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香
【摘要】剪紙是中國民間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塊璀璨的瑰寶。學校以課題引領,打造剪紙特色教學,提出并立項了市級課題“山區小學開展剪紙教育的實踐研究”。通過開展“快樂剪紙”教學活動,旨在吸引富有想象力的小學生從小熱愛民族傳統藝術。同時,舉辦“快樂剪紙”活動有助于學生個性與特長的發展,并有效拓展學生的創造與創新能力,積極改善學生的審美觀念。在開展剪紙教學工作中,首先要鼓勵、引導學生進行優秀剪紙作品的欣賞,進而全面激發學生對于剪紙的興趣;其次,教學期間要逐步培養學生的剪紙技能;此外,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剪紙展示平臺,不同家校之間也要就剪紙技巧進行積極的互動,不斷培養學生的剪紙能力。
【關鍵詞】剪紙素養;興趣;技能;技巧;能力;素養
剪紙是中國民間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塊璀璨的瑰寶。我校以此為出發點,植根于教育之道、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植根于學校文化傳統,提出了“和美教育”品牌,把剪紙藝術教育充分滲透到班級特色教育以及各種區域活動中,形成良好的氛圍,體現我校的辦學理念。為了更好彰顯辦學理念,我校以課題引領,打造剪紙特色教學,由此提出了“山區小學開展剪紙教育的實踐研究”這個課題進行研究。在學校里開展“快樂剪紙”教學活動,旨在吸引富有想象力的學生從小熱愛民族傳統藝術,發展個性和特長、鍛煉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下面,談談我校開展剪紙教學,提高學生剪紙素養的實踐與探索的幾點做法:
一、引導學生欣賞優秀剪紙作品,激發學生對剪紙的興趣
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先為學生展示一些優秀的剪紙作品,小學生在觀看教師裁剪過程之后,將對剪紙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許多剪紙作品形似白描、線條細膩、運刀流暢,對于所剪人物和事物的細節把握非常到位,逐漸形成了作者的剪紙風格,體現文化的精髓與內涵。因此,學校應首先為學生創造一個優美的剪紙環境,并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優秀剪紙作品的欣賞與品鑒。在欣賞剪紙作品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深感受到剪紙藝術所特有的魅力,并在這一氛圍中感受民族精神與氣息。我校借助創文的東風,在大堂、樓道、展廳等掛上各種卡通剪紙作品,供學生欣賞,讓學生抬頭可見,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對剪紙的興趣,有利于學校推行與普及剪紙教學活動。例如,筆者在參與剪紙社團時就做個這樣一個活動,要求學生剪一個“喜”字時,頓時班里鬧哄起來,許多學生紛紛發表,在“新娘的車上”“窗戶上”“電視里”都看到這些“喜”字,而且“喜”字還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學生們興奮極致。當創設的環境真正吸引學生的時候,就會有效地激起學生們的興趣,從而更容易推動教學的進程,學生也更容易掌握一些技能。
二、引導學生觀摩剪紙過程,逐步傳授學生剪紙方面的技能
作為一種流行最為廣泛的民間藝術形式,剪紙不僅具有獨特的表現手法,同時還有著鮮明的民族氣息與風格。等到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剪紙技巧之后,筆者再引導學生進行各類剪紙作品的欣賞與品鑒,使得學生在觀摩過程中深深體會到剪紙所特有的魅力。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對我國博大精深的民間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更有信心來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民間藝術。對于剪紙藝術而言,它的題材大多源于大自然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因而,學生在進行剪紙學習期間,要先要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并且要對身邊新鮮的事物、景色做出細致地觀察。在開展剪紙教學活動時,筆者先引導班里的學生進行各類物品與景色的觀察。之后,從簡單的線條、形狀方面著手,逐步引導學生進行復雜花形的裁剪。比如,在進行窗花的裁剪學習期間,首先引導學生對窗花的線條、花形等要素展開細致的觀察。隨后,再根據學生的想象開展創作。具體裁剪過程中,筆者將相關的技巧傳授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先裁剪出窗花的外部輪廓,再對窗花的中間部分進行細致的剪刻。
三、鼓勵學生開展剪紙創作,增強學生的剪紙技能水平
