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逑
野薔薇它從不埋怨自己的生存環境,只要有水有陽光有空氣就行,田埂上、小道旁、山崗上到處都有野薔薇的足跡。它不因為開在荒山野嶺少有人欣賞而垂頭喪氣,而是認真地吸收著雨露,孕育著花蕾,等到春風一吹,就在春光中燦爛綻放。學生中也有這樣的野薔薇,沒有誰會給它們定時澆水施肥,但只要我們班主任用尊重和賞識點燃孩子的自信之燈,讓孩子在愛的陽光中生長,野薔薇同樣會擁有最美、最炫的春天。
我班有個問題男生袁永康,獨生子女,本地人,人很聰明,家庭條件一般,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對其關心較少。初二時轉入我班,對他的過去,我早有耳聞,遲到早退、上課打瞌睡、不寫作業、頂撞老師、甚至抽煙喝酒都沾上了,被學校老師戲稱為后進生“四大天王”之一。
開學前兩周,我就一直找他談話,要他嚴格要求自己,尊受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總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試圖說服和感動他。可能他對我還不是很了解,一開始還是比較配合的。上課時叫他回答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他興致很高。但只要不叫他,就趴在桌子上打瞌睡。體育老師反映他遲到不參加早鍛煉,班干部反映他不上早自習,找各種理由借口不交作業。上政治課的時候又去戲弄別的同學,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批評了他,他立馬情緒激動,大聲嚷嚷起來,嚴重擾亂課堂秩序。火冒三丈的我把他叫到辦公室,狠狠的批評了他。他很不服氣,還理直氣壯的頂撞我,言語多有不敬。我氣不打一處來,用尺子狠狠地打了他的手心。第二天,果然他的敵對情緒很明顯。我知道事不宜遲,馬上找他談話,首先為昨天的火氣跟他道歉,但同時跟他分析了他行為中不妥的地方:上課本應認真聽課卻戲弄他人,是明顯的違紀。其次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初中生,應該對老師有起碼的尊重。聽完這些,他本來高傲的頭低了下去若有所思,我也不再說什么,點到為止。
過后他的表現有所好轉,但好景不長又開始“作妖”了,上課講話、睡覺、作業不寫。終于有一次任課老師把他趕出教室,到辦公室找我思過。我剛好在上課,他就在門外等了一節課,當時是冬天,他穿的少、凍得瑟瑟發抖。我的心情由憤怒轉為心疼,趕緊讓他進門喝熱水。也許是我的關愛打動了他,他的眼眶紅了,還沒等我開口就承認了自己錯誤。我細細詢問原因,他說作業太多了,有時候忘記寫了,不是故意的。我雖然有氣,可還是決定平心靜氣的和他聊聊,小到家庭瑣事,大到學校社會。他告訴我很多內心的感受,我第一次發現可以跟學生走的如此的近。他突然哭出聲來,說發現自己以前太對不起老師了,甚至辜負了我的一片苦心,聽了這話,我又感動又欣慰,這朵野薔薇需要特別的關愛。
為了讓他改掉不交作業的壞毛病,我運用QQ聊天軟件,讓他寫完之后拍照發給我,一來可以督促他完成作業,二來可以及時檢查,讓他馬上訂正。慢慢的他的作業基本上能做到按時完成了,但行為散漫、紀律性差、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通過了解和觀察,我發現他個性較強,好勝心強,喜歡打籃球、乒乓球等競技運動。我適時調整了輔導內容,逐步引入關于球類運動的話題,請體育老師指導他學習籃球技術,進而借助學校舉辦校籃球比賽之際,鼓勵他為班級榮譽而戰。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班在校級籃球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成功的體驗使袁永康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性格也開朗了些,同時也獲得了同學們的尊重。我抓住時機多次鼓勵他將籃球場上的頑強拼搏精神、團結協助精神轉入到學習上去,近一步激發他的好勝心、求知欲,指出“如果學習上你能更近一步,在同學們中的威信就會更高,更受歡迎了”。
為了提高他的學習成績,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地安排了一個學習成績好、責任感強、又耐心細致的女同學做他同桌,目的是發揮同桌的力量。有時候同學的力量超過老師的力量,同齡人的教育、感染,能有利的促進了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在轉化后進生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位女同學一開始不很樂意,說他成績不好又不樂意學,但在我的耐心說服下,還是利用課余和課堂時間幫助他,慢慢地我發現他整個人變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上課開始認真聽講,跟著同學做筆記,碰到不懂的問題會去請教同學和老師,第一學期末各科測試成績都能達到及格,與同學們的關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師開始夸他了。隨著學習成績的逐步提高,袁同學體驗著學習帶來的快樂,精力也就不放在搞破壞上了,思想變了,表現好了,學習和品德逐步走上正軌,到了下個學期已經被逐出了“四大天王”之列。我發現他的眼睛里少了茫然無助,臉上不見了玩世不恭的神態,多了自信陽光和燦爛笑容。
在我眼里,每個學生都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有的如傲放的月季和玫瑰,花香四溢,讓人駐足停留。有的卻如山谷里、小路邊、丘陵旁的野薔薇,雖然也開了,卻那么普通平常;有的還需要等待,等待花開的那天。作為班主任對這樣不起眼的野薔薇,甚至有些“營養不良的花蕾”,我們更應多一些耐心、關愛、呵護。陶行知先生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教育根植于愛,只有愛才能打開孩子的心扉,才能開啟孩子的道德和智慧,才能塑造孩子美好的人格。
教師忌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和教育班級的所有孩子,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對于行為習慣不好、學習能力弱的孩子,更要持寬容的態度,不拋棄、不放棄,讓這些“羸弱”的野薔薇也能絢麗的綻放。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談到后進生時說的“這些孩子不是畸形兒。他們是人類的無限多樣化的花園里最脆弱最嬌嫩的花朵。”在老師愛心和信任的澆灌下,他們猶如野薔薇般頑強生長,照樣能擁有最美、最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