。自主學習便成為一件充滿發現、想象、快樂的事情,從這一深度看,學生又是一個孜孜不倦的探究者。在探究、研究的學習過程中,他們創造了一種完全屬于自己個性的學習方案和學習策略,并不斷突破,不斷獲得新的知識,不斷發展自己的研究能力,由此引起的自我成就感,能更加激發出創造精神。教師在教學中,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調整學習內容、方法和坡度,使學生根據個人的特征學習感受不到困難,鼓勵學生到互聯網上去學習,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理想的教學應該是把教師與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把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計算機在學校的使用,能產生由學生控制的非線性的發現式學習環境,更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使他們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