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偉芳
摘 要:加強建設村鎮銀行是推動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舉措,對解決農村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起到巨大作用。對村鎮銀行發展現狀進行簡要分析,對其影響因素進行思考,簡要分析村鎮銀行績效管理存在的風險性、盈利性與影響因素,提出相關解決措施,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改善、扶持村鎮銀行監管模式等。
關鍵詞:村鎮銀行? 績效管理? 影響因素
自銀監會出臺新政策以來,農村金融機構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方面作用顯著。近年來,隨著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農村金融機構建設增多,其績效管理如何、績效成績因素影響等問題成為村鎮銀行管理層必須思考的問題,并從村鎮銀行經營特性、制約村鎮銀行效績因素及提高村鎮銀行效績措施三個方面提出了思考。
一、村鎮銀行經營特性
(一)持股比例較大
根據銀監會數據統計,絕大部分村鎮銀行持股由發起行控股,其持股比例超過50%。銀監會要求村鎮銀行發展必須遵循商業化、集約化、市場化,促使其穩健發展。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大部分村鎮銀行發起行持股超過50%,這種現象,不利于民間閑散資金、或發起行以外資金的有效利用,同時由于發起行持有50%以上股權,使部分重要決定內部化,對銀行長遠發展造成不利。村鎮銀行的設立,一般來說,要求發起行占股必須>20%,而其他關聯方或單個自然人股東持股不得超過10%;從理論上講,這些規定,對降低資金走向風險、控制資金來源作用顯著。
(二)村鎮銀行建設時具備充足資金
根據《村鎮銀行暫行規定》中指出,注冊資本必須≥100萬人民幣方可在鄉鎮設立村鎮銀行;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方可于縣城設立村鎮銀行。但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浙江省經濟不斷增高,一般村鎮銀行設立注冊資本遠高于《村鎮銀行暫行規定》中相關標準。如在浙江省內設立的村鎮銀行注冊資本基本在5000萬元以上,其注冊資本遠超過《村鎮銀行暫行規定》中最低注冊標準。
二、制約村鎮銀行績效因素
(一)支付結算渠道不暢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規定,村鎮銀行在符合相關條件情況下,可依照規定申請加入不同支付系統,包括: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小額或大額支付系統等,但目前來看,由于至今尚未明確這個“條件”,村鎮銀行加入大小額支付系統仍然無法采用直接聯系方式加入,導致村鎮銀行客戶全國支票不能結算、無法在銀行之間直接劃賬,一定程度影響村鎮銀行業務情況。
(二)村鎮銀行過度重視利潤指標,忽視風險指標
在村鎮銀行預算績效管理中,風險管理是銀行管理的核心,也是保證銀行可持續發展、業務能力提升的關鍵。作為監管機構銀監會高度重視村鎮銀行風險把控能力,設置了核心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管理指標。但目前,我國村鎮銀行受限于自身的商業性,大部分村鎮銀行高度重視自身利潤指標,業績績效考核相關工作存在局限性,如局限于利潤指標、存貸款指標等,對于銀行業務風險管理工作重視度不足,導致銀行風險管理能力有限。
(三)規模小不能發揮規模效益
村鎮銀行具備商業特性,合理的擴大規模,有利于提高銀行利潤,促使銀行長期發展。但目前,我國村鎮銀行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普遍規模較小,無法充分發揮規模效益。從規模上看,目前村鎮銀行的規模不到當地農商銀行或農村信用社的十分之一,導致其運營成本較高;規模較小一定程度限制銀行業務開發。
(四)績效預算管理缺乏科學引導與分析
村鎮銀行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其自身處于成長階段,相比于其他銀行較為脆弱,村鎮銀行的健康發展必須依賴于正確的戰略性目標。但當前我國村鎮銀行大部分在預算管理方面缺乏合理、科學、有效的戰略性引導與分析,導致預算管理的制定缺乏合理性,大部分村鎮銀行是以商業銀行作為參考依據,根據年增長率由董事會決定利潤目標,而本年度財務計劃則根據該目標利潤推出,導致村鎮銀行在管理費用、貸款余額、業務費用、目標存款等重要績效指標存在不足。
三、提高村鎮銀行績效管理措施
(一)打通支付結算渠道
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村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受到支付結算渠道不健全影響,導致其社會認同度相對較低;甚至部分群眾認為村鎮銀行屬于私人銀行或“貸款銀行”,影響客戶存款積極性與主動性,部分客戶甚至不敢貿然存款或不愿意存款。對此,村鎮銀行需要積極開通各種支付渠道,如銀行間劃賬、支票結算、第三方平臺轉賬等,提高社會認同度。
(二)加強風險管理
相比于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村鎮銀行定位相對較為特殊,其信貸客戶主要農戶和小微企業,貸款的擔保方式主要為信用貸款和保證貸款,村鎮銀行的客戶群體和貸款擔保方式決定村鎮銀行的貸款存在風險較高。村鎮銀行管理中,應該根據當地市場情況,制定一套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設立風險管理部門,全面監測和管理村鎮銀行的信用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等各類風險;制定嚴厲的信貸審批流程規章制度,防止因信貸人員的業務素質和道德風險而形成信貸風險;貸款發放時需要充分考慮客戶風險程度,盡量降低信貸資金風險,提高貸款質量。
(三)擴大村鎮銀行規模
從長遠發展來看,村鎮銀行需要從兩方面擴大規模,其一、范圍經濟:簡單來講,即通過增加產品類型、經營范圍等方式提高村鎮銀行業務范圍,提高村鎮銀行效益。其二、規模經濟:銀行產品即經營貨幣資金,較常規企業存在特殊性,因此,村鎮銀行規模經濟的擴張不存在物質形態屏障;村鎮銀行傳統經營業務具備流動性與跨時性。而銀行的負債與資產上限與其注冊資本金存在關系,根據《銀行法》相關規定,銀行資本金率不能<8%,即若村鎮銀行資本額為1000萬,則該村鎮銀行能吸收1.15億的最大存款額。因此,隨著村鎮銀行規模的擴大,銀行最大存款額不斷增加,相應的其他成本占總成本比例將縮小,意味村鎮銀行平均成本減少,提高村鎮銀行效益。
(四)科學引導和設立戰略性目標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村鎮銀行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根本目的,目標利潤的實現則是實現該目標的落腳點。而村鎮銀行可持續性、穩定健康的發展是當前村鎮銀行需要完成的首要目標。在這一階段中,以貸款定利潤、考慮發展、基于實際等是銀行科學設立戰略目標基本要點,培養村鎮銀行可持續性盈利能力,促使其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村鎮銀行實行預算績效管理有利于準確定位市場,并以此為根本設立合理的戰略性目標,推動村鎮銀行長遠發展。績效考核制度的落實,公平合理的將獎勵與責任進行歸屬,做到獎懲分明,進而激發雇員主觀性與能動性,最大程度調動雇員,促使銀行依照預算目標進行健康運營,最終實現銀行戰略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