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愿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極大的帶來了我國高速鐵路的建設與發展。在我國鐵路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急缺大量的建設人才。目前我國鐵路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相應的培養力度,從而使得培養出來的高職院校人才能夠更好地投入到我國鐵路事業的建設之中,促進我國鐵路事業的更好發展。本文在對“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培養高職鐵路人才的重要性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如何更好地進行鐵路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策略,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鐵路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
1 前言
隨著我國高校的擴招,使得了我國高職院校的學生越來越多。然而隨著社會建設的不斷發展,現如今對于高職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如今我國正面臨鐵路事業單位技能型人才短缺和高職畢業生難以就業的矛盾,針對于這一問題,需要我國的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在教授理論知識文化的同時,加強相關技能的培訓,從而使得我國的高校畢業生能夠更好地就業,更好地為社會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 “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培養高職鐵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
教育經濟學中,教育與社會經濟之間存在高效聯動關系。經濟發展需要教育為社會培養各級各類人才,并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教育的內容,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教育功能的轉變、教學目標的確立。反過來,教育也通過其社會化的功能、經濟功能和選擇功能對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正向或反向的作用。舒爾茨在人力資本論中提出,人力資源是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發展的重要因子,人力資本帶來的收益比物力資本帶來的收益要更大,所以應重視教育投資。因此,高職鐵路專業的人才培養要順應“一帶一路”的戰略趨勢,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
3 鐵路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思考
3.1 明晰培養目標,優化專業結構
鐵路高職院校要想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技能型人才,需要立足于自身的發展特點,結合社會的實際發展情況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從而對現有的專業結構進行不斷優化和調整,使得高職院校的特色專業具有更高的競爭力。基于此,高職院校需要做好社會調查工作,從而弄清社會急需的崗位以及急缺的人才需求,有助于學校根據崗位特點來建立學校的課程體系,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
3.2 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教育,重要是為了培養出高素質、專業技能突出的學生,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需要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文化功底,同時還需要具備豐富的實踐操作經歷,這也就是所謂的“雙師型”教師。對于鐵路高職院校來說,“雙師型”教師是進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關鍵,因此打造一支素質優良、一專多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要積極引進,通過高薪聘用或合作等手段聘請企事業單位的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等高技能人才入校,在對這些技能型人才進行必要的基礎文化知識培訓后,讓他們能夠擔任學校的實訓老師,使得學校的實踐型教師隊伍比例增加,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內部培訓來提升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比例。這就需要學校能夠建立屬于自己的教師培訓基地,或者能夠與相關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合作,通過定期將學校的理論知識豐富的骨干型老師指派到實訓基地或與之相對應的企業進行專業培訓,提升他們的實踐操作技能,這樣有助于將更多、更好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3.3 建立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
鐵路高職院校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培養出高技能人才,需要有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作為基礎和前提,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的時候,需要符合學習的實際教育情況,從而制定出符合自身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進行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職院校都存在著一些共性:首先,需要確保有足夠的實訓時間,不管是采取理論與實訓按周次輪換、交叉進行,還是按學期或學年進行實訓,其時間安排需要在總課時的一半以上;其次,需要做好學以致用,對于進入實訓基地的學生,要以一個工人的標準去要求他,讓學生“訓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最后,高職院校需要有屬于自身的特色課程,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4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的發展時代下,社會各界對于高職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作為高職院校的相關負責人,需要充分結合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建立“多方合作、協同育人”的長效運行機制,在培養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就業率的同時,更好地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雄兵.“一帶一路”下中外學生融合的國際性鐵路校園建設[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6(8):122.
[2] 白敬科.論鐵路行業文化與鐵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融合對接[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34(2):33-34.
[3] 吳建新,歐陽河.校企雙主體辦學的治理理論與模式初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6):5-11.