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煥麗

【摘 要】 目的:以風險防范為契機,深入研究該護理模式在降低和影響不良事件發生率方面的臨床意義。 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所收治的20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嚴格遵照對照組(100例)和觀察組(100例)標準進行隨機劃分,分別予以常規護理和風險防范護理兩種不同模式,并對比兩者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以及患兒護理滿意度。 結果:經階段性護理觀察,觀察組摔倒、磕碰、靜脈炎等不良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且通過對患兒及其家屬護理滿意度的調查,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風險防范護理方法在兒科護理中的有效應用,不但可降低各類不良事件發生率,且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兒科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兒科護理;風險防范;不良事件;發生率;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235-01
與其他科室相比,兒科科室具有極強的特殊性,所收治患兒均處于較低年齡段,年齡最下僅為1~2個月,配合度相對較低,且由于患兒身體各項機能的“新生性”,疾病治療和日常護理中面臨諸多不利風險和挑戰,護理風險事件時有發生。本次研究重點討論,在兒科護理中風險防范護理對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和作用,現詳細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以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所收治的200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對照組(n=100)和觀察組(n=100)為標準進行劃分。根據疾病類型進行劃分,主要包括:神經系統疾病52例,呼吸系統疾病31例,消化系統疾病17例;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52例和48例,患者年齡分布在35天~1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1±2.2)歲。疾病分類統計結果如下:神經系統疾病45例,呼吸系統疾病34例,消化系統疾病21例。在試驗調查前,已排除先天性智能障礙、外傷性疾病、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排除在外,且所有患者在性別、年齡、家庭背景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100例患兒采用常規護理手段,而觀察組100例患兒則在此基礎上加以風險防范式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入院護理
患兒辦理入院手續后,護理人員有責任向患兒及其家屬進行科室相關單位和規定的普及,使患兒迅速適應新環境;
(2)心理護理
受患兒年齡等因素的制約,兒科相關護理人員在與患兒溝通時應時刻保持良好心態,以微笑應對各種變化,增加患兒及家屬對自身工作的支持與肯定,提高患兒治療過程中的配合度。
(3)病情護理
遵從主治醫生所診斷結果,對患兒進行用藥指導,定時對患兒體溫、脈搏等基本體征進行全面檢測,一旦發現其他并發癥跡象及時上報主治醫師。
(4)健康教育護理
圍繞患兒實際疾病情況,向家屬進行疾病知識和注意事項的講解和普及,為患兒量身定制科學、健康、合理的飲食結構,指導患兒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5)風險預防護理
綜合評估患兒病情變化情況,對于潛藏于治療過程中的各類風險,應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從根本上降低因不良事件所造成的醫療事故和護理糾紛。
1.3評價指標
觀察兩組患兒家長對護理質量的評分和護理滿意率,自制護理質量評分調查表,分值0~10分。分值越高代表護理質量越好,護理滿意度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
由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對實際護理工作質量及護理服務進行綜合評分,護理調查表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護理質量評分調查表,設置0~10分的分值,分值越高,護理質量和護理水平越高,相反則越低。護理滿意度具體分為以下標準:
滿意——患兒及家屬對護理工作高度認可,所提出問題和要求護理人員均可滿足;
基本滿意——護理階段護患雙方為發生嚴重矛盾,相互之間溝通較為頻繁;
不滿意——經階段性護理,患兒情況未得到明顯好轉,且引起相關不良事件。
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此次試驗調查所獲數據,均以SPSS21.0軟件進行相關統計與分析,計量數據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并進行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良事件發生率情況比較
通過對兩組不同護理模式應用期間各類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研究得知,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風險防范式護理,各方面情況均有所好轉,如,在100例患者中,摔倒患兒5例,磕碰損傷5例,無靜脈炎感染事件,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0.0%;對照組摔倒患兒為20例,磕碰損傷15例,靜脈炎感染為10例,不良事件發生率達到45.0%。兩組對比,差異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兒及其家屬護理滿意度
通過對患兒及其家屬護理滿意度的調查,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護理風險則指的是護理工作中因各方面因素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事件,也是護患糾紛案件的主要導火索,兒科作為臨床醫學中最為重要的科室,從近些年相關數據分析與新聞報道來看,風險事故發生率相對較高,如何進一步提好風險防范成為兒科護理重要任務。不僅實現了對兒科護理各類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有效降低,且在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兒科護理滿意度,為醫院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買合甫熱提汗·卡馬力,古麗尼沙汗·吐爾洪.風險防范式護理在降低兒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方面的應用價值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2(03):218-219.
張桂香.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4,14(23):346-347.
唐凈清.風險防范式護理應用于兒科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16(0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