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燕麗

【摘 要】目的:探析婦產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風險因素,并根據風險原因提出針對性的預防措施。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是選取我院婦產科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患者1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到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的護理工作實施常規護理方案,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風險預防和相關控制。觀察和分析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臨床表現,同時做好相關數據的記錄,并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不良事件發生率進行對比。結果:通過分析得知,采用加強和預防控制護理的觀察組,其護理滿意度高于觀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對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分析,并通過分析結果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能夠有效的避免護理中出現不良事件,對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和推廣價值較高。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風險;預防;處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235-01
前言:在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推動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對健康的理解程度逐漸加深,而且健康意識的提高促使人們就醫率的增長,此時不僅醫療面臨著考驗,而且臨床護理工作同樣面臨著新的要求。目前,社會中出現的護患糾紛多于護理質量不符合患者要求有關。由于在婦產科接受治療的患者較為特殊,從而使其護理風險率增加,在實際護理工作中發生風險事故的幾率較大。因此為了提高婦產科的護理水平和質量,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相關人員應該加強婦產科護理風險的管理。本研究通過對比的方法對婦產科護理中常見的風險及預防控制措施進行探析,具體報告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婦產科在2018年8月-2019年9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為本次主要研究對象,隨機均分到觀察組和對照組。本次研究觀察組產婦的年齡階段在22-3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67±1.16)歲。對照組產婦的年齡階段在22-3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32±1.13)歲。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無較大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將常規護理方法應用到對照組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做好日常的巡視工作,并積極的開展健康教育,同時對相關疾病進行對癥治療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應用加強風險控制措施。
1.3療效判斷標準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的滿意度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比較。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數據的錄入、統計、分析和處理均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 23.0完成,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使用百分比(%)和標準差(`X±s)描述。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結果比較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0%),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4.0%),觀察組明顯較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6.0%)高于對照組總滿意度(70.0%),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護理人員及患者的自身因素是導致護理工作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就護理人員的因素而言,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較低是導致護理風險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護理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在婦產科的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不僅要保證產婦的安全,還要加強嬰兒的護理[1]。因此,婦產科護理工作較為復雜且繁瑣,而且在實際護理工作中還有來自家屬的考驗,會導致護理人員疲憊感的發生,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要不集中注意力,就會引起風險事故的發生,從而形成護患糾紛。此外,婦產科對護士的要求較高,不僅要具備專業的能力,還要具有良好的心態,然而實際工作中,婦產科有許多年輕護士,其工作時間短、經驗欠缺、心態不穩定等,也是導致護理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患者自身問題同樣可以導致護理風險的發生,比如,產婦恐懼、憂郁等負面心理,從而導致產婦過渡緊張,這種情況下就會為護理工作埋線較多風險。
具體預防措施如下:首先,護理人員要加強培訓工作的開展,以此提高自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并通過細致的培訓工作促進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的提升。其次,積極的改善護理服務工作的態度,不斷培養自身的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做到為患者著想,站在患者的角度與其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同時充分將人性化的護理應用到實際工作中[2]。再次,加強對病房和病區的管理,由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工作,尤其是母嬰區,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探訪,減少外界對母嬰的干擾。另外,積極的開展健康教育,讓產婦成分了解到母嬰知識和母乳喂養的方法。此外,日常護理工作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的原則,定期做好病區消毒工作,避免產婦切口受到感染。最后,如果護理過程發現有合并疾病的產婦,要及時向醫生報告,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療,在此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藥物使用規范,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除此之外,產婦服藥期間要禁止母乳喂養,并做好隔離防護工作,避免兒童受到影響。
對婦產科護理風險管理工作的實際內容要積極進行強化。為了能夠促進婦產科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的提升,相關管理人員應該明確護理工作中的細節,并將管理工作細節化,對護理人員加強督促,提高病房巡視力度,對巡視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解決。同時完善護理工作的管理制度,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完成日常工作,做到細致入微,有效的減少或避免風險事故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婦產科護理工作中,對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分析,并通過分析結果制定針對性的防范措施,能夠有效的避免護理中出現不良事件,對護理滿意度的提升有著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春莉.婦產科護理常見風險的預防及處理措施探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0):25-26.
[2] 李瑞梅,張淑萍.婦產科護理常見風險的應對[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16):2870-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