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娟
【摘 要】零售產業在我國經濟社會向著高標準方向發展的過程中,一直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為了對比研究我國各地區零售產業行業競爭力,文章在構建完備全國零售產業整體行業競爭力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運用對比分析法,對我國零售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予以綜合評價。從中國零售業競爭力縱向發展角度來看,我國各地區零售業競爭力水平近年來整體呈上升趨勢,但是地區間的零售業競爭力上升幅度差異仍相對明顯。
【關鍵詞】我國零售產業;區域;競爭力;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F7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9-0025-02
0 引言
零售產業的存在對國民經濟中的消費經濟及市場穩定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零售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呈現日益增長的趨勢。新時期,我國零售業發展迅速,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但我國各省份區域零售業發展差異相對較大。據中國零售業發展數據,2014年我國東部地區社會日常用品零售總額約為1.55萬億元,占零售產品銷售總額約56.30%;中部地區大約占25.37%;西部地區只占大約18.34%。從上述零售業發展比重數據能夠發現,我國零售行業發展具有區域不平衡的特征。
1 我國零售行業區域競爭力的研究方法
本文對我國各省份、各區域的零售業競爭力運用對比分析法予以比較研究。運用動態因子分析法,不但可以對我國各省份與區域零售產業的競爭力予以橫向發展的對比分析,而且能夠反映我國各省份與區域的零售產業競爭力的縱向發展動態變化。
2 我國零售行業縱橫比較實證結果及分析
2.1 我國區域零售產業競爭力的橫向比較
2.1.1 關于零售產業具備競爭力的區域的分析
我國零售產業具備競爭力的省市包括上海、四川、湖南、遼寧、湖北、北京、河北、安徽,這些省市絕大多數位于東中部地區。這些省市全部具有零售產業的規模與環境的競爭力優勢,其中北京、上海、遼寧、河北由于零售產業發展近乎成熟,因此其零售產業的成長速度排名相對我國其他區域較為靠后。北京、上海為我國流通力十分強大的中心城市,遼寧地處沿海且工業較為發達,河北省臨近京畿重地,因而有環境優勢,河南省人口眾多,所以北京、上海、河北、河南都具備零售產業的規模及地理環境優勢。而在零售產業具備競爭力的區域之中,四川省是第一個能夠在零售行業競爭力排名靠前的西部省份,原因在于四川省人口眾多,有足夠體量可以推動零售企業規模拓展與產業效益提升。
2.1.2 關于零售產業缺乏競爭力的區域的分析
我國零售產業缺乏競爭力的省(自治區)、市是福建、山西、陜西、重慶、內蒙古、云南、江西、黑龍江、廣西、吉林、天津、貴州、新疆,這些缺乏零售產業競爭力的省(自治區)、市絕大多數位于西部地區。這些?。ㄗ灾螀^)、市的零售行業缺乏行業競爭力的原因在于西部地區的環境相對惡劣,難以發揮零售產業的環境優勢,因此其規模效益難以有效擴大。盡管西部地區具有很大的零售產業成長能力因子,但是對于零售產業競爭力發展最重要的規模及環境因素發展則因環境限制難以產生推動作用,因此這些省、市、自治區的零售產業競爭力排名較為靠后。天津、福建盡管地處東部發達地區,但屬于零售產業缺乏競爭力地區,這是因為天津、福建與大多數東部發達地區相比較,其城市化水平仍較低,兩地的經濟發展相對不平衡、第三產業比重不夠高,因而市場零售產品的市場需求不足,這些因素限制了兩地零售產業競爭力水平的提升。
2.1.3 關于零售產業極度缺乏競爭力的區域的分析
我國零售產業極度缺乏競爭力的省份(自治區)為甘肅、西藏、海南、寧夏及青海,這些缺乏零售產業競爭力的省(自治區)絕大多數位于西部地區。甘肅、寧夏、青海、西藏地處我國西北地區,其經濟規模比較小,物流、貨運體系構建還不夠完善,零售業投資力度相對較小且零售企業管理水平低下,所以甘肅、寧夏、青海、西藏的零售業規模與運營效率、物流配送能力都難以比上零售產業一般的省份,零售業競爭力低下。與此同時,甘肅、寧夏、青海、西藏零售產業發展程度不高,因此零售產業成長能力因子排名靠前。除此之外,地處我國東部地區的海南省零售產業排名較為靠后,這是因為海南相對東部各省環境較為封閉,零售產業發展基礎較為薄弱、交通極不發達,導致海南省的物流設施不完善、科技發展水平低、各類人才相對東部地區其他省來說都較為缺乏,此外,海南地區人民在生活用品方面多數能夠自給自足,對零售產品的需求不大。
2.2 我國區域零售產業競爭力的縱向比較