學校通過組織一些趣味性的剪紙活動,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啟迪學生的心智,逐步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與能力。筆者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剪紙創作中來,使每一位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和收獲感。另外,通過與周圍的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還能使學生不斷地認識自己、提高自我。由于剪紙藝術來源于民間,并且剪紙的題材也主要來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因而,學校在組織剪紙活動期間,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比如,筆者將趣味剪紙活動的主題定為“紙杯裝飾” ,學生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一些圖形、圖案裁剪成各種形狀,并對紙杯進行裝飾。通過開展此類活動,既可以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剪紙技巧,同時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逐步培養起學生對剪紙的興趣。
四、積極搭建展示平臺,激發學生對剪紙的興趣
一方面,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展示臺”,引導、鼓勵學進行剪紙作品的展示。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與生活閱歷不同,因而學生的藝術素養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教師要利用“展示臺”,對每一位學生的剪紙作品進行點評,讓學生收獲到學習的喜悅,進而激發學生對剪紙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采取強制性的教學方法,這樣一來不僅會打擊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會導致學生對剪紙藝術產生抵觸的心理。具體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對課堂上學生的情緒進行實時地觀察,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解決。另一方面,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并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學生在完成剪紙作品之后,無論結果怎樣,教師都應從學生的作品中尋找亮點,并予以學生相應的表揚與鼓勵。這樣,學生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注重把學生的剪紙作品進行展覽,用來裝飾教室、美化環境,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剪紙的興趣,同時還能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當學生在完成一幅作品之后,他們往往會與周圍的同學說:“瞧! 這一幅是我的!”在每次展出作品時,學生們總要作一番評價,誰的好,誰的不好。教師要適時教育學生在欣賞別人的作品時,要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鼓勵不斷提高學生剪紙能力。
五、不同家校之間要加強剪紙交流與互動,逐步增強學生的剪紙素養
家校合作,是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我校在2013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家長學校”,家長參與學校各方面的教育教學活動已成為家校互動的常態。因此,筆者以剪紙為紐帶,作為家校溝通的切入點。為了讓家長了解民間剪紙對學生發展的教育價值,我們通過問卷、家長座談、家教宣傳欄、公開觀摩活動等多種途徑與家長互動,加大宣傳力度。剪紙教學活動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和關注,家長們很快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家長們紛紛通過網絡、圖書、圖片等多種方式尋找、 搜集了大量的民間剪紙故事、兒歌和剪紙作品等資料,并與教師一道,共同把剪紙教學普及、深化,從而更促進學生剪紙素養的養成與提高。比如,我們舉辦了以“昆蟲大世界”為主題的剪紙比賽活動。為了能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創作環境,我們邀請到了小明的父親,并裁剪了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沒想到的是,竟然達到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在剪紙作品中,小蜻蜓栩栩如生,就連學生們都發出了驚嘆,并且連忙說到:“我也要學習蜻蜓剪紙,我也向裁這樣的蜻蜓。”由于受到了學生的認可與鼓勵,這位爸爸耐心細致地對孩子進行了指導,孩子們剪出了蜻蜓、蝴蝶、小草、小花、小鳥、雪花、螞蟻等等。許多家長結合我為學生設計的記錄跟蹤檔案以及利用學生平時在學校了解到的剪紙知識與技能,在家里配合來指導孩子,進一步促進剪紙藝術活動的開展,全面提高了學生的剪紙素養。
我校一如既往地開展剪紙拓展課程,逐步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適合學生學習的項目引入課堂,發展成學校特色課程。實踐證明,通過做好剪紙資源的深度開發,并且將剪紙活動納入到班級的特色教育工作中,不僅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也有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