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榮

童年本應無憂無慮,自由快樂。然而實際情況是,許多孩子一半以上的課余時間要在課外班中度過。這些課外班中有些是孩子自主選擇的興趣班,但更多是為了提高成績而報的補習班,還有一些是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具競爭力,選擇超過孩子現階段理解能力的奧數班、英語班。孩子們雖有許多的不情愿,但大多都在堅持著。學校的作業,課外班的作業,加在一起加重了孩子們的學習負擔,減少了玩耍的時間,這令有些孩子感到了疲憊。
面對這個困局,我們能否找到應對的方法呢?下面先來聽聽天天同學的故事吧。
天天現在共有5個課外班,分別是書法、奧數、劍橋英語、英語口語和科技制作。這些課外班中只有“科技制作”是他自己報的,其他4個都是媽媽認為天天需要而給他報的。媽媽還常常打聽別的同學都報了什么班,取得了什么證書。她期待著天天出類拔萃,未來上重點中學、考取名牌大學……
一開始,天天對于上這些課并不反感,但是,隨著學習的一步步深入,天天漸漸感覺到壓力重重。雙休日,天天的時間幾乎都被占了,只有周六下午沒課,還要完成繁重的學校作業。天天每周二放學后,都要去上英語口語班,口語班離家比較遠,天天常常顧不上吃飯,或作業沒完成就得去上課;下課回到家中已經晚上九點鐘了,天天還得拖著疲憊的身體做作業,困得眼皮直打架,不僅作業質量打了折扣,還因為睡得太晚影響第二天的學習效果。
再說其他科目吧,天天本來對它們都挺有興趣的。但是每天除去校內作業,額外還要做3道以上奧數題、寫一張書法、聽半小時英語以及背單詞等。而自己喜歡的科技小制作和愛看的書,只能忍痛割愛了。天天覺得自己仿佛是一個總也停不下來的陀螺,他特別想大聲喊一句“好累呀!”但是為了不讓媽媽失望,天天還是咬牙堅持著。作文課上老師以《說說我的心里話》為題目布置了家庭作業。他在文中寫下了這樣的話:“請給我一點自己的時間吧!我想有一個成長的自由空間!”
天長日久,天天一看到那些枯燥乏味的奧數難題,就有一種莫名的緊張感,因此他的奧數成績怎么也提不起來。媽媽又開始嘮叨了,開始拿天天和別的同學比。于是天天在奧數的海洋中苦苦奮斗了兩年多。他的視力開始下降,無奈只好配上了眼鏡。而且在一天天的咬牙堅持中,天天生病的次數明顯增加了。
某日,天天又發燒了,高燒幾天都不退。爸爸媽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互相埋怨。姥姥也在一旁抹著眼淚說:“我外孫比國家總理都忙,還不把孩子給累壞呀!貪多嚼不爛!”經過三天的輸液,天天漸漸好起來了。總結教訓,父母決定給天天減負。他們征求了孩子的意見。天天非常感動爸媽對自己的尊重,認真地想了想,最后他與爸媽商量,決定減掉路途較遠的英語口語班,但堅持聽英語;減去書法班,在平日書寫中練字。天天經過慎重考慮,認為減掉兩個課外班后,奧數還要堅持學習,把它當成磨練意志、開拓思維的工具,但要降低課程難度(調到基礎班),培養興趣、循序漸進。現在的天天課余時間充裕了,可以開展更多自己喜歡的活動。因為課外班少而精,他學習興趣增強了,成績進步很大。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獲,他的體能測試成績由原來的“及格”提升到了“良好”。
應對課外班的具體策略有哪些呢?
1我們可以盡力與家長進行溝通,把課外班的數量和內容整合一下,做到少而精。
2應該探索自己的興趣點和擅長點在哪里。要尋找和保持自己的興趣,堅持學習,把它發展為特長。
3對一些自己不喜歡但又必須學習的內容,要建立良好的心態,把它當成對自己的一份挑戰。因為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學到知識,更是通過學習練就一種頑強的心理品質—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堅持性,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千方百計克服困難的頑強性,學習時善于冷靜而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的自制力。
同學們,如果合理安排好課外班,可以使上課外班變成一種享受。愿你們在課外班的學習中充實自己,挑戰自己,享受學習的快樂,體驗學習帶給你的成功!
親愛的同學們,父母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更多的課外班,進行查缺補漏,原因很簡單,怕我們缺少競爭力。“怕”從何來?這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這個問題不是我們造成的,也不是我們可以解決的,但我們可以改變思路—“競爭”固然不可避免,但《道德經》上卻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可見,戰勝自我才是最大的挑戰。在報課外班的問題上,我們不必盯著別人的優勢來打擊自己的自信。我們要找準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和自己比,能超越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