中國零售業行業相關數據顯示,東部地區零售產業的總體競爭力水平在新時期呈現上升趨勢,但是東部地區零售行業的成長能力因子得分呈現下降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一是東部地區零售產業在長期高速發展之后,其零售設施、零售業銷售市場趨于飽和。二是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以來,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整體速度放緩,因此東部地區經濟增長受到較大沖擊。三是東部地區房地產市場發展旺盛,部分居民的存儲與投資都趨向房地產市場,進而導致居民在零售產業方面投入不足。
自2004年中央發布中部崛起戰略以來,中部地區零售產業競爭實力呈上升趨勢。但是,從中部地區零售行業發展的整體態勢來看,其效益波動較大,成長能力呈下降趨勢。究其原因,除世界性經濟危機引起我國整體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之外,也與中部地區(如山西、湖南等省份)自然資源(如煤、鐵等)價格下降,從而引起居民消費能力下降有關。此外,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的東北地區,產業結構極為不合理且零售行業發展受限,零售業難以得到有效發展。
據中國零售業行業相關數據,西部地區零售產業的效益因子呈現波動狀態,但總體上是在總競爭力水平線上方波動,這表明西部地區零售產業競爭力總體上升。我國西部零售業行業盡管基礎設施、體系制度建設不太健全,但相對而言,留給零售企業開發、拓展的空間也較大。因此,西部各地區零售業在一個較低起點上,若對本區域零售業發展加大激勵,可以明顯提高本地零售業成長效率。
3 提升我國零售產業區域競爭力的策略建議
3.1 東部地區應采用先進技術推動零售業發展
我國東部地區如欲將零售行業的發展推向更高的層次,就一定要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學習先進國家的零售產業成熟期科技水平研發、零售產業市場管理經驗等。東部地區零售產業只有將技術放在行業發展的第一位,才有機會提高零售產業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東部地區零售行業缺乏競爭力的天津、福建兩地,可以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實現零售業規模的總體擴張。在零售企業市場擴展期間,企業可以通過讓利于民的方式擴大本地區的市場份額;零售企業在成熟期可以實行兼并弱小企業、收購重組的戰略實現企業后期的規模擴張。此外,天津、福建兩地必須認識到地處東部地區且本地市場經濟發達、市場購買力強等情況,積極推動擴展更大的零售產品消費市場。
3.2 中部地區應注重發展地區經濟
中部地區省份盡管具有良好的規模、環境與較為強大的物流基礎,但與西部、東部地區相比,其零售產業成長能力及產業效益總體不盡如人意。因此,中部地區各個省份及區域地區要加快實現本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本地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及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運用本地區的環境因素吸引資本、信息等生產要素,實現地區產業聚集效應。對于零售產業競爭力缺乏的山西、江西、吉林等省,政府要加大產業轉型升級力度并從整體上提升省內的經濟實力與消費者的購買力,進而促進零售產業競爭力的大幅度提升。
3.3 西部地區應實施零售產業全面發展戰略
西部地區的零售產業不具備產業規模、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競爭力優勢。因此,西部地區的零售產業一定要采取諸如物流、信息網絡等全面發展的戰略。國家優惠政策要支持外資和東中部地區的資本、信息、勞動力等有助于西部地區發展的優勢因素入駐西部地區,使西部地區能夠借助外來資金進行交通運輸建設與零售產業基礎設施的完善,進而推動西部地區零售業規模的成倍擴張與利潤的快速增長,改善西部地區零售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競爭力差的環境。
4 結語
總之,我國各地區的零售產業應當積極面對全新的內部與外部經濟發展環境,要不斷適應新的發展環境,進行創新性商業發展模式探索,努力提升零售行業整體競爭力,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參 考 文 獻
[1]楊興夏.我國零售業創新的經濟效應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9.
[2]郭蕊,吳貴生.基于商業模式軌道的創新路徑研究——以中國百貨零售產業為例[J].科研管理,2017,38(5):121-129.
[3]彭暉,周貞.中國零售產業區域競爭力的比較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4):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