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楠
【摘 ?要】目的:探討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對應的護理對策。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各46例。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合理對策改進后的有效護理。對不安全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對照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為38(82.60%),實驗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為46(100.00%),實驗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可比性。結論:對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能夠有效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升新生兒家屬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143-01
新生兒護理在臨床護理中至關重要,由于新生兒各器官功能發育不成熟,免疫屏障尚未完全建立,抵抗力薄弱,容易發生很多的疾病,甚至威脅生命安全[1]。只有了解并分析新生兒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時制定預防對策,才能有效提升護理質量,避免因護理工作差錯所引發的醫患矛盾[2]。此次研究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對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對策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92例新生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各46例。其中對照組男35例,女11例,日齡1~13d,平均日齡(4.24±3.11)d。實驗組男34例,女12例,日齡0~14d,平均日齡(4.32±3.15)d。兩組新生兒日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合理、有效對策改進后的護理干預。對不安全的因素進行分析如下。
1.2.1設備因素 新生兒病房使用的儀器設備較多,具體包括:心電監護儀、呼吸機、除顫儀、微量注射泵、保暖箱、輻射床、藍光箱等。若儀器使用、保養、維修不當,?則會導致一系列安全問題。
1.2.2 人員因素 護理人員缺乏專業性的綜合素質,不能嚴格按照護理規范進行臨床操作。尤其是低年資的護理人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和訓練,臨床經驗不足,巡視病房時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加之新生兒沒有完全的語言表達能力,極容易出現病情發現不及時及判斷不準確等安全隱患?[3]。
1.2.3人員配置因素 排班制度不合理,無法滿足實際工作需求,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壓力,對工作效率產生了影響,也會埋下安全隱患。
1.2.4?管理因素 新生兒病房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對護理人員的監督與管理,也會成為護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3 不安全因素對策
1.3.1加強儀器設備管理 將儀器進行定點放置,給予編號處理,定人管理,并建立相應登記本,以便于記錄與維修。定期進行儀器檢查、保養,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上報通知相應技術人員進行維修。定期進行相關儀器的培訓學習,以促使護理人員全面了解設備的作用、性能及故障處理,并進行全員考核。制定各儀器操作學習手冊,以便于隨時查看。
1.3.2 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 定期開展護理查房及業務學習,加強對醫護人員的培訓工作,包括專業理論知識、臨床操作技能以及職業道德教育等等,全方面提升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臨床技術水平和工作責任心。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各項護理操作,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及七步洗手法,避免出現院內感染的情況[4]。科室可以通過一對一帶教的方式幫助低年資護士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加快提升她們的專業能力。定期外派護理人員進行專項學習,以帶動提高科室的整體護理水平。
1.3.3 合理配置工作人員 結合護理人員的需求對排班制度進行優化,護士長要針對重要的時間節點和重點的崗位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安排,確保臨床工作安全有序的運行。
1.3.4 完善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管理人員應制定全面、科學的質量管理制度,明確成員各自的職責,并在具體的護理工作中把相關職責落實到位。提高對醫護人員的要求,使其能夠嚴格的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不斷規范自己的工作態度,提升責任心。每月定期召開科室護理安全研討會,針對護理工作中已發生的安全問題及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討論。定期開展護理工作質量評比,依據評比結果給予相應的獎懲處理。
1.4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新生兒家屬對此次護理干預的滿意度,如: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準差(
±s)表示,多組均數之間比較行方差分析,均數之間兩兩相比較行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新生兒家屬對此次護理干預的滿意度:對照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為38(82.60%),實驗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為46(100.00%),數據差異明顯(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3討論
在新生兒的護理工作中,要對相關的不安全因素進行著重分析和探究,?針對重點環節加強管理。通過對醫護人員進行定時的培訓,使其堅定以病人為中心的工作理念,提升相關專科的臨床實踐能力,尤其是各種急救技術如新生兒復蘇、換血、氣管插管、深靜脈置管等,熟練掌握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同時建立責任到人的管理制度,明確相應的獎懲處理,提高醫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及自身素養,才能從根本上有效降低新生兒護理安全風險[5]。結合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為38(82.60%),實驗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為46(100.00%),實驗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新生兒家屬滿意度(P<0.05),具有可比性。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及對策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能夠顯著降低不安全因素的發生率,避免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升臨床護理質量,提升新生兒家屬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莉.新生兒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與護理對策分析[J].今日健康,2018,14(4):227-227.
[2] 張潔.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對策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8,15(36):203-203.
[3] 劉亮,李娟妮.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對策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9,7(1):122-122.
[4] 李莉,李婷婷,范麗麗,楊玉婷.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對策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0(36):637-638.
[5] 任磊,段幼萍.新生兒護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對策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9,(9):26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