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飛飛
【摘 要】目的:針對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采取循證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方法:選取66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2017年6月~2018年9月期間收治,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性護理)和觀察組(循證性護理)各33例,就兩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及并發(fā)癥狀況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且并發(fā)癥風險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采取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并發(fā)癥風險率,且大大提升了生活質量,故值得臨床廣泛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并發(fā)癥;循證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5-0258-01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普外科急腹癥,發(fā)病往往較急,且病情發(fā)展較快。一旦確診后需及時采取手術治療,但術后若護理不當會引起切口感染、術后出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患者的身體恢復極為不利[1]。循證護理是結合護理實踐、研究成果以及患者的意愿需求等形成的一種具有現代化科學性的新型護理模式,本研究特針對急性闌尾炎患者展開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對其護理效果進行探討,現作如下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66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為2017年6月~2018年9月期間收治,隨機進行分組。對照組33例,患者年齡介于20~35歲之間,平均(28.32±2.11)歲;其中男患者18例,女患者15例;就診時長4h~3d,平均(16.33±3.52)h。觀察組33例,患者年齡介于22~39歲之間,平均(29.10±1.98)歲;其中男患者16例,女患者17例;就診時長5h~4d,平均(16.42±3.30)h。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性護理干預模式,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需要,采取相對應護理,展開基礎護理工作;
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干預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循證護理問題的建立。根據相關急性闌尾炎護理資料以及文獻,并結合臨床護理狀況以及患者術后常見并發(fā)癥提出循證護理問題,如術后切口感染、粘連性腸梗阻及術后出血如何有效預防等;
(2)尋找實際證明:根據所提出的護理問題,查找相關文獻資料,針對多種護理措施進行可行性評估,并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需要,尋找最佳護理干預措施;
(3)循證護理干預的實施。根據患者術后常見并發(fā)癥類型,采取針對性護理方案,具體如下:①切口感染:一般情況下,術后患者3d內若出現體溫變化,且傷口周圍皮膚有紅腫現象,并伴隨脹痛感,即可判定為切口感染。主要是由于手術時機械性操作、術前術后禁食導致患者營養(yǎng)狀況欠佳所致。護理人員應及時剪掉切口縫線,擴大切口清創(chuàng)處理,徹底將分泌物及膿性物質清除,隨時觀察患者切口愈合情況,在做好基本護理的同時,也需加強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以提升患者免疫力;②術后出血:術后24-48h內,出血癥狀極易發(fā)生,這與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水平可能有一定關系,也有可能是由于結扎線脫落致使闌尾系膜血管發(fā)生出血。若患者術后出現腹痛、腹脹以及休克等癥狀,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并做好相應指導,囑咐患者不可過度用力,以免增大腹內壓,必要時給予輸血補液,并做好休克處理等;③粘連性腸梗阻:該并發(fā)癥主要是由于手術操作對機體造成損傷,再加上患者長期臥床,并受大量膿液的刺激,極易產生腸粘連。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床上翻身活動,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以加快腸道功能的恢復,以免發(fā)生腸粘連。
1.3 觀察指標
組間病患進行生活質量指標以及并發(fā)癥風險率的對比。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軟件加以分析,生活質量指標以計量資料(x±s)描述,并發(fā)癥風險率以率(%)描述,分別取t、χ2驗證,P<0.05。
2 結果
2.1生活質量指標的對比 觀察組病患生理、軀體、社會以及心理職能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并發(fā)癥風險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6.06%明顯低于對照組24.24%,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闌尾炎手術是普外科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手術,手術操作簡單,耗時短且效果顯著。但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易產生一系列并發(fā)癥,如切口感染、術后出血及腸梗阻等。在一定程度上,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原因與住院時長有一定關聯(lián)性,另外手術及護理操作不當也是引起并發(fā)癥發(fā)生的主要因素。術后并發(fā)癥的產生嚴重影響了患者治療效果,致使住院時間延長,給患者身心健康帶來了痛楚[2]。因此,為了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必要展開更加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干預模式,是優(yōu)質護理的延續(xù),也是臨床工作開展人性化護理的主要手段,旨在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時借助更多科學支持,以保證護理工作的展開更具時效性、安全性,最大程度上避免護理工作出現差錯,從而提升護理質量。
本研究結果證明,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后并發(fā)癥風險率低于對照組,且術后生活質量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知,通過循證護理干預措施的實施,有利于改善急性闌尾炎患者預后效果,減輕患者的痛苦,從而提升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杜亞瓊,花豹,吳巨鋼,等.腹腔鏡與開腹闌尾炎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的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6,23(10):1231-1235.
徐逸昕,譚玉林,王一波,等.急性闌尾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與平均住院時間延長的相關因素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7,23(27):